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桂芳
(山西管理職業學院,山西臨汾041051)
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組織效能的實證研究
申桂芳
(山西管理職業學院,山西臨汾041051)
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等方法對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社團在組織投入、過程和效益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情況總體較好;近半數社團的組織效能得分在80分以上,而效能得分低的社團在成員指數和經費使用情況、活動形式內容和次數效果以及指導教師方面有待提高;社團所屬學校不同可能會直接影響社團的組織效能;地域差異、社團規模與社團的組織效能得分顯著相關。
山西省;高職院校;體育社團;組織效能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以教體藝〔2014〕4號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中要求:“學校成立不少于20個學生體育社團,采取鼓勵和支持措施定期開展活動,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傳統和特色。[1]”體育社團的組織管理是否有效成為了本研究的關注點。本文對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組織現狀進了調查,并初步探索對社團的組織效能進行評價,為更好地指導、完善體育社團提供參考。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了山西省內的高職院校8所,對選取院校的體育社團負責人及社團成員發放問卷進行調查,通過問卷結果進行研究分析。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數理統計、邏輯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
2.2.1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應用特爾菲法進行兩輪專家調查,從而確定出評價的指標體系及指標權重,再根據指標體系設計出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調查問卷,通過對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進行抽樣調查,隨機抽取8所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干部和成員每人一份問卷,共600份,回收問卷466份,回收率77.7%,有效問卷454份,有效率97.4%。
2.2.2 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使用SPSS 18.0統計分析軟件對調查問卷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采用Libert5點量表式將五個選項“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別賦予100、80、60、40、20分值。標桿法,是指通過與組織內外部相同或相似經營活動的最佳實務進行比較而對控制設計有效性評價的方法[2]。本研究對社團成員指數和經費收入這兩個指數類型的變量用“最大標桿法”賦值,即通過調查社團數據,以計算后得出的指數最大的作為標桿,對各社團進行賦分,計算公式如下:分值=實際值÷標桿值。
本研究涉及體育社團26個,體育社團12種(其中輪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各4個,自行車、街舞各2個,毽球、籃球、排球、棋牌、足球、游泳各1個),社團成員349人,社團干部105人。樣本結構見表1。

表1 樣本結構情況表
經過調查,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在數量、項目及活動形式已初具規模,從體育社團涉及的運動項目上分析,傳統的乒乓球、武術、健美操、籃球、足球、羽毛球等社團仍占據主體地位,而時髦的輪滑、街舞、雙節棍、瑜伽等項目的社團,在山西省高職院校也已組建。
3.1 社團人員的人口統計學分析
表1顯示:社團中的男性所占比例多于女性;一年級所占比例最大,占總人數的58.8%。說明,一年級的新生是學生體育社團的主體力量,在社團中所占比例最高。社團里二三年級的學生多是社團干部,學生體育社團的人數呈逐年減少的趨勢。
3.2 社團的組織投入方面
根據調查:只有極少數成員對社團的領導的評價不高,說明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社團領導在學生社團成員中有較高的威望,比較服眾。大多數社團成員認為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是有利于社團的發展的,其社團的目標也是明確的,機構設置也是健全的;超過一半的社團成員認為自己社團內各部門的溝通和交流是比較協調的。說明社團的內外部的制度建設較為普遍和完善。有57.5%和36.1%的認為社團的體育設備器材非常完備和比較完備,33.9%和61%的成員認為場地的使用程度非常高和比較高。104名擔任社團部長及以上干部中有33.7%和51.9%的社團干部認為其所在社團的經費來源是非常充足和比較充足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社團其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收取會費,只有少數社團可以得到學校的撥款和社會贊助,盡管如此,社團的經費還充足的原因可能是會費收取額度不低,而本身涉及的體育項目投入較少。雖然社團組織其本身所擁有的物質資源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學校環境這個大背景下,其可利用的物質資源總體上是較為充足的,體育社團活動所需的場地大多是學校提供,而一些所需器材由學校借出或成員自己配備,并不需要社團支出。由此可見,社團的投入狀況良好,能夠滿足社團活動的開展。
3.3 社團的過程和效益方面
根據調查:在活動質量方面,有39.6%和59.5%的成員認為社團的目標與活動的結果非常一致和比較一致;有91%的參與每次社團組織的活動;有71.8%和27.1%的認為自己參與社團活動的頻率非常高和比較高;有17.2%和78.2%的認為社團組織的活動內容非常新穎豐富和比較新穎豐富;有74.2%和25.1%的認為入社團一年運動技術水平提高非常明顯和比較明顯,說明社團所組織的活動質量比較高,但活動的內容有待進一步發展。在成員滿意度方面,有超過四分之三的成員對社團領導、成員間的人際關系持非常滿意態度;但只有37.4%的成員對社團的歸屬感非常強,成員對社團的歸屬感不及對社團領導和成員間的關系理想。有69.6%的成員對規章制度持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態度,有28%和64.8%的成員對活動次數、效果持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態度,有29.5%和67.2%的成員對社團經費管理持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態度。結果顯示,成員對制度比對實際組織管理過程中的滿意度要高,基于體育社團內部組織、管理滿意度情況兩個方面來觀察體育社團成員及社團管理者的滿意度狀況,說明社團在組織實施過程和內部組織管理上有待完善。
3.4 社團的可持續發展方面
根據調查:在相關者滿意方面,有22.9%和73.3%的成員認為校領導對他所在社團持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態度;有30.8%和67.4%的成員認為周圍人對社團持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態度;有67.4%的成員表示他所在的社團無指導教師。而對于32.6%有指導教師的社團調查指導教師的滿意度,數據顯示有62.2%和36.5%的成員認為指導教師對社團感到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只有1.4%的認為指導教師對社團感到一般。在競爭能力方面,有33%和60.8%的成員認為社團在校內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比較高的知名度;在走訪中得知,大部分社團成員對于社團的經費收入的具體數目并不了解,因此,本研究最終只對104名社團干部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社團的平均經費收入為23.89元,收入最少的社團人均經費只有7.14元,最多的達到人均66.67元,有70%的成員所在社團的人均經費收入在30元以下。在組織穩定性方面,有18%和1%的成員認為其所在社團的人員流失率一般和非常高;有61%和38.1%的成員認為其社團有非常獨立自主和比較獨立自主的決策權,有28%和63%的成員認為社團非常注重和比較注重培養重要成員,有9.9%和0.4%的認為一般和不注重。由此可見,大多數成員認為校領導和周圍人對社團的滿意度以及社團在校內的知名度較高,但多數社團學生得不到專業教師的指導;大多數社團的人均經費收入不高,社團的人員流失率仍需要社團引起重視,學校對社團決策權并未過多的干涉,社團在組織運行中擁有自主權;社團還需更好地建立社團重要成員培養機制,完善人才儲備。
用SPSS 18.0對調查數據賦值統計,將成員以其社團歸屬進行分類對數據統計,以社團為單位計算各指標得分,再將指標得分加權后統計組織效能得分。再分析出指標的均值、極大值、極小值。均值體現出社團在該指標方面的平均得分情況。參照均值可以看出各社團在組織效能各一級指標方面是否高于山西省的平均水平,極大值和極小值反映的是在某一指標內的最高效能和最低效能水平。
4.1 社團的組織效能狀況
4.1.1 投入狀況

圖1 社團組織投入得分情況(n=26)
得分最高的是指標6社團的機構設置是否健全88.87和指標10器材設備的完備程度88.33,得分最低的是指標3社團成員指數38.78和指標9每年社團經費使用情況79.18。說明在組織投入方面,社團在機構設置和器材設備完備程度上比其它投入方面優勢大;指標3和指標9的均值較其它指標低,且都低于80分,說明在組織投入方面,山西省學生體育社團在成員指數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社團的經費使用情況方面的現狀并不理想。
4.1.2 過程和效益狀況

圖2 社團組織過程和效益狀況(n=26)
社團的組織過程和效益指標的平均得分82.17~94.43在之間,指標16成員入社團一年專業化水平提高程度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指標22成員間的人際關系滿意度94.15分,指標14的活動內容是否豐富新穎、形式多的得分最低,其次是指標18成員對活動次數、效果的滿意度83.15分。結果表明,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的活動內容和形式還需要加強,活動次數及效果需要進一步提高。
4.1.3 可持續發展狀況

圖3 社團組織可持續發展狀況(n=26)
如圖3所示,這是學生體育社團對8項組織可持續發展指標的評分值的均值。可以看出,均值在27.75~91.44之間,指標24指導教師滿意度和指標27生均經費收入得分最低,指標29社團決策權是否獨立自主和指標25周圍大多數人對社團的態度得分最高。結果表明,有指導教師作為社團成立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在山西省高職院校內卻得不到有效的落實,以至于影響社團的組織效能。
4.1.4 社團的組織效能狀況

表2 社團組織效能加權得分結果匯總表
社團組織效能加權得分結果匯總表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編號為21的社團組織效能得分最高,得分為91.14,編號18的社團組織效能最低,得分為71.3,得分在80分以上的有13個社團,占社團總數的50%。結果表明,山西省高職院校近半數的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比較高,而另一半的社團效能一般,各社團的組織效能并未達到最優。
4.2 社團背景因素與社團的組織效能狀況的關系
為進一步分析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社團背景因素對社團組織效能的影響,在對社團成員抽樣調查時,還采集了社團成員的背景因素,其中包括社團的名稱、成員的性別、年級、學科類型、社團規模和學院名稱等9項內容。基于此,在分析中生成三個變量:一個是社團所屬的學校,以此觀察所屬學校不同對社團的組織效能的影響;二是學校所在地,它是基于學校所在地位于省會城市或非省會城市分類,分為省分和非省會兩類,以此觀察不同地域的差異對社團的組織效能是否存在影響;三是社團的規模,本研究根據被調查社團的實際,將社團分為50人以下和社團人數在50人及以上兩類,以此觀察不同的社團規模對社團的組織效能是否產生影響。
4.2.1 同一學院背景下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狀況
根據社團所屬的學校不同,按其學校歸屬將社團的組織效能進行統計分析,見表3

表3 同一學院背景下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加權平均得分匯總表(n=26)
從表3可以看出,編號為8的學院的社團組織效能最高,得分為88.36;而編號為6的學院的社團組織效能最低,得分為71.53。結果表明,學校歸屬不同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這可能與各學校自身的狀況,以及與學生體育社團相關的規章制度、重視程度、管理狀況、經費支持、人員和場地配備等因素有關。
4.2.2 同一地域背景下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狀況
按地區的差異將學生體育社團分成位于省會城市的社團與位于非省會城市的社團,并將他們的數據分類匯總后進行分析得出表4、5。

表4 同一地域背景下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加權得分比較(n=26)
從表4可以看出,位于省會城市的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加權后得分較高,平均得分為86.4422分,位于非省會城市的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僅為78.5565。結果表明,整體上位于省會城市的社團的組織效能得分高于非省會城市的。對兩類樣本社團的組織效能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由于其中Sig.(雙側)=0.000〈0.05,且〈0.01,差異十分顯著。所以地域和當前組織效能得分是顯著相關的。這可能是因為位于省會城市的社團較非省會城市的社團硬件設施配備更加齊全,場所更多,資源更豐富,贊助更多,人員水平更高等因素影響的,使得位于省會城市的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利用了身處省會這個一省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優勢,在積極爭取各種校內外資源時,充分發揮理論宣傳、志愿服務、文體特長方面的優勢,舉辦了很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
4.2.3 不同社團規模背景下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狀況
本研究將各社團按社團人數在50人以下和社團人數在50人及以上分成兩類,并將他們的數據分類匯總后進行分析得出表5。

表5 不同社團規模背景下學生體育社團的組織效能加權得分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被調查社團有21個社團規模在50人以下,其組織效能得分為79.6976;5個在50人及以上,其組織效能得分為87.9580。結果表明,被調查的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規模小的社團其組織效能也低,規模大的社團其組織效能也較高。對兩類樣本社團的組織效能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由于其中Sig.(雙側)=0.000〈0.05,差異顯著,所以社團規模和當前組織效能得分是顯著相關的。
綜上所述,得出以下結論:(1)在組織投入、過程和效益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情況總體較好;但社團的內部溝通和交流不夠、成員對社團的歸屬感不及滿意度高、社團在組織實施過程和內部組織管理上有待完善、多數社團學生得不到專業教師的指導、社團的人均經費收入不高、社團人員的流失率仍需要社團重視。(2)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近半數的組織效能得分在80分以上,而另一半社團的組織效能一般;社團在成員指數和經費使用情況、活動形式內容和次數效果以及指導教師方面的組織效能分數有待提高。(3)社團所屬學校不同可能會直接影響社團的組織效能;地域差異、社團規模與社團的組織效能得分顯著相關。
為山西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組織的更好發展,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1)加強管理,加大投入。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組織建設與發展必須采取高職院校的多部門配合的聯動機制,整體規劃,加強管理。在加大對體育社團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為學生體育社團開展活動提供人財物的保障的同時,還應積極幫助高職學生體育社團選聘有較高的體育運動水平,有豐富的組織管理能力的體育教師擔任相應社團的指導老師。在利用規章制度以及部門監督規范學生體育社團經費收支,并尋求社會贊助行為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勵學生體育社團利用各種合法渠道籌集經費。(2)科學引導,重點發展。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的建設和發展,相關部門應積極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引導,結合各級各類體育競賽,積極倡導學生體育社團的特色健康發展,不斷培養和激發學生們投身體育運動的熱情。同時發展品牌社團,為學生體育社團設立標桿。(3)加強督導,提升服務。加強學生體育社團日常各個環節的監督引導,激發學生創建社團、參加社團的熱情,調動各社團開展活動的積極性,促使社團持續健康發展。(4)強化干部人員素質,注重社團的可持續發展。對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會長實行崗前培訓機制,使其了解社團的性質、發展規律、學校相關社團管理制度以及如何提升領導能力等問題。注重社團建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注釋及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Z].教體藝[2014]4號.
[2]孫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之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1(6):82-83.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Z].中發[2007]7號.
[4]張蜜芳.我國大學學術組織文化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12.
[5]王旭光,王洪,宋巖,等.天津市群眾性體育社團評估方法和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C].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2010:27-28.
[6]崔樹林,穆益林,李永華,等.大學生體育社團運作方式探索[J].體育學刊,2008(11):71-74.
AStudy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Shanxi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portsAssociation
SHEN Gui-fang
(Shanxi Management Vocational College,Linfen,Shanxi 041051)
In this study,we use literature survey,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Shanxi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associations is generally good in organizational inputs,processes and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nearly half of them,the score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re above 80.But,the member indicator,the use of funds,the active forms of content,the frequency effects,as well as the instructor needs to be improved.Association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colleges maybe directly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size of associations.
Shanxi province;vocational colleges;sports associations;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G807.4
A
1673-1891(2015)03-0097-05
2015-04-16
申桂芳(1982-),女,山西臨汾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