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紅平
電視專題片中細節的把握和應用
譚紅平
[摘 要]電視專題片作為電視節目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多方面的優點,如多樣性的表現形式、豐富的內容以及深刻的寓意等。但是制作高質量的電視專題片并非易事,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要想制作出畫面優美、情節動人、寓意深刻的電視專題片,制作人員需要注重對細節的把握與應用,通過入木三分的細節描述來向觀眾展示電視專題片的魅力。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細節;應用
[作 者]譚紅平,山西省垣曲縣廣播電視臺記者。
所謂專題片是指對某一事件或某一領域進行集中而深入的報道,因此相對于其他電視節目形式,電視專題片具有真實性、節奏性、可視性以及故事性等諸多特點。由于電視專題片具有諸多的優點和特點,因此很多的電視臺都熱衷于制作電視專題片,以滿足觀眾的需要。但是制作電視專題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觀眾審美能力不斷提高的今天,要想制作出一部優秀的電視專題片,必須達到中央美術學院的校訓“盡精微、致廣大”所要求的標準,除了需要在宏觀上把握好專題的整體框架,即“致廣大”;更重要的是對細節的把握,即“盡精微”。電視專題片中的細節主要體現在對人物、環境、動作、神態、物件等方面的把握。電視專題片中的細節一方面可以使專題片有血有肉、內容充實,避免空洞;另一方面可以使專題片更具有吸引力,引人入勝。因此,加強對電視專題片中的細節把握與應用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細節就是對人或事物細微之處的詳細的描寫。在一部好的電視專題片中,雖然專題片的題材、內容以及整體構思都極為重要,但是電視專題片中的一些細節同樣重要,如果不注重細節的把握與應用,再好的題材、內容以及構思都難以發揮出其作用。因此,電視專題片中細節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影響。其主要作用有:
(一)深化文章主題
在電視紀錄片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毫無作用的細節描寫,卻能夠更加具體、深刻地表達專題片的主題,使專題片更加吸引人。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中,卓瑪和媽媽為了生活,每年都會進入大山采集松茸。片中有一個這樣的細節,就是卓瑪和媽媽采完松茸便將菌坑掩蓋起來,其主要目的是“菌絲才可以不被破壞,為了延續自然的饋贈,藏民們小心翼翼地遵守著山林的規矩”。這就更好地說明了《舌尖上的中國》需要表達的主題,或者可以說是中國人的智慧,即中國人在追求自然美味的同時,也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二)渲染環境氣氛,突出片中人物性格
在目前的電視專題片中,要想吸引廣大觀眾的眼球只需要有吸引人的情節就可以了,但是要想留住觀眾的心,打動觀眾,使觀眾可以真正理解和記住電視專題片,往往需要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優秀的細節描寫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從觀眾腦海中消失,反而會隨著時間推移使人越發記住電視專題片中的優秀細節。優秀的細節不只是讓觀眾記住片中的細節,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突出片中的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例如:電視紀錄片《鄧小平與四川》就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描寫,體現了鄧小平同志雖然身處他鄉,卻心掛家鄉,從而使觀眾真實地感受到小平同志不僅僅只是一位國家領導人,更是一位思鄉心切的游子。
(三)使專題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俗語有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電視專題片的拍攝就希望可以使觀眾可以更好地感受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而要想觀眾可以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得電視專題片更具有感染力,都需要通過細節來表現。優秀的細節描寫,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通過一些細節,可以帶給觀眾心靈上的震撼。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國》中,有一集是描寫諾頓火腿制作過程中一個這樣的細節:在制作諾頓火腿中需要將鹽抹在新鮮的豬腿上,在抹鹽的過程中,抹鹽的老黃將落在地上的鹽撿起來,通過這一細節,就一方面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對勞動成果的珍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使得觀眾更加珍惜老黃這樣的勞動人民的成果。
(一)注重細節,從細節入手
俗語有云:“成大業若烹小鮮,做大事必重細節。”細節是節目中最令人難忘的瞬間。在制作電視專題片中,要想把握和應用好細節,首先就應該要注重細節,認識到細節在描述人物、環境、動作等方面的重要性,尤其是認識到細節在電視專題片中對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主題思想、渲染氣氛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價值。因此,在電視專題片制作過程中不能只是口頭上重視細節,行動中去忽視細節,而是切實地注重細節,將其真正落實到電視專題片中去。如《舌尖上的中國》中,有個片段是對職業挖藕人的描述,在描述中,制作人就特寫一個職業挖藕人收獲后的笑容,這就向觀眾傳達了挖藕人收獲后的喜悅,很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使觀眾可以像片中的挖藕人一樣感受到收獲后的喜悅之情,而這都是注重細節描述的力量。
(二)電視專題片制作中要有敏銳的眼光
電視專題片的制作過程極為復雜、煩瑣、枯燥。如果專題片也是以一個復雜、枯燥的形象出現在電視熒屏上,觀眾的興趣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在電視專題片海量的時代,電視專題片要想取得好的收視率,拍攝的電視專題片一定要有吸引力,引人入勝,這就需要通過對細節的把握與應用來實現。但是細節的把握尤其是應用并不是那么容易,這需要制作人具有敏銳的眼光,可以在平淡中發展亮點與細節,并將其應用到專題片中,使專題片內容更加充實。例如《舌尖上的中國》中卓瑪和媽媽上山采松茸的片段,片中并沒有直接說上山采松茸如何艱辛,而是將畫面對準松茸生長的巍巍大山,其中更有一個畫面是采菌人需要爬的山的陡峭,這就從側面通過細節表現了采菌人的艱辛。
(三)創作過程中注意細節間的連貫
專題片是指對某一事件或某一領域進行集中而深入的報道,因此,專題片都必須圍繞一個主題,不能單打獨斗,人為地割裂開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在細節制作過程中,應該要緊扣主題,不能天馬行空,隨意插入各種細節,而是要保證細節的連貫性。細節只有是連貫的,一方面才能突出主題,深化專題片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吸引觀眾,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觀眾可以長時間地觀看節目。例如:BBC拍攝的紀錄片《冰凍星球》主要介紹了地球中兩塊被冰雪覆蓋的大地:南極與北極。片中所有對細節的描述也是圍繞南極與北極展開的,而其細節的描述也是連貫的,如在描述了北極動物如何過冬以后,將畫面馬上切換到南極動物如何過冬的,這些細節的連貫性使觀眾對南極與北極的動物如何度過冬季就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從而也加深了觀眾對相關情節的印象。
(四)多種細節的綜合應用
在電視專題片制作過程中對細節的描述主要是通過字幕、畫面、音樂等幾種常見的表現方式來進行的。如果在電視專題片制作過程中,僅僅單獨運用這些表現方式的一種來描述細節,就會顯得相對單調,但是如果將其可以完美融合在一起,其會起到1+1>2的效果,一方面加深人們對專題片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觀眾提供更有沖擊的視覺與聽覺享受,從而使得電視專題片對觀眾更具有吸引力。當然,多種細節的綜合利用并非易事,制作人員一定要處理得當,使細節表現出應該表現出的效果,否則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例如在央視播出的《鑒史問廉》中,富有感染力的字幕和解說、莊重的畫面都展現得淋漓盡致,加上畫面節奏感強,與相關背景音樂結合在一起,使觀眾在感慨王朝興替的同時,也為我國廉政文化的深厚淵源而感到自豪。
【參考文獻】
[1]趙潔微,李慧竹.電視專題片中細節的把握和應用[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2).
[2]陳文采,李泳.細節在電視專題片中的魅力[J].理論觀察,2003(3).
[3]周宇,陳月華.以細節取勝——談細節在電視專題片中的應用[J].聲屏世界,2010(5).
[4]程文英.細節的魅力——談《舌尖上的中國》的細節描寫[J].青年記者,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