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伯祥
民族醫藥字號權與他人注冊商標權沖突的司法衡平法則探微
穆伯祥
[摘 要]民族醫藥企業的字號是識別其產品質量和美譽度的標志,體現了醫藥行業市場主體的區分度。民族醫藥企業的字號權在謹慎、合理使用的同時,應秉持公平、正當、包容的原則處理與他人注冊商標權的權利沖突。
[關鍵詞]知識產權;企業字號;注冊商標
[作 者]穆伯祥,法學博士,凱里學院副教授。
字號是企業名稱的一部分。作為與其他經濟組織相區分的顯著因素,企業的字號與企業名稱中的其他要素一起構成了企業的個性特征。對一些民族醫藥老字號企業而言,其字號不僅代表了其醫藥文化、主營范圍、社會商譽,更是承載了對本民族醫藥文化傳承的重任。但是,由于企業字號并不當然地被企業注冊為商標,企業的字號現實性地面臨著與他人注冊商標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可能,權利間的沖突在所難免。這對于民族醫藥的壯大發展而言,是必須直面解決的問題。
民族醫藥企業字號權與他人注冊商標權的沖突,有兩類情形。第一,民族醫藥企業的字號權在先取得,他人的注冊商標權在后取得。譬如,甲公司是貴州省一家知名的民族醫藥公司,在醫藥行業內擁有較高的商譽,醫藥產品銷往全國。該公司的字號為A,并注冊了B等多個醫藥領域商標。乙公司為江西省一家醫藥銷售企業,注冊了服務商標A。由此,與甲公司的字號構成了沖突。第二,民族醫藥企業的字號權在后取得,他人的注冊商標權在先取得。譬如,山東省第某制藥集團1998年擁有了“A”商標,核準使用領域為第五類:中藥制劑、中成藥、中藥飲片。生產加工阿膠制品的山東A阿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該企業的字號使用了“A”,與他人的已注冊商標相同。這兩類沖突是私有財產權的沖突,均是權利主體擁有相對權益時與他人權益的橫向矛盾。
在第一類沖突中,一些民族醫藥企業經過長期的經營和宣傳,其字號與該企業的商譽已緊密相連,字號已經成為其在一定地域、經營范圍內識別其產品質量和美譽度的標志。因而,該字號具有了一定的信譽價值和財產價值。對于知名字號或老字號而言,字號更是企業的“金字招牌”。
那么,如何處理注冊商標與民族醫藥企業在先取得的合法字號之間的沖突呢?筆者以為,字號被他人注冊商標時,應區分不同情形,依據保護公平、正當原則予以處理。涉案字號的商標注冊范圍與醫藥企業的經營范圍不相同或相近,注冊商標的使用不足以引起公眾對醫藥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產生混淆的,可以允許注冊及使用。但是申請注冊的商標若與醫藥企業在相同、相似或相關聯的醫藥商品或服務上與醫藥企業有一定知名度的字號相同或近似,容易使相關公眾對二者產生混淆,可能給在先企業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則不予以核準,已注冊的,依法撤銷。
實踐中,一些法院對相關案件的處理,也堅持了此種思路,對于民族醫藥企業保護自己的字號權有較強的參考價值。自然人管江濱于2002年10月向商標局申請注冊“珍美味ZHENMEIWEI”商標,其將該商標指定使在第30類茶、食用糖果、餅干、面包、蔬菜片、醬油、調味品等商品上。在異議期內,北京的美味珍公司向國家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認為被異議商標與其在先使用的“美味珍”商標構成近似商標,被異議商標的申請注冊侵犯了公司的企業名稱權,請求不予核準管江濱的商標申請。不過,國家商標局于2008年10月作出了核準被異議商標注冊的裁定。美味珍公司不服上述裁定,于2008年11月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異議復審。美味珍公司堅持認為,該公司早在1994年就成立,經營范圍涉及餐飲、科研、生產、管理與貿易,產品銷售遍布北京、上海等全國20多個省、市;公司一直通過彩頁、畫冊、店面招牌、期刊雜志、專利產品、各種媒體等載體加強宣傳“美味珍”這一品牌,至訴爭時已經投入廣告宣傳費用高達近600萬元。2010 年6月,國家商評委經審查認為:被異議商標指定使用
的范圍與原告的餐館等服務不屬于類似商品或服務,“珍美味ZHENMEIWEI”與“美味珍”不構成使用在類似商品或服務上的近似商標,“珍美味ZHENMEIWEI”商標的申請注冊未侵犯美味珍公司的字號權,國家商評委核準注冊“珍美味ZHENMEIWEI”商標并無不當。北京美味珍公司不服商評委的復審裁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判決商標委撤銷注冊。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判決維持了商評委的裁定。
北京美味珍公司依舊不服,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最終獲得北京高院的支持:“珍美味ZHENMEIWEI”商標的申請注冊侵犯了美味珍公司的字號權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美味珍公司成立于1994年,先于“珍美味ZHENMEIWEI”商標。美味珍公司的字號為“美味珍”,該字號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和顯著性,“珍美味ZHENMEIWEI”商標于2002年10月才提出注冊申請,其時間遠晚于“美味珍”字號的使用時間,“珍美味ZHENMEIWEI”商標的漢字部分為“珍美味”,在沒有特定含義的情況下,與“美味珍”字號構成字序排列的不同。相關公眾在看到“珍美味ZHENMEIWEI”時,易認為該商標與以“美味珍”為字號的企業存在某種特定的聯系,對商品的來源易產生混淆誤認,進而可能損害美味珍公司的利益。因而,“珍美味ZHENMEIWEI”構成與“美味珍”字號的近似。
一些民族醫藥企業的知名字號或老字號具有良好的信譽及市場主體區分作用,在對外投資中也具有較強的號召力。不過,在企業使用字號對外投資中面臨三個問題:第一,能否進行投資?第二,對外投資的企業是否可以將該知名字號或老字號來作為新企業的字號?第三,若能,新企業使用字號后與他人已注冊的商標權有沖突時,應如何處理?
我們不妨從“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宏濟堂阿膠有限公司、栗冠芳侵犯商標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論起。被告山東宏濟堂阿膠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山東宏濟堂醫藥集團和該集團下屬的山東宏濟堂醫藥連鎖公司共同投資新設的主營阿膠生產加工的企業,成立于2008年。原告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宏濟堂醫藥集團及該集團下屬的山東宏濟堂醫藥連鎖公司均系成立于1907年的“宏濟堂”幾經分立而成。原告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有限公司于1998年注冊了“宏濟堂”商標,核準商品為第五類:中藥制劑、中成藥、中藥飲片。
原告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有限公司一審中訴稱:被告山東宏濟堂阿膠有限公司的名稱中含有“宏濟堂”,侵害了其擁有的“宏濟堂”商標,請求判令阿膠公司變更現企業名稱,停止使用“宏濟堂”字號。被告山東宏濟堂阿膠有限公司認為:股東山東宏濟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對“宏濟堂”百年老號擁有所有權,企業名稱的使用及宣傳均合法,不構成侵權。一審法院棗莊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的“宏濟堂”注冊商標具有較高知名度。山東宏濟堂阿膠有限公司作為新設立的企業,不是對歷史上的原宏濟堂阿膠廠承繼發展,其應主動對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有限公司享有的在先權利進行合理地避讓。被告山東宏濟堂阿膠有限公司不服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二審后認為,被告山東宏濟堂阿膠有限公司對“宏濟堂”字號的使用基于其股東的歷史傳承與授權,不是惡意攀附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的注冊商標,判決撤銷棗莊市中院的一審判決,駁回原告的起訴。
(一)關于民族醫藥字號的出資、許可
字號具有商業區分度和財產價值,但是,能否作為公司財產出資呢?我國《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由該規定可以看出,字號在經商業價值評估后可以作為“非貨幣財產”出資。《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十四條也規定,股東可以以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以外的其他財產出資,在強調股東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的同時,并沒有對字號作價出資予以禁止。再看《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字號也被允許可以作價出資。該條規定,企業名稱預先登記時,與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或者登記注冊的同行業企業名稱字號雖相同,但有投資關系,予以核準。
從上述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中不難看出,字號權作為一種自主權利可以出資使用。被投資企業可以依法享有該字號的使用權。不過,從品牌的美譽度的維護考慮,民族醫藥企業在投資、許可他人使用該企業的字號時,應通過投資及許可合同禁止被投資企業再次對外許可使用字號。
(二)被投資企業的字號權與他人在先商標權之間的衡平
被投資企業并不對該字號具有在先權利,也就不能利用字號的在先權對抗他人的商標權。在他人擁有注冊商標之時,被投資企業不能將字號在同類或相關聯的領域注冊商標,否則則涉嫌侵害他人在先商標權。不過,在尊重他人商標權的同時,被投資企業因投資關系而依法獲得字號,不因他人的注冊商標存在而理所當然地阻卻使用。正如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
書中所認為的:被投資公司使用字號實際上是基于其股東的授權,是股東對其擁有的字號在合理范圍內的擴展使用。被投資公司名稱中使用該字號并非惡意攀附他人企業商標,可以繼續使用。
(三)共存與包容:歷史條件下商標與老字號之間的權利沖突衡平
商業標識保護的目的不僅在于為權利人設定保護層,還在于為新品牌的推出提供舞臺,否則,會限制市場主體的活力與創造力。因而,對于因歷史延續,幾經分立而多方享有字號的企業,既要對商標予以保護,也要對字號的合理存在予以許可,不宜片面地因商標權保護而排斥對他人字號的合理使用。畢竟,允許雙方權利人善意共存,包容發展,既有利于實現商標標識的保護目的,也有利于各企業在競爭中將民族醫藥文化傳承、發揚廣大。
【參考文獻】
[1]孔慶兵.商標注冊申請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字號相沖突——評析北京美味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管江濱商標異議復審行政案[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3-05-03(4).
[2]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魯民三終字第2號民事判決書(2013)[EB/OL].http://ipr.court.gov.cn/sd/sbq/201404/t20140423_858443.html,2014-04-23/201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