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華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及其創造力影響研究
——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許敏華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等地方高校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了有效提升社會服務力,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擔負的區域經濟發展職能,在經濟發展中正確定位自己,加大科研團隊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本文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系統分析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建設成果,旨在為組建優秀的科研團隊提供參考。
高職院校 科研團隊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科研成果轉化
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立足區域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復合型技術及管理人才,才能夠有效推動高職院校發展。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用培養人才、發展科學、服務社會這三大功能衡量大學的辦學質量。因此,高職院校應以科研活動為中心,積極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才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一)適應高職院校發展需求,促進學校的內涵建設。
隨著高職院校數量的不斷增長及生源數量的急劇下降,高職院校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高職院校只有全面提升學校的內涵,才能夠在競爭中占據優勢。通過加強科研團隊建設,可以進一步整合高職院校有限的資源,充分發揮現有優勢,集中全力開展科學研究,從而進一步提高高校的研究能力。在加強科研團隊的建設中,可以進一步帶動高校的技術開發與技術創新,進一步提升高校的社會服務力。同時,高校的科研團隊可以有效提高區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企業轉型,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及科研成果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實現產學研有效互動。
(二)改變高職院校科研現狀,提升高校科研能力。
很多高職院校注重學術研究,而忽視科學研究,將教師的職稱評定、薪酬待遇與教師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掛鉤,導致很多高校教研人員不注重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熱衷于發表學術論文與職稱評定,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通過加強科研團隊建設,可以有效改善高職院校科研現狀。高職院校應結合自己的辦學特色及辦學優勢,整合優勢資源,依據社會經濟發展組建科研攻關團隊,就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研究,從而為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的科研成果,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影響力。
(三)促進高素質教師團隊建設,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
當前很多高職教師是“離開學校”再“回到學校”,其生產實踐經驗嚴重匱乏,很難有效開展教學科研工作。而通過加強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建設,將一大批優秀的高職教師吸納進團隊中,在科研領軍人物的帶領下,團隊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將自己的科研心得主動與他人共享,從而高質量共同完成整個科研項目。同時高職教師在攻關企業項目的時候,可以在新工藝的改進、新產品的研發過程中進一步掌握企業的經營理念、生產工藝及生產流程等。高職教師將這些內容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實踐知識。
(四)有利于科研成果轉化,實現產學研有效聯合。
從目前來看,很多學校雖然積極進行科研工作,但是由于其多為“單兵作戰狀態”,沒有將相關的科研人員整合到一起攻關大型項目,因此科研轉化率較低成果轉化能力有待提高。通過加強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建設,加強校企之間的聯合,積極將企業的科研項目引入到高職院校中,整合高職院校的優勢科研力量,將眾多科研人員與企業的產品有機結合起來,將高職院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最終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一)改革創新,深化教科研工作。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厚、廣、高、深、強”五方面的內容開展科研工作。“厚”是指科研底蘊要深厚,“廣”是指科研項目涉及的范圍要廣,“高”是指要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深”是指深入企業一線開展科研項目,“強”是使企業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學院提出了立足無錫市,輻射長三角的科研戰略,深入調研長三角地區企業發展現狀,針對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積極立項,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項目。不斷加強與蘇州大學、南京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及國外知名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主動吸收國內高知名院校成功的辦學經驗及辦學理念,吸納這些知名高校的科研技術成果,并進行轉化,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成果,
(二)強化制度建設,實現科研“精細化管理”。
為了充分發揮院校的科研作用,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以教科研團隊建設為中心,強化科研管理制度建設,充分發揮科研團隊在教學研一體化活動中的先導和紐帶作用。為了適應院校的教學研工作要求,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陸續出臺了 《科研管理辦法》、《學術規范管理暫行辦法》、《教科研專項獎勵辦法》等文件條例,鼓勵廣大教職員工積極踴躍投身于教學研工作,在學院內部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圍;圍繞學院內涵建設,積極開展科研項目研究。2008—2012年五年時間共計申報了省部級立項課題23項、市廳級立項課題39項,院級立項課題145項,在專利申報方面,共獲授權專利162項。
(三)以培養人才為目標,大力開展服務教育教學。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將學校特色建設作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根據市場發展需要不斷扶持一大批能夠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專業、學科,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提升學校的辦學能力。2010年度,學院與無錫市濱湖區政府積極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充分利用江蘇省舉辦的“數字及互動網絡維護“培訓活動,為省會培養大量的網點培訓負責人和技術骨干人員;2011年秋季,學院積極承接了長三角地區23家大中型企業的科研項目,在企業生產工藝的改進、新產品的研發及高新技術攻關方面作出了成就。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學院與無錫市科技局聯合舉辦“專利申請百日競賽”活動,鼓勵有實力有興趣的學生積極開展專利申請活動,同時指派科研經驗豐富的科研團隊成員對于學生開展專項指導。2011年專利受理通知231項,其中學生專利42項,獲專利授權通知137項,其中58項專利被應用到企業生產中。
(四)加強政府、學校、企業三方的聯合,實現多方位的人才培育。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大力改革教學模式,將項目實訓和生產實訓引進教學。尤其是對于實踐性及專業性很強的學科,積極聘用行業內的專家學者、知名設計師來校教學指導學生的日常學習,并對專業實踐環節的教學和頂崗實習進行指導。不斷完善校企合作共建專業體制機制,以行業、企業需求為標準,不斷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中,注重實踐課程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依據行業就業崗位和用人單位要求確定以“三大核心能力”為主要培養目標,將三大核心始終貫穿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當中。以“三線并進”、“三線不斷”等指導思想創建課程體系,不斷提高課程體系的專業性與實用性,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的產學結合。
(一)強化對科研團隊的認知,加大資金與政策投資力度。
以提升科研團隊整體質量為核心,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地區科研基地的作用,挖掘發展潛力,發揮科研優勢,努力構筑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平臺。完善保證科研團隊建設的規章制度和培養方案,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營造有利于科研團隊發展的專業政策環境。積極開展工程專業實驗室科研平臺內涵建設,整合并優化優勢資源,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支持力度,為優秀科研團隊的科研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基礎條件。加強核心科研團隊建設,凝聚相關學科人才,為人才培養構建結構合理、精干高效、富有開拓、創新能力的導師團隊和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依據學校辦學特色,明確科研團隊研究目標和方向。
提升優勢領域的服務,發揮輻射作用,以教學研不斷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充分協調高校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供需矛盾,將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高校科研團隊的重點研究方向,從而明確學校科研團隊研究目標和方向。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真正將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用到科研中,充分借鑒這些知名科研機構、團隊的管理、技術優勢,結合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把企業重點項目的攻關作為科研的根本目標,科研項目貼近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積極開展改革和研究,營造科研型人才培養環境,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科研實力,力爭獲省部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勵。
(三)健全并完善科研團隊的管理制度。
針對當前科研團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建立并完善科研考核機制、科研質量監管體系、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體系等,真正將科研工作與企業發展相結合。根據科研團隊的科研實際,不斷完善科研團隊的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大對于科研團隊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明確科研團隊組建標準,高職院校相關審批部門對于科研項目的立項、團隊成員數量的確立及團隊人員的職責劃分要予以確認,保證高質量的科研團隊加入到科研工作中。加大對于剛組建的科研團隊的補貼力度,鼓勵有實力的科研團隊加入到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中。
(四)樹立良好的科研團隊文化。
良好的團隊文化可以進一步提升科研團隊的戰斗力與向心力。對于科研團隊來說,僅僅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良好的團隊文化。團隊文化是科研團隊在開展各項科研互動中形成的積極向上、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良好的團隊文化能夠凝聚團隊成員的戰斗力,能夠充分發揮每一位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在科研團隊中,應充分發揮團隊領軍人物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尊重每一位團隊成員,在科研項目工作中充分協調好各成員之間的工作,實現科研工作穩步有序進行。
以加大科研團隊建設,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作為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不斷建立健全系統完善的科研系統,充分挖掘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和科研優勢,加大科研力度及科研成果轉化力度,進而實現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1]常運瓊,等.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地方高校科研團隊管理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9).
[2]劉惠琴,等.高校學科團隊創新績效決定因素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11).
[3]王怡然,等.高校科研團隊建設的內涵、特征及類型[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0(3).
項目來源: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度校級課題“高職院校科研團隊及其創造力影響研究——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SYKJ14D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