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學國際工商學院 馬麗 葉軍
日本農協的組織管理模式及變革
天津理工大學國際工商學院 馬麗 葉軍
摘 要:眾所周知,世界上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民絕大多數都加入了農業合作社,這是發展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應對市場風險行之有效的途徑。日本農業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精細化經營,農業現代化程度很高,這其中日本農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為切入點,針對日本農協的組織管理特點、職能和管理模式作一闡述,以期引起相關學者的思考。
關鍵詞:日本 農協 組織管理 組織職能
世界上眾多發達國家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都是依托農業合作社這一行之有效的組織方式,加快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和應對市場風險。日本作為以家庭為單位精細化農業的典范,農協在促進農業集約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的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為切入點,主要針對日本農協的組織結構、主要職能、管理模式及變革等內容作一闡述,以期引起國內學者的反思及思考。
日本農協的組織結構按照行政管理層級、區域范圍,自上而下分為三層垂直型組織架構。各組織層級間不存在明確的從屬關系,上級農協組織是由眾多的下級農協組織自愿聯合組成的。各級組織之間既緊密聯系,在經營和經濟方面又各自獨立,是將組織機構的嚴密性、廣泛性、全民性和規范性集一身的農業經濟合作經濟組織。具體如圖1所示。
1.1 國家級農協組織
主要由以下五個機構組成。一是“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簡稱“全中”,它是日本農協組織中最高行政機構和決策機關。主要是負責對全國農協生產經營進行綜合性指導,保障日本農業合作組織有序發展和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目前日本農協“全中”下設47個都道府縣中央會;二是負責農業生產經營的“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簡稱“全農”。目前,“全農”下設有35個都道府縣本部。三是負責農協金融信用事業的全國農林中央金庫;四是負責農協經濟救助等社會服務的全國共濟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五是負責醫療、福利、衛生等服務的全國厚生事業農業協同聯合會。除此之外,還有負責農協報刊、信息事業的日本農業新聞社,以及負責旅游事業的農協觀光社等國家級專業聯合會。

圖1 日本農協組織結構圖
1.2 都道府縣級農協組織
它是以基層農協組織為會員組成的區域性農協組織,按職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機構:一是都道府縣“JA中央會”。它是日本農協的綜合性指導機構,以都道府縣內的農協、聯合會為會員,主要是對農戶進行農業生產指導,以及對全國各基層農協的經營情況進行監查,包括對全國農協的監督檢查工作。二是經濟農業協同聯合會(簡稱JA經濟連)和JA全農縣本部,是農協的經營指導機構,負責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生產、生活資料的購買等。三是信用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簡稱JA信連),是農協都道府縣級的信用機關,可以說是農協中的銀行,主要負責農協會員的儲蓄、貸款等信用事業。四是厚生農業協同聯合會(簡稱JA厚生連),是農協的醫療保障機關,負責所在區域內醫院、診所的醫療設施的提供和經營,為當地的農協會員及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及和老年人福利服務。
1.3 市鎮村基層農協組織
它是直接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服務的基層農協組織,按照其經營范圍可分為綜合農協和專業農協兩種農協組織。其中綜合農協在都道府縣級和國家級的農協組織中有相對應的各個職能部門,這是日本農協縱向組織管理系統的基礎、起點。專業農協也有縱向的三級體系,但是由于法律限制,只有某些事業上與上級專業農協組織相對應。
2.1 統一銷售
各地基層農協通過與農產品采購商簽訂生產銷售計劃,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進行統一收購,集中銷售。在保證農協會員穩定收益的同時,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也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盲目生產而帶來的農產品滯銷或價格偏低等問題的產生。
2.2 集中采購
農協會員在日常生產與生活中所需要的各類物資,首先由基層農協進行統計,在此基礎上,向都道府縣級農協經濟聯合會遞交采購申請,最終由都道府縣級農協經濟聯合會對全國基層農協組織的需求訂單整理實施統一采購。
2.3 生產指導
主要是針對農業生產諸多環節開展指導,如農作物種植品種的選擇、生產資料的采購、耕地的劃分、種植方式指導、田間的除草施肥、農產品的收獲儲存方式、販賣和物流選擇等涵蓋農用物資的采購、農作物的培育和農產品銷售等各個領域和環節的工作。通過農協的統一指導,農協會員可以按照最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的生產標準進行統一生產經營,不僅可以有效保障農產品的品質和標準,而且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農業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2.4 信貸支持
農協自有的金融機構與普通的商業銀行不同,其主要職責是對農協會員生產與經營,以及各類生活需求進行信貸支持。其資金主要來源于農協會員的儲蓄,且在農協法中明文規定,農協的資金禁止用作股票、債券等非農業生產經營領域的投資項目。同時,規定對非農協成員的各類資金借貸服務,不得超過全部貸款金額的四分之一,以此保障農協金融組織的資金能夠優先服務于農協會員的生產與生活需要。
2.5 社會服務
日本農協對會員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服務,主要包括社會保險、醫療衛生、婚喪嫁娶、旅游等各項事業。農協開展的上述社會服務以保證會員身體健康、減輕會員的經濟壓力為服務宗旨,更為突出其公益性。
2.6 權益保障
農協作為日本政府與農戶之間溝通的中介,一方面將國家各項農業和農村發展政策,如惠農政策、先進的生產技術的普及等積極進行推廣和有效實施。應該說,這是農協義不容辭的責任。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農業、農村發展規劃或政策過程中,必須聽取農協的意見。作為農民利益的最高代言人——國家級農協組織,不僅將搜集到的各項意見與政府進行協商,而且為了保障農協會員的切身利益,甚至對政府的國際貿易往來實施干預。
3.1 成員大會制度
《農業協同組合法》中規定,日本農協的經營方針、管理模式、組織機構等與農協的經營管理相關的各項重要事項,在沒有通過總會審核的情況下,不得修改或變更。成員大會需要全體農協正式會員參加,是決定農協的運營計劃和農協經營相關的重要內容的最高權力機關。
3.2 理事和理事會制度
作為農協組織中的執行機構,農協理事會代表全體農協會員的利益,負責農協的各項對外事項,并對農協成員大會所指定的運營機制、管理模式、經營計劃等進行審議與執行。同時,理事會制度還規定理事會內部的理事成員中,必須有四分之三以上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
3.3 監事和監事會制度
作為農協組織中的監督機構,主要負責監督檢查農協各項事業的經營情況和組織執行情況,確保整個農協正常經營和運轉。同時,對農協理事會提交的,如經營狀況報告、農協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進行審計檢查。如果發現農協的經營情況和資金運作出現問題時,需要向上級相關組織部門進行匯報并通報農協全體會員。如果問題極為嚴重,也可以組織召開農協全體成員大會。
近年來,一方面日本農業發展面臨著農戶大量棄耕和農業人口老齡化問題,另一方面作為農協的最高行政指導機關——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在行使指導權和監督權的過程中,對農協的過分干預,不僅限制了基層農協的自主經營,也阻礙了區域農業的自由轉型。再加上大量非農資本進入農業生產與經營中,導致農協金融機構日益行政化。特別是在2009年以后,日本農協組織中,間接從事農業生產的“準會員”數量超過了具有正式會員身份的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數量,嚴重影響了正式會員在住房貸款、社會保險等方面的社會福利。

圖2 日本農協改革趨勢示意圖
基于上述問題,2014年5月日本政府頒布了農協改革的方向與意見(圖2)。主要內容:一是在三年內廢除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的最高權力機關制度,廢除其指導和監查權限,以實現農協的自主性經營;二是將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即JA全中,轉化為股份公司制經營模式。增強基層農協的專業化,將單位農協的金融信用、保險等業務分離出來,由農林中金和JA全農進行管理,單位農協只做代理職責;三是調整理事會管理機制,準許非農協會員參加,前提是確保理事會中被認定為農業者的人數及在區域內有充分經營經驗的人數和過半;四是在農協經營中,要嚴格其監督制度,通過注冊會計師的監查、監督來監督農協各事業的經營情況;促進農協農戶在農產品、流通渠道等方面的自由競爭。
參考文獻
[1] 管珊.日本農協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經驗啟示[J].當代經濟管理,2014(6).
[2] 周應恒,李強,耿獻輝.日本農協發展的新動向[J].世界農業,2013(9).
[3] 劉光輝.日本農協及其對中國農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啟示[J].日本問題研究,2008(4).
[4] 楊承建.日本農協的運作模式[J].農村經營管理,2011 (1).
作者簡介:馬麗(1990-)女,齊齊哈爾拜泉縣人,天津理工大學國際工商學院工業工程專業,主要從事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葉軍(1962-),女,湖北省武漢市人,天津理工大學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6(a)-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