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福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議要求:“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一些地方人大積極響應,率先踐行,將這一制度落到實處。
憲法宣誓是一項制度要求,更是一種莊嚴、高尚的行為,不能馬虎應付,必須有一整套程序和規則。可是,從各地的實踐來看,卻是五花八門,各自為政,極不規范,必須加以完善。
要規范宣誓程序。宣誓應該選擇在選舉或任命程序結束,主持人宣布選舉或任命結果之后進行。宣誓程序由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人大常委會會議主持人主持。由分管選舉任命聯絡工作的副主任領銜宣讀誓詞。宣誓時,宣誓人要著正裝(“兩院”宣誓人要穿制服),儀表端正,面對國徽,左手持憲法,舉起右手,在領銜人的帶領下莊嚴宣誓。與會人員要全體起立,營造出莊嚴感,讓人們產生對憲法的崇敬感。
要規范宣誓人員。具體來講,一是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工作人員,包括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及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政府組成人員,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二是人大常委會決定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筆者以為,不能僅限于政府工作部門的負責人,還應該包括人大常委會各工作機構的任命人員;人民法院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副院長以及各庭庭長;人民檢察院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副檢察長等。
要規范誓詞內容。建議宣誓內容為:“我接受任命,向憲法莊嚴宣誓,永遠忠于憲法,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勇于擔當,勤政廉政,為捍衛公民利益,守護國家利益而努力奮斗!宣誓人某某某。”誓言最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統一規范,以維護誓言的嚴肅和規范。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