張 平
中國近代報人新聞精神研究
——以裘毓芳為中心
張 平
[摘 要]裘毓芳揭開了中國新聞史上婦女從事新聞事業的序幕,作為近代最早的女報人,她在推動中國近代報紙改革,傳播新思潮、新思想與進行愛國救亡民主運動,促進婦女解放等方面的貢獻不可磨滅。她“擴張報務”開民智,把報紙作為民主于婦女解放運動的輿論武器;白話辦報、報紙通俗化等新聞精神以及辦報思想、新聞采寫方面的諸多獨到見解,對今天的新聞事業仍具有重要意義與研究價值。
[關鍵詞]中國近代報人;新聞精神;裘毓芳
[作 者]張平,河北大學。
近代中國風云變幻,中國近1200年的新聞史直到19世紀末才陸續有婦女投身其中。由于封建禮教和舊的思想意識的束縛,婦女辦報活動一直在摸索中前進。裘毓芳揭開了中國新聞史上婦女從事新聞事業的序幕,作為近代最早的女報人,她在推動中國近代報紙改革,傳播新思潮、新思想與進行愛國救亡民主運動,促進婦女解放等方面的貢獻不可磨滅。她“擴張報務”開民智,把報紙作為民主于婦女解放運動的輿論武器;白話辦報、報紙通俗化等新聞精神以及辦報思想、新聞采寫方面的諸多獨到見解,對今天的新聞事業仍具有重要意義與研究價值。
“女子之服務于報界,我國以裘毓芳為最早”,她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江蘇無錫的一個官宦家庭,字梅侶,筆名梅侶女史。良好開化的教育使裘毓芳具有深厚的文史和國學根基,思想敏銳,通曉英語,文筆優美,且關心國家大事,熱心于社會事業,是近代著名的“才女”。戊戌變法前后,她主張用白話文來開通民智,進行救亡圖存、變法維新的宣傳,普及新文化、新知識。隨后裘毓芳又參與中國歷史上第一份由婦女主辦以婦女為對象的專業報紙《女學報》的編撰工作,提倡女學,爭取女權和婦女參政,促進婦女解放運動。這些新聞活動充分展現了她的政治抱負和辦報才華,她以報紙為輿論武器,白話開民智,倡導女權等新聞精神與辦報思想也得到了彰顯,她是中國近代杰出的女報人,其對中新聞事業所做的努力值得后人借鑒研究。在“百日維新”運動失敗后,她的辦報活動從此中斷。“后隨丈夫楊君石至安徽。光緒三十年夏,患霍亂病而卒。”
媒體是輿論的公共場合。一個時代下,社會之熱議、先進之思潮總是借助媒介的公共空間進行交往、批判,進而催生出話語倫理,形成公眾輿論所遵從的基本演說規范和論證規則。而話語倫理形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報人的意識與理念,在近代新聞事業中報人作為傳播者占有絕對的主動性優勢。因此,報人一方面接受時代先進思潮,另一方面又利用報刊媒體進行意識形態的主動性言說,影響著思潮的演變。在維新變法前后,裘毓芳認為通俗的白話報刊能傳播新知,開啟民智,是開通社會風氣、宣傳變法最好的輿論工具。1898年5月11日,襲毓芳與襲可桴在無錫創辦了《無錫白話報》,主要由襲毓芳主持編務。《無錫白話報序》一文的開頭部分就說:“無古今中外,變法必自空談始。故今日中國將變未變之際,以擴張報務為第一義。”“謀國大計,要當盡天下之民而智之”,而“欲民智大啟,必自廣學校始,不得已而求其次,必自閱報始。報安能人人而閱之,必自白話報始”。把白話報作為廣開民智的一種輿論武器。
“將文字交給大眾”,這是魯迅先生對裘毓芳創辦中國最早的白話報的贊語。她致力于文字通俗化的努力,撰寫新聞稿力求通俗易懂又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裘毓芳辦報充分考慮近代大眾思想尚受禁錮、信息閉塞的特色,溝通讀者了解國際事務、國內大事和地方情況、社會動態、文學、教育方面的改革,因而《無錫白話報》的內容以新聞和譯文為主。新聞欄目有中外紀聞、無錫新聞、海國叢談、海外奇聞、五大洲郵電雜錄等,內容大多是鼓吹變法、提倡女學、推廣白話三個方面。裘毓芳具有新聞專業精神,親自采寫或改寫新聞,幾乎每期報紙上都有她的文章,她深入新聞現場,還原事實真相,將傳播真知、報道事實作為追求。她反對文言八股及陳腐觀念,主張運用淺顯易懂的白話報紙傳播科學知識,提倡社會通俗教育,喚起國民的愛國之心。
在新聞創作方面,裘毓芳運用章回體文章樣式在《無錫白話報》創作了一系列生動活潑的通俗寓言小品,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標題擬定她都力求有民族化、通俗化的特點,如“村中鼠急流勇退,樹上鴉唱曲受欺”“豬尋柿癡心掘地,狗搶肉見影入河”等。
1815年是中國近代報刊史的開端,而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性的婦女報刊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嶄露頭角。中西思想文化的碰撞下,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革發展加速,思想日益開化,婦女報刊宣傳活動的活躍為婦女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吶喊和推動的作用。追溯前史,作為中國近代最早的女報人,裘毓芳在《女學報》上繼續大展拳腳,發揚其通過報紙抨擊封建蒙昧主義,大聲為近代中國婦女疾呼要求解放、爭取自身權利,推動社會進步的新聞精神。她的新聞思想和優良辦報傳統,是值得當今的婦女報刊和廣大女新聞工作者學習和借鑒的。
《女學報》1898年7月24日興辦于上海,裘毓芳及其他女報人將這份報紙拓展為追求女性獨立、男女平等,倡導女子愛國,婦女參與政治與社會事業,婦女解放和民族解放的輿論陣地,興女學,爭女權,主張婚姻自由,推動婦女解放。裘毓芳在《女學報》上研究、討論婦女問題,反映、指導婦女生活和斗爭,她做出了利用報刊宣傳婦女解放的最初嘗試,為婦女辦報開辟道路。在新聞創作方面,裘毓芳對封建舊俗對婦女的壓迫激烈抨擊,以通俗化的白話來教化社會,推進社會發展。
裘毓芳作為近代中國杰出的女報人,為中國新聞史上揭開了婦女從事新聞工作的序幕,她在進行愛國救亡和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宣傳,以及促進婦女解放等方面仍然功不可沒,其新聞精神不僅鼓舞了五四運動以后的廣大婦女獻身新聞事業,對我國報刊通俗化也做了極為有益的嘗試,她卓有見地的新聞思想與辦報理念,光輝的新聞實踐與新聞事業對今天的婦女報刊、女新聞工作者與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李九偉.裘毓芳與《無錫白話報》[J].新聞愛好者,2004(5).
[2]鮑欣.中國第一個女報人裘毓芳和她的《無錫白話報》[J].棗莊師專報,2000(3).
[3]斯嘉.裘毓芳與《無錫白話報》[J].新聞知識,1986 (10).
[4]劉巨才.中國近代婦女報刊小史(1898—1918)[J].新聞研究資料,1986(2).
[5]京分.第一個女報人[J].中國記者,1987(3).
[6]方漢奇.近代中國的女新聞工作者[J].中國記者,1987 (6).
[7]王國棟.簡述早期的中國婦女報刊(1898~1911)[J].文史雜志,2009(2).
[8]劉慧娟.中國近代第一批女報人的誕生及其影響[J].山東女子學院報,2011(1).
[9]徐栩.論中國近代女性維權報刊的興起[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4).
[10]夏曉虹.作為書面語的晚清報刊白話文[J].天津社會科學,2011(6).
[11]劉人鋒.晚清女性關于女學的探討——以第一份婦女報紙《女學報》為例[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8(3).
[12]王國棟.簡述中國早期婦女報刊的發端與狀況[J].新聞天地(論版),2008(6).
[13]姜永利.中國近代史上的婦女報刊活動[J].青年記者,1995(5).
[14]唐琪.晚清白話報理論與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11.
[15]劉青青.近代翻譯文學中的女譯者研究[D].濟南大學,2012.
[16]王強.中國新聞史的女性拓荒者[N].中華新聞報,2002-03-09(007).
[17]中國首位女報人[J].海內與海外,1995(6).
[18]夏曉虹.晚清兩份《女學報》的前世今生[J].現代中文學刊,2012(1).
[19]陳榮.女子之杰 記者之秀——我國近代報界幾位風云女才[J].新聞知識,1991(7).
[20]丁寶順.中國近代第一個女報人[J].軍事記者,2010 (3).
[21]王緋.第一張女報與白話文圣手[N].中國婦女報,2012-03-13(B01).
[22]尹深.中國近代婦女報刊與婦女解放思想[D].內蒙古大學,2013.
[23]李謝莉.中國近現代婦女報刊研究(1898—1949)[D].四川大學,2003.
[24]趙曉蘭,吳潮.我國近代婦女報刊的特點與產生原因分析[J].中國出版,2013(5).
[25]弋公振.中國報學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6]方平.從“耳目”、“喉舌”到“導向”、“證監”——論清末報人的辦報理念與公眾輿論的話語倫理[J].學海,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