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穎


摘要:桂東采茶調是客家漢民族的民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客家人的對生活、勞動、情感的態度,以及內心世界的思想感情的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桂東客家話山歌。采茶調不僅與客家人緊緊相依,更體現了勤勞的客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表現形式上,它靈活多樣,是典型的現實主義珍品,它不僅緊扣了真善美的人間情愫,還痛訴了假惡丑的社會現象,這對于我們加強公民的道德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藝術 ?桂東采茶調 ?音樂
桂東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客家人獨具特色的風土民情和客家語言文化,其先輩早在300年前的未清明初年間從廣東嘉應州(今廣東梅縣)遷來桂東定居,以種茶制茶為主,客家人在長期的勞動中,用歌聲來傾述自己的情感,把客家人的風土習俗,現實生活廣為傳唱,孕育了桂東藝術瑰寶采茶調。后又吸收了贛南地區山歌和桂東當地山歌的一些元素,并代代口耳相傳,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桂東客家山歌。
一、桂東采茶調的劇目內容
在眾多的桂東客家山歌中,采茶調具有著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桂東客家采茶調曲調短小,節奏鮮明,風格多樣。如《割禾歌》傳播勞動生產的,用來反映勤勞的客家人辛勤勞作的生活現狀,生機勃勃的生產生活;《送郎歌》是依依不舍的送別歌;《長工歌》唱出了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揭露剝削階級的丑惡與兇狠,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月光光》、《四季戴帽歌》是風趣十足的兒歌;《婦女十二月歌》表現婦女們為一年勞作的情況;《跨時春》頌揚了知識青年豪強萬智、氣血方剛、熱情奔放的美好品質。
二、桂東采茶調的表演形式
(一)音樂表現形式。桂東客家采茶調是一部完好的民俗樂典,是客家文學、音樂、舞蹈活動的綜合藝術。采茶調具有著濃郁的生活勞動氣息,旋律的起伏不大,運用了小三度跳進及級進的手法。采茶調中調式一般以徴調式為主,其次是商調、羽調,兼有少數有雙重調式。采茶調的伴奏都為民間樂器,主要是二胡、嗩吶、鑼鼓,笛子。其氣氛熱烈喜慶。深受群眾的喜愛。桂東采茶調有著不同的曲風風格,主要分為茶腔、路腔、燈腔、雜調。其中“茶腔”是桂東采茶調中最主要的腔類,“燈腔”是桂東采茶調最具特色的曲調之一全部音樂包括馬燈、龍燈、獅燈等燈彩音樂曲牌,“雜調”是桂東采茶調使用的民歌小調中的插曲曲牌。雜調沒有統一的風格,它的音樂旋律如同客家人一樣熱情、奔放,使人百聽不厭?!奥非弧鼻{較為輕松、活潑、歡快、幽默,常與“茶腔”曲牌在同一個劇中使用,一般在喜劇中表現。大段襯詞的運用是路腔最為突出的特征,如“介子個”這個曲調的襯詞、襯句用于主詞,使用腔句來唱大量的襯詞,用來表達唱詞之意,這是路腔曲牌表現內容的另一種手法,如《冷水泡茶慢慢濃》歌中的襯詞“啊呀得”用于對唱,通過和唱的方式,營造了熱烈的氣氛。
(二)語言表現形式。桂東客家采茶調是用當地的客家方言演唱,獨特的語言聲調與山歌的聲腔完美的融合起來,氣氛輕松活潑,語言幽默風趣,是不容復制的地方特色。如《冷水泡茶慢慢濃》中口唱山歌給妹聽,給妹聽!(歌:guo,妹:muao),山歌越唱越開懷,越開懷?。ㄩ_:kuao)井水越挑越有來,越有來?。ň簀ian;水:xu;來:luao)砍柴要砍竹子柴,竹子柴?。常簔u)。我撐傘子你遮蔭,啊呀得,啊呀啊呀得!韭菜開花細茸茸,細茸茸?。殻簊ei茸:yong)
(三)舞蹈表現形式。“矮子步”是桂東客家茶戲表演的基本步伐。它源于茶農上山坡,茶叢中摘茶,低矮的茶棚中炒茶,都是彎腰屈膝,經過藝術加工便成了“矮子步”。矮子步分高、中、低三種?;静椒ビ薪徊娌健u搓步、驚步、滑步、鏟步等?!皢涡渫病笔枪饢|客家采茶戲表演的又一大特征。特就特在一個“單”字。舊時茶農勞作,腰間常系一塊白布,有時用來擦汗,有時用來扇風,有時用來遮太陽,有時搭在肩上墊肩挑擔。手舞足蹈時也用來表示自己的喜怒哀樂,善于觀察生活的老藝人便把這塊白布與袖子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單袖筒”。“單袖筒”只用于男角。采茶戲另一個主要特征是“扇子花”,常言說“采茶沒扇子,等于吃飯沒筷子”。由此可見“扇子花”在桂東客家采茶戲表演的位置,事實也是如此。
三、桂東采茶調所具價值及其發展創新
桂東客家采茶調,不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保存著當時風貌,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特點。桂東客家采茶調,受歷史、區域、民俗的影響,具有很高的社會文化價值。研究桂東采茶調的過程是集文學、音樂、舞蹈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具有比較高的研究價值、欣賞價值和學習價值。桂東采茶調的發展,是一個與時俱進創新的過程,在現代音樂盛行的今天,根據時代的發展特點,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對傳統劇目進行變革,把傳統的采茶調結合現行流行的音樂元素,對其進行解構重組,多層次的融合現代元素,客家采茶調面對現代工業文明和市場經濟要求,音樂理論上的創新以及帶來的變革要與“現代化”、“市場化”等時代特點相適應。而在繼承方面,教育是桂東采茶調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對客家音樂的保存發展,不能再依靠世世代代口頭傳唱的傳承方式,必須更新教學手段,以更新更完善的教育體系來保障桂東采茶調的音樂傳承。
參考文獻:
[1]張建國.“采茶戲”和“彩調”中的女性文化特征[J].中國音樂學,2009,(02).
[2]曾美良.桂南采茶戲中“茶腔”的藝術特點[J].大眾文藝(理論),2008,(08).
[3]洛地.竹馬—采茶[J].中華藝術論叢,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