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
從情境論看戶外真人秀的節目設計
李 瑩
[摘 要]2014年上半年省級衛視播出了至少20檔以親子、旅行、軍營、體驗和競技為題材的戶外真人秀節目。這些節目在收視上的表現懸差較大,除了播出平臺和播出時機的原因之外,本文將結合“情境論”對這些節目做四個方面的分析,以期梳理出戶外真人秀節目成功的可循之跡。
[關鍵詞]情境論;戶外真人秀;明星平民化;矛盾化解;開放性游戲規則;陌生環境
[作 者]李瑩,山東廣播電視臺。
早在2003年,戶外真人秀節目就被中國觀眾所認識和接受。當時國內曾經出現了多個野外生存類型的節目,比如《生存大挑戰》《星期四大挑戰》《奪寶奇兵》等。但是戶外真人秀節目在國內的發展并不順利,直到2013年,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四川衛視《兩天一夜》的熱播才又將戶外真人秀的清新之風帶回了電視熒屏。據初步統計,2014年上半年省級衛視播出的戶外真人秀類節目至少有20檔。
20.檔親子、旅行、軍營、體驗和競技題材的戶外真人秀節目,在收視上的表現懸差較大,除了播出平臺和播出時機的原因之外,本文將結合浙江財經大學副教授洪艷的“情境論”對這些節目從嘉賓設計、矛盾化解、游戲規則和環境營造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以期梳理出戶外真人秀節目成功的可循之跡。洪艷將情境具體分解為:行為主體的人,含有特殊意義的文化特質,特殊意義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個體及群體的社會互動過程,特殊的時間、場合和地點。
(一)差異化明星的選擇
在2014年上半年播出的20檔戶外真人秀節目中,只有《變形計》《超級女兵》《完美邂逅》和《非你莫屬90后求職季》4檔節目沒有明星元素,其余節目或者參與主體全為明星,或者邀請明星作為嘉賓參與到節目中來。因此,研究戶外真人秀類節目,明星元素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
在韓國,大約五年前開始,外拍真人秀逐漸取代演播廳節目,成為電視節目的主流。一般來說,韓式戶外真人秀會設置一群參與者,即情境論中“行為主體的人”,“數量在5—7名,通常都是性格迥異的明星或通告藝人。明星的光環將幫助節目建立收視基礎,但更重要的是,明星之間要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保證節目的豐富性”。為了搭配出有化學反應的明星組合,節目組往往要煞費苦心。
與韓國戶外真人秀《花樣姐姐》有很深淵源的湖南衛視《花兒與少年》就在20—60的年齡段中,每隔10年選擇一個女性,這樣不僅可以較好地代表當下社會各個年齡層的想法和作為,同時也可以照顧到每個年齡群體的觀眾。
另一檔引進自韓國的戶外真人秀節目,上海東方衛視《花樣爺爺》在選擇明星時,也同樣采取了多樣化的原則,嘉賓們的個性標簽分別為:“指揮官爺爺”曾江、“好奇爺爺”牛犇、“迷糊爺爺”雷恪生和“偶像爺爺”秦漢。
因此,戶外真人秀選對嘉賓是至關重要的,在外形、年齡、性格、性別、背景等各方面,既要保持多樣性,又能形成反差、引起矛盾沖突,給觀眾以較大的心理沖擊。
(二)明星平民化的轉變
湖南衛視《花兒與少年》將明星的身份實現了平民化的轉變,在節目中,明星們都只能攜帶自身的性格而非社會身份參加節目,也只能根據游戲規則自由真實地表達自己。于是,我們看到,《花兒與少年》中的嘉賓在節目游戲規則中表現出來的真實自己與以往在影視劇中塑造的角色有較大的區別,給了觀眾一個了解和評價他們私人生活的機會。比如出演過《鹿鼎記》的李菲兒,在劇中是溫柔聰慧的曾柔,在本節目中卻是一個丟三落四的醬油妹;而一直以塑造溫婉賢淑影視形象見長的凱麗在本節目中則表現出了其熱情奔放的一面。
同樣的,無論是浙江衛視《爸爸回來了》還是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2季中的明星爸爸們,并非是帶著明星的身份來參加節目的,而是以父親的身份參與節目,負責照顧好孩子們的飲食起居。觀眾們看電視時會發現,原來明星們在照顧孩子時感受到的痛苦、壓抑、尷尬、快樂其實是一樣的。
還原明星普通人的狀態是韓式戶外真人秀受歡迎的不二法門,在觀眾了解明星真實人物性格和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隨著節目的推進,觀眾對明星會越來越了解,直到最后,觀眾感覺明星變成了自己的熟人,這是看這種節目的重要的觀眾心理基礎。因此,該類節目須將明星的平民化做到位,建立觀眾對節目的熟悉度和黏著度。
“特殊意義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戶外真人秀節目中的人物關系。《花兒與少年》節目中嘉賓的性別、年齡、個性各不相同,多重、復雜的人際關系在節目中實現了疊加與升級,在這個現實版的微人際圈中,明星之間的矛盾與矛盾的化解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
意大利羅馬之旅啟程,當“花兒”與“少年”們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機場時,張翰沒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見就去買了巴士票,引起大家的不滿,“武斷”成為大家對張翰的統一印象。接下來的幾天,張翰隨時會聽到“花兒”們抱怨,比如訂的酒店不合理、拒絕買可以避免排隊的高價票、堅持開出了故障的車,等等。但是在長時間的磨合與接觸中,張翰的主見、努力也被其他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節目錄制過程中7個生活中的普通人逐漸學會包容、理解、分擔,成為患難與共的朋友,張翰在旅行當中的成長就成為保持故事連貫性的主要線索。
“個體及群體的社會互動過程”與戶外真人秀中的“游戲規則”相對應。通過刻意的規則在游戲中造成對立和沖突,通過節目結構的安排設置有張力的情節線索和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產生懸念跌宕、環環相扣的戲劇效果。
從第一集節目的內容來看,湖南衛視《花兒與少年》的節目框架可以劃分為前期準備、國內機場集合與出發、到達國外機場、到達國外酒店等幾個部分。
(一)前期準備
《花兒與少年》以張翰早到、定外賣、找筷子為線索展開互相尋找,這其中產生了很多有趣的情節,也勾畫出了最早的人物性格和矛盾沖突。在隨后的語言學習中,明星們的性格特點進一步被展示,例如張凱麗因為學習不順躲到廁所跟編導哭訴,許晴因為跟其他人不熟悄悄跑出教室。戲劇性的情節設置讓明星的內心世界自然流露在眾人面前。
(二)國內機場集合與出發
《花兒與少年》國內機場部分的內容包括了去機場路上、機場集合、收錢包手機、起飛四大塊獨立的內容。每部分內容都對明星的細節捕捉到位,看點充足。主要引發矛盾的點為“許晴遲到”“沒收手機錢包張翰崩潰”。前者對于凸顯人物性格、人物矛盾做鋪墊;后者為行程是否能順利進行設置懸念。
(三)到達國外機場
《花兒與少年》著重表現了行程中的意見不統一與波折,明星之間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保證了內容的豐富性。主要矛盾點為“張翰武斷引發姐姐不滿”,每個人對于事件的反應可以凸顯人物個性。張翰初期行為帶來的群體不滿與日后姐姐們對他的高度評價形成鮮明對比。
(四)到達國外酒店
《花兒與少年》在該部分安排了艱難上樓、分房有分歧等看點,前者帶來的后果是加劇了姐姐們對于張翰導游能力的質疑,后者又引發個人生活習慣、處事態度的碰撞。
總的來說,《花兒與少年》采用了開放性游戲規則設計,矛盾和沖突點設計到位,每一個事件均對后續的“人物關系”做出鋪墊,節目單個內容與節目整體發展之間有推進關系。
情境論中的“特殊的時間、場合和地點”對應的是戶外真人秀中的“環境營造”。大多數戶外真人秀節目都會精心設計、挑選場地,規定、限制好能夠最大限度呈現節目效果的場所。
在第4期《花兒與少年》中,姐弟七人啟程前往托斯卡納,這里被評價為意大利最美麗的地方,以秀麗的風景和豐富的藝術遺產而著稱。姐姐和少年們懷著滿心的歡喜開啟了自駕游的行程。隨著2個半小時的旅程被拖延成8個小時,體力不支的姐姐們開始對張翰心生抱怨。當張翰要開著故障的車趕路時,姐弟們之間的矛盾達到了沸點。不僅姐姐們驚恐萬分,連向來好脾氣的劉濤都忍不住發怒,團隊氣氛頓時相當尷尬。但也正是因為張翰不討喜的固執,讓姐弟們成功趕回了入駐的農莊。這一段情節的出現,讓觀眾們體驗了一把如過山車般的刺激感。而接下來和睦的農場生活中,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小的插曲,比如劉濤買菜找不到回來的路、許晴不參加集體活動、華晨宇離群聽豎琴等,與之前駕駛出現故障車的情節相比,這些小插曲讓觀眾體驗的更像是旋轉木馬式的情感起伏。
《爸爸去哪兒》節目策劃的準備工作之一就是為每一集的拍攝選擇一個好地方。第二季首期節目的拍攝地點為重慶武隆,節目將該地天坑奇景的原生態發揮到了極致,根據地貌特點設計的節目游戲天坑杯足球賽,堪稱“史上最坑爹”,引發了全民的戲謔熱議。
韓國明星戶外真人秀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如何在掌握其節目精髓和價值的過程中,做好本土化的設計,制作出適合中國觀眾的明星戶外真人秀是考驗制作團隊能力的一個重要問題。2014年上半年已播出的戶外真人秀節目在嘉賓選擇、人物關系矛盾制造、節目規則設計以及選景方面或許可以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洪艷.從情境論看電視真人秀的真實與表演[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10).
[2]彭侃.“花兒”為什么不一樣紅[N].第一財經日報,2014-06-19(B07).
[3]張建珍.如何打造中國的現象級真人秀?[EB/OL]. http://news.hbtv.com.cn/ent/2014/0622/7976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