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姿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473009)
泡沫混凝土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李姿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473009)
這里主要對我國泡沫混凝土的發展及應用予以綜述,并對泡沫混凝土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以期推動泡沫混凝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泡沫混凝土;應用;發展趨勢
泡沫混凝土是用機械方法將泡沫劑水溶液制備成泡沫,再將泡沫加入到硅質材料(粉煤灰、砂)、鈣質材料(水泥、石灰)、水及各種外加劑組成的料漿中,經混合攪拌、澆筑成型、養護而成的一種輕質多孔建筑材料。由于泡沫混凝土不使用粗骨料,同時引入了大量均勻分布的細小氣孔,使其具有保溫、隔熱、耐火、抗震、隔聲、吸音、節能等優良性能,是高性能建筑材料的代表,被廣泛應用于節能墻體材料、屋面保溫、地下回填、地基工程、環境覆蓋等方面。近年來,國內外都非常重視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與開發,其種類和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可以說,我國“建筑轉型”重中之重的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和實施,為泡沫混凝土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個更快更高速的發展應用階段已經到來。
泡沫混凝土在我國的起步并不晚,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前蘇聯就把泡沫混凝土的先進技術帶到了我國。隨后的幾年是我國泡沫混凝土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期,并形成了一定了生產規模。但由于隨后中蘇關系的惡化以及以后“文革”,泡沫混凝土在國內很少有人問津。第二個高潮期是進入21世紀之后,泡沫混凝土適應了建筑節能的需求,適合應用于現澆地暖絕熱層,屋面保溫隔熱層、墊層、回填等領域,發展勢頭強勁。除了保溫的功能,泡沫混凝土的其他特殊功能也逐漸被人認識,譬如吸能抗震、抗爆、隔聲、吸聲、吸收電磁波、透水過濾、抗滲抗潮、保水綠化、耐火、抗沖擊防護、漂浮承載等,這些功能的發現,使它備受各行業的關注。
泡沫混凝土的特性決定了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節能環保政策的推行,泡沫混凝土作為一種節能性能優良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普遍適用。但我國在泡沫混凝土方面的整體應用水平并不是很高,和國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國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泡沫混凝土砌塊
泡沫混凝土砌塊是泡沫混凝土在墻體材料中應用量最大的一種材料。我國南方地區利用泡沫混凝土砌塊隔熱性能好和輕質高強的特點,將其作為框架結構的填充墻。在我國北方地區,泡沫混凝土砌塊主要用作墻體保溫層。哈爾濱建筑大學研制的聚苯乙烯泡沫混凝土砌塊,具有質量輕、導熱系數小、抗凍性高、防火、造價較低、施工方便等優點,可用于內、外非承重墻體材料,也可用于屋面保溫材料。
2.2 泡沫混凝土墻板
目前,用于建筑物分戶和分室隔墻的主要材料是GRC輕質墻板,但是GRC輕質墻板材料的價格較高,影響了其推廣應用。與GRC輕質墻板相比,泡沫混凝土墻板不僅能大大降低材料的成本,而且顯著改善了漿體的流動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便捷性。泡沫混凝土墻板已經廣泛應用到節能房屋中。
2.3 現澆泡沫混凝土屋面保溫層
在1980年前后,歐洲的泡沫混凝土現澆技術傳入了我國的廣東,由于當地夏季炎熱,對屋面保溫需求高,現澆泡沫混凝土屋面保溫層率先在廣東流行。此后,現澆泡沫混凝土屋面保溫層逐漸向北推進。2007年,中南地區建筑標準《泡沫混凝土屋面保溫隔熱建筑構造》及四川省工程建設標準《泡沫混凝土樓地面、屋面保溫隔熱建筑構造圖》的先后推出,標志著我國現澆屋面保溫隔熱層的規范化應用已經開始。
2.4 現澆泡沫混凝土地暖保溫層
20世紀90年代末期,現澆泡沫混凝土地面保溫層現澆自韓國傳入我國,并率先在靠近韓國的煙臺、威海、天津、大連、秦皇島等地成功應用。進入21世紀之后,現澆泡沫混凝土適應了建筑節能的需求而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并從2005年起進入發展高潮期。如今,現澆泡沫混凝土地暖保溫層技術已發展到全國。2009年,我國第一部現澆泡沫混凝土行業標準《地面輻射供暖工程用發泡水泥絕熱層、水泥砂漿填充層技術規程》的頒布實施,將泡沫混凝土地暖保溫隔熱層現澆應用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從目前的規模化應用情況來看,泡沫混凝土墻板、泡沫混凝土砌塊、現澆屋面和地暖這四項應用全是為建筑節能服務的。這說明,泡沫混凝土在目前和以后的相當長時期,它的主體性應用仍是建筑保溫。
我國現階段正在大力推進符合生態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的建筑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泡沫混凝土以其良好的性能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從發展趨勢看,泡沫混凝土在地下回填、擋土墻、垃圾覆蓋、地基處理等工程方面的應用量將日益擴大。從技術方面看,研制和開發經濟、高性能發泡劑對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和應用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另外,結合墻體材料改革和建筑節能政策的推行,高性能泡沫混凝土砌塊、墻板等產品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1]閆振甲.泡沫混凝土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J].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2011(6).
[2]肖力光,侯啟超.泡沫混凝土的研究進展與應用[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5(10).
[3]曾亮,由繼業.泡沫混凝土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上海建材,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