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黨和國家提出了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目標。新時期,民生問題不僅關注民眾的生存條件,也逐漸上升到生活權利與權益相結合的層次,更影響到國家和政府的戰略發展舉措。
一、民生新聞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復雜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離不開新聞媒體的積極引導,以科學理論武裝人們的頭腦,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和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為黨的耳目喉舌作用。電視民生新聞以平民視角為切入點,以民生內容為立足點,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報道新聞、親近百姓。民生新聞所關注的是普通市民自己的新聞,所謂民生問題無小事,才能真正將“為民鼓與呼”落到實處。其次,引導輿論,關注草根,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對社會輿論的引導,身邊小人物的平凡舉動,更有震撼力,更能激發當地人的情感共鳴。再次,溝通情況,上傳下達,民生新聞能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提供資訊和服務,能夠及時傳遞和反映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國家政策方針。
二、民生新聞發展的幾點思考
1.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近年來,民生新聞以站在百姓的立場,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特點,贏得廣大民眾的喜愛,民生新聞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但是極個別民生新聞欄目費盡心機使用交通事故、兇殺案件、打架斗毆等題材來博取觀眾的眼球,給人以民眾生活腐朽墮落、社會公共安全薄弱等錯誤引導,不利于社會正能量的傳遞。因此,著力改善提升民生新聞的品格勢在必行:一是要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突出時代的主流價值,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提升民族凝聚力,為社會進步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范圍,為和諧社會的構建營造一個團結穩定、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二是要樹立正面典型,傳遞正能量,如以人民的好警官任長霞的報道為例,加深百姓對警察的理解,使警民關系更為融洽,避免民生新聞出現泛娛樂化現象。
2.優化新聞表達形式。相比傳統新聞的單向傳遞,民生新聞應給予受眾更多的話語權,在形式上改變“你講我聽、你播我看”的單向鏈條式傳播,在條件允許時,還應鼓勵受眾更多地參與進來,通過互動交流等形式更多展示老百姓的心聲,將百姓的觀點看法更直接地呈現在大家面前。民生新聞,應切實讓我們身邊的小人物、老百姓成為新聞的主角,將民本價值作為首要原則,積極拓展與群眾交流互動的空間和形式,如用聊家常的形式向觀眾展示新聞事件,盡力淡化播報的概念,使整個新聞消息更具人文氣息,讓普通老百姓在鏡頭前暢所欲言,努力實現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對話,遼寧電視臺主辦的《大海熱線》《新北方》等民生新聞欄目中已經開展了這方面的積極嘗試。
3.拓展民生新聞的范疇。在民生新聞播報中,常常容易陷入市井化的誤區,過于將視角集中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新聞報道流于表面現象和瑣碎事件,如鄰里糾紛、水管爆裂等等,或者以一些夸張的手法來取悅觀眾,全然不顧和諧社會構建等重大社會發展問題。對此,在民生新聞發展中也應做出如下積極嘗試:從“小民生”向“大民生”轉變,逐步介入公共事務,從民生的角度對國家政策和大政方針進行積極解讀,如醫療改革、教育改革等等,防止民生新聞陷入家長里短的小民生泥潭,準確領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執政方針。在注重報道政府政策的同時,還應注重對百姓心聲的傾聽,著力構建一個“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公共信息平臺,充分發揮民生新聞的公共服務性功能。
(作者單位:沈陽市蘇家屯區解放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