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王玥
對外貿易對失業率的影響探究
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王玥
摘 要:本文基于OECD國家與非OECD國家視角,利用2000~2012年世界銀行發展指標數據庫和Freedom of the World年度報告合并的平衡面板數據,考察國家對外貿易開放度對失業率的影響。面板數據OLS估計結果表明,對于OECD國家與非OECD國家,貿易開放均能降低失業率,且出口貿易開放增加OECD國家就業率作用顯著,但進口影響不穩定。
關鍵詞:失業率 貿易開放度 OECD 非OECD
經濟學家們很早就證明了,國際貿易會使每一個勞動力市場中的個體受益。通過比較優勢和要素稟賦重新配置世界上的資源,生產活動會更有效率,這就是所謂的貿易利得。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各國勞動力的就業面臨巨大壓力,就業人口結構問題日益突出。發達國家擔心來自國外低工資國家的進口會削減本國的工作機會,貿易帶來的就業流失大于創造作用;發展中國家擔心由于無法抵御競爭,本國的一些部門將會消失,造成大量失業。
從短期來看,貿易自由化使得國家的產業發生了變化,從而工作崗位也產生了相應的調整,勞動力從正在衰退的產業轉移到了新興發展的產業中。實證研究表明,這些調整只是暫時性增加了結構性失業(Trefler,2004),而貿易自由化對勞動力市場的長期影響不是特別顯著。從20世紀初期開始,國外學者就開始從理論和實證研究上討論國際貿易對就業產生的影響。首先,國外有許多對于國際貿易影響方面的相關理論分析。Davis(1998) 將最低工資和H-O模型結合起來,并發現貿易自由化會增加失業率。Helpman和Itshoki(2009)使用了搜索匹配法,將比較優勢和收益遞增結合起來,并得出全球化會增加失業率的結論。同時,學者們也認為有必要進行相關的實證研究(Davidson,2004)。許多經濟學家做了許多各國關于失業率的回歸研究——通常是基于OECD國家的面板數據。Moore和Ranjan(2005)發現一個有著更大剛性的勞動力市場面臨全球化時會經歷更大的失業沖擊。因此,勞動力市場制度也是國際貿易對就業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
本文使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 世界發展指數數據庫”和“Freedom of the World年度報告”。本文以國家名稱作為公共字段對兩個數據來源進行合并,合并后樣本時間跨度為2000~2012年,OECD國家有個33,非OECD國家有23個。
各主要變量的統計性質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變量符號
對于貿易開放度與失業率的關系,本文構建以失業率為被解釋變量,以貿易開放度為解釋變量,且包含其他控制變量的計量模型。即:

與此同時,由于可能存在其他不可觀測的因素影響貿易開放度和失業率,以方法估計出來的系數不能反映貿易開放度對一國失業率的影響來源于進口還是出口,因此本文另構建兩個分別以出口開放度()和進口開放度()為解釋變量的計量模型:

4.1 基本估計結果
本文先對OECD國家樣本進行面板數據回歸,探究貿易開放度對失業率的影響。面板數據的估計面臨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的選擇問題,本文針對每一個方程進行檢驗,結果顯示應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于是本文在方程中加入國家虛擬變量進行回歸,模型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每個模型中貿易開放度影響失業率的系數都顯著為負,這說明貿易能夠顯著促進就業。人口指標顯示出顯著為正相關關系,說明在大多數發達國家,人口越多,就業情況越糟糕。

表 2 OECD國家基本估計結果
相同地,對23個非OECD國家樣本進行相同的面板數據回歸,貿易開放度與失業率成顯著負相關關系,對外貿易將會促進就業。且其影響系數大約是發達國家的三倍。在非OECD國家,勞動力市場管控顯著為負。這說明勞動力市場流動性越強,越能促進一國國民就業。且人口在非OECD國家失業率中的系數為負,也就是說人口數量越大,越促進就業,這和發達國家的效應完全相反。

表3 非OECD國家基本估計結果

-0.55***(0.21) -0.50**(0.22)-0.15 (0.20)0.79 0.80 0.81 0.81
4.2 進一步細分估計結果
本文將貿易開放度細分為進口開放度和出口開放度進一步分析進口和出口開放度對一國失業率的影響。
4.2.1 OECD國家
用同樣方法對(3)式進行估計,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進口對就業有一定正面影響,但都不顯著。這是由于進口對國內就業可能產生的影響是復雜且多方面的。Gorg(2011)的研究認為,在短期內,進口會導致國內的就業機會被替代,從長期來看,進口和國內就業之間可能表現為正相關關系。

表4 OECD國家出口開放度對失業率的影響

表5 OECD國家進口開放度對失業率的影響
4.2.2 非OECD國家
基于非OECD國家樣本,本文對式(2)(3)進行估計,結果如表6、表7所示。
出口貿易開放度的回歸系數都顯著為負,且都顯著,這與OECD國家樣本的回歸結果一致。并且進口貿易開放度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總的來看,非OECD國家的出口和進口都有利于就業。

表6 非OECD國家樣本出口開放度對失業率的影響

表7 非OECD國家樣本進口開放度對失業率的影響
本文估計結果表明:第一,基于總對外貿易開放度的回歸結果表明,對外貿易基本促進所有國家國內的就業效應顯著。第二,從出口和進口分別的貿易開放度來看, OECD國家出口促進國內就業的正效應顯著,進口替代國內就業的負效應不顯著,出口是影響發達國家國內就業的重要因素。與OECD國家的回歸結果相比,非OECD中國家出口和進口對就業都有較大促進效應。
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貿易開放度對于就業率的影響更為重要。首先,由于一國可以通過與貿易的方式來學習,因此,不同的貿易額可能會影響進出口企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影響企業的崗位數量。其次,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加工貿易是對外貿易的重要特征,這種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勞動力完成,因此就業崗位較多。進口貿易對不同類型國家的就業都有不利影響,其中,對OECD國家的負面影響更為嚴重且顯著。這是因為發達國家由于勞動力素質整體高于發展中國家以及不發達國家,進口的商品特別是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商品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這對發達國家國內的低技能勞動力有巨大的替代作用,從而對國內就業的沖擊比較大。這也是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主張對貿易進行保護,對從發展中國家的進口產品設置壁壘的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
[1] 蔣荷新.我國對外貿易就業效應的實證研究——以外資企業為例[M].國際貿易問題,2007.
[2] 尹希果,印國櫻,李后建.國際貿易對就業影響研究評述[J].經濟學動態,2009(8).
[3] Gorg,H.and D.Gorlich,2011,Trade and Labour Market Outcomes in Germany[J].O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s,No.125.
[4] Helpman E.andO.Itskhoki(2010),Labour Market Rigidities,Trade and Unemployment[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77(3).
[5] Moore M.P.and P.Ranjan(2005),Globalisation vs 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Unemployment and Wage[J].Inequality. Economic Journal,115(503).
[6] TREFLER,D.(2005),The long and short of Canada-US free trade agree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4(4).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6(a)-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