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俊
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黃德俊
[摘 要]發達國家數字內容產業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美國、韓國等國家的產業規模已經超過了傳統行業。我國數字內容產業起步較晚,在諸多領域還存在大量不足,本文基于對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的現狀分析,從技術發展、未來需求、產業競爭等角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字內容產業;網絡技術;發展趨勢
[作 者]黃德俊,博士,南京藝術學院講師。
數字內容產業最早由歐盟于1995年提出并實施,對發達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將數字內容產業列入國家支柱性產業。根據產業類別劃分,主要由以下子產業構成:數字出版業、數字影音業、數字廣播電視業、網絡游戲業、數字學習業、網絡廣告業、數據處理業等。
從互聯網在中國出現至今,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經歷了起步、發展兩個階段。2003—2005年是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的起步階段。這一時期,我國數字內容產業主要跟蹤學習國外產業發展經驗,著手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數字內容產業體系。2006—2010年是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階段。數字內容產業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已經列入國家的長期發展規劃。從產業發展的歷程來看,我國數字內容產業已歷經萌芽、發展,現正逐步走向成熟的發展階段,形成了網絡內容、數字影音、動漫、移動數字內容為主體,數字教育、數字出版等行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根據賽迪咨詢的統計,2010年我國數字內容產業整體產業規模達到了3597.4億元,比2009年的2767.2億元增長了30%。2004—2010年,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的市場規模一直處于快速上升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雖然市場增長率有所下滑,但總體平穩,平均保持著3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1年以后,隨著我國產業政策不斷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配套設施不斷齊備,數字內容產業逐步走向成熟。預計未來一段時期,數字內容產業的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一)網絡游戲業
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已達到3.04億,較2009年度增長了1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網絡游戲的使用率卻出現了下降趨勢,已從2009年的68.9%下降至66.5%,這標志著我國網絡游戲的用戶規模已經進入平臺期,市場發展已相對成熟。
根據文化部《2010中國網絡游戲市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為349億元,較2009年度增長了26.4%。近年來,我國網絡游戲產業發展迅猛,自2006年以來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特別是互聯網游戲,產值已達到323億元,占據了92.55%的市場份額。雖然,移動網游戲所占比例不高僅為7.45%,但從增長率的數據來看,其成長性保持良好。2010年相比于2009年,增長率更是達到了44.4%,首次超過了互聯網游戲的增長率,預示著移動網游戲的快速發展期的到來(見表1)。隨著三網融合工程進度的加速、3G網絡的發展以及智能型手機的普及,移動網游戲還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表1:2006—2010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
(二)動漫業
動漫業是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潛力最大的領域,其覆蓋面廣、商業價值高,一直是數字內容產業的領頭軍,也是國家發展數字內容產業的重點行業。動漫主要包括數字電視動畫和動漫內容兩大部分。根據文化部開展的全國動漫產業專項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動漫總產值已超過470億元,比2009年度同比增長27.8%。
動畫片數量也從2004年的2.4萬分鐘發展到了2010年的22.05萬分鐘(見表2),且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更是推出了《喜洋洋與灰太狼》等系列優秀動畫片,創造了良好的收視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根據該片改編的動畫電影《喜洋洋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更是收獲了高達1.24億元的票
房收入。

表2:2004—2010中國原創電視動畫生產規模情況
(三)數字影音業
數字影音業包括網絡音樂和數字影音兩大類。根據文化部《2010中國網絡音樂市場年度報告》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有240家企業取得了網絡音樂業務的經營權,同比2009年增長了14.3%。2010年我國網絡音樂市場規模為23億元,相比2009年增長了14.4%,其中無線音樂市場規模達到20.2億元,占據87.83%的市場份額,而在線音樂市場規模為2.8億元,僅占12.17%的市場份額。不過,從增長率來看,2010年在線音樂市場規模比2009年增長了64.7%,而無線音樂市場規模僅比2009年增長了9.8%(見表3)。倘若在線音樂版權得到進一步保護,市場得到進一步規范,其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無線音樂市場則相對成熟,進入平穩發展期。

表3:2007—2010 年中國網絡音樂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
2010年我國數字電影實現了跨越式轉變。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數字銀幕6700塊,其中2K數字銀幕4300塊,3D銀幕2400塊。經過多年研究,我國已經擁有通過衛星將數字電影傳輸到指定的接收端的技術,基本告別了拷貝和快遞寄送的發行模式。
(四)網絡教育
2010年我國網絡教育市場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場規模達541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19.9%。隨著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推進,網絡教育市場的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目前,我國已有68所高校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展了遠程教育項目,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體系,滿足了人們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也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資源保障。
E-Learning也有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目前,我國共有500余家企業從事E-Learning行業,包括“平臺(LMS)、供應商、通用課件供應商、定制課件供應商、SaaS(軟件及服務)運營服務商和專注于考試測評、虛擬教室、快速課件工具以及學習外包服務的供應商等?!?/p>

表4:2010年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國網絡教育企業營收狀況
(五)移動數字內容服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電信政策也正逐步開放,電信市場也日趨完善,互聯網與移動通訊的結合是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另一個亮點,特別是3G網絡的開通,使得移動數字內容服務的市場化發展更有了發展的動力。截至2010年年底,用戶總量為3.18億,較2009年底增加1494萬人,手機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為65.5%,龐大的消費群體,為移動數字內容服務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網絡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移動網民的不斷增加,移動數字內容也越來越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從產業規模的角度來看,2004—2010年期間,移動數字內容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從2004年的295.9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947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8%(見表5)。

表5:2007—2010年我國移動數字內容產業市場規模及其增長情況
從產業規模上來看,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的總產值已處于世界前列,但從人均消費上水平上來看,我國數字內容產業規模還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甚至在未來一段時間部分子產業有望超過一些發達國家,并呈如下發展趨勢。
(一)網絡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和最新的網絡科技成果發展緊密相連,網絡是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基礎,中國互聯網已經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寬帶用戶不斷增加,而相比之下,撥號上網的用戶日益減少。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11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我國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凈增1548.0萬戶,達到14181.7萬戶,而互聯網撥號用戶減少了15.4萬戶,為574.8萬戶,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累計凈增6153.7萬戶,達到92054.0萬戶。

圖1:2008—2011年中國互聯網用戶各月凈增比較

圖2:2008—2011年移動電話用戶各月凈增比較
2011年5月底,“3G基站總數達到71.4萬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3G基站分別達到21.4萬、22.6萬和27.4萬個。中國移動建設的TD網絡已經覆蓋全國4個直轄市、283個地級市、370個縣級市及1607個縣的熱點區域,以及部分發達鄉鎮;中國電信建設的3G網絡覆蓋全國全部城市和縣城以及2.9萬個鄉鎮;中國聯通建設的3G網絡覆蓋341個城市和1917個縣城。移動電話用戶中,3G用戶凈增3345.9萬戶,達到8051.0萬戶”。
(二)網絡服務個性化發展
隨著數字內容產業的不斷發展,消費者(包括家庭、個人和企業)對于數字內容產品的使用和依賴度不斷提高,對于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對于產品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追求也不斷增強。從用戶的使用特征來看,數字內容產品定制化現象將日趨明顯,所謂產品定制化就是網絡內容提供商在XML/RDF的基礎上運用RSS/ATOM技術進行信息聚合和分類,用戶通過安裝RSS閱讀器,就可以從特定的網站獲得相應的數字內容,從而可以使得不同的消費群體均得到滿足。根據iResearch艾瑞咨詢推出的網民連續用戶行為研究系統iUserTracker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2月,博客日均覆蓋人數環比增長0.4%,達1.2億人,網民到達率為60.5%,穩居行業冠軍;網頁搜索日均覆蓋人數環比增長1.3%,達1.1億人,網民到達率為59.5%,位列第二;網站導航日均覆蓋人數環比增長1.3%,達8133萬人,網民到達率為42.4%,位列第三。
從產業結構上來看,移動數字內容產業還將占有主導的地位。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業務應用種類豐富,移動數據業務市場活躍,其中手機閱讀用戶規模達到5700萬,較去年年底增長229%;手機應用程序商店注冊用戶總數突破1億戶,較去年年底增長257%;手機支付用戶數達到3500萬,較去年年底增長195%;手機視頻用戶數超過3500萬。
(三)企業之間競爭激烈
數字內容產業商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企業之間的博弈不斷加劇,新的產品和服務形式也層出不窮,企業之間的競爭激烈而殘酷。新進企業以專業化的水準、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準確的市場判斷力逐漸參與市場競爭的格局,并日益成為重要的力量。同時,一些傳統內容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也在不斷地尋求多元化的橫向擴張,并試圖不斷提高行業的進入壁壘,阻止新興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在博客、播客、微博等領域新興企業試圖啟動新的市場需求來搶占市場,而新浪、雅虎、網易乃至騰訊等一些優勢企業紛紛推出相同產品來維護用戶的穩定性,從而也形成一大批覆蓋面廣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在細分市場內部,不同業務之間重組也成為網絡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電子商務、Web2.0、搜索引擎等技術的應用與整合趨勢明顯,對傳統的門戶網站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百度、阿里巴巴等企業不斷將搜索引擎和電子商務等相結合,而GOOGLE等企業則將Web2.0與搜索引擎相結合。(本文系“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項目〈2014〉”)
【參考文獻】
[1]《中國信息產業年鑒》編委會.2010—2011年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狀況.中國信息產業年鑒2011[D].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2]工業和信息化部.2011年第二季度電信服務情況[EB/OL].http://www.gov.cn/gzdt/2011-07/25/content_1913130. htm,2011-07-28.
[3]2011年5月我國3G基站建設及用戶發展情況[EB/OL]. http://www.gov.cn/banshi/2011-07/06/content_1900730. htm,2011-07-25.
[4]瑞咨詢.艾瑞iUserTracker:2011年2月熱門網絡服務數據[EB/OL].http://service.iresearch.cn/72/135831.shtml,2011-07-28.
[5]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11年上半年全國通信業運行狀況[EB/OL].http://www.http://www.gov.cn/gzdt/2011-07/25/content_1913130.htm,201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