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平 鄧艷華
(1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2南京郵電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
“卓越計劃”在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思考與探索
黃亞平1鄧艷華2
(1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2南京郵電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
隨著“卓越計劃”的實施,創新應用型的人才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高校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部門,必須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積極參與到高校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體系中。本文在分析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本館實際情況,提出在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卓越計劃 高校圖書館 信息素養
為了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啟動了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 “卓越計劃”),此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和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卓越計劃”實施以來,已有194所高校參與其中,并進行了一系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參與“卓越計劃”的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信息素養為前提,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可能實現創新。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培養創新人才的迫切要求,進一步促進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創新發展。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應該積極參與到“卓越計劃”中來,轉變信息素養教育的理念和方式,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目標,我們可以看出,“卓越計劃”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信息素養是實現這些能力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高校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在文獻信息方面的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大力推進信息素養教育。
2.1 高校圖書館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優勢
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有自身優勢。(1)高校圖書館有豐富的館藏資源,不僅有圖書、期刊、報紙等紙質文獻,還有大量電子文獻、聯機數據庫等,這些豐富的資源是圖書館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基礎。(2)高校圖書館不僅有圖書情報學專業出身的館員,還有眾多如計算機專業、教育學專業、外語專業等不同專業背景的館員。他們能夠利用本身專業知識,結合文獻信息檢索技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信息素養教育和服務。(3)高校圖書館一般都設有文獻信息檢索課,開設這個課程的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的情報信息意識,傳授文獻檢索的方法和技巧,培養他們搜集和處理文獻信息的技能,目前文獻信息檢索課是開展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4)高校圖書館不僅有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環境優勢,還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先進的設備做后盾。高校圖書館內部環境安靜整潔、學習氛圍濃厚,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隨著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還購買了各種先進的設備和信息技術,實現了館藏資源多元化,資源共享網絡化、管理計算機化和檢索手段現代化。
2.2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不足
2.2.1學生信息意識薄弱,信息能力不足。
學生的信息意識薄弱,一方面是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習慣于被動地接受信息,不會主動地獲取信息,導致主要的信息資源來自課堂教學和教材。另一方面是學生對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很多學生只是把圖書館看做是一個可以看書、上自習的場所,沒有意識到圖書館豐富的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在他們課外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對于圖書館組織的各項活動,學生積極性不高,即使有人參加過圖書館組織的各種信息素養教育,仍然不知道如何利用館藏資源,從而造成資源浪費。
客觀地說,目前大學階段的信息素養教育也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很多高校除了設有信息檢索課,很少有和信息素養方面相關的課程。雖然現在高校基本上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是只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這樣就導致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熟練掌握和利用檢索工具快速、高效地獲取信息,大部分人的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不強,更缺乏利用所獲取的信息進行再創造的能力。
2.2.2信息檢索課課時過短,內容枯燥,學生興趣不高。
由于對信息素養教育不重視,因此目前很多高校的信息檢索課課時安排較短,為了盡量向學生介紹各種類型的數據庫,教師不得不一再壓縮信息基礎知識的講授,這樣就難以兼顧文獻信息這門學科的知識完整性。另外,很多學生對這門課不了解,沒有意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學習態度不端正,再加上這門課在教學內容上與學生所學專業課聯系不緊密,很多老師照本宣科,內容枯燥,導致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程結束后不能靈活運用所學信息檢索技能獲取專業文獻,也不能有效地利用電子資源輔助專業課學習。
2.2.3圖書館館員信息素養較低,服務水平不高。
圖書館館員的信息素質直接影響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但是由于圖書館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因此難以引進既懂圖書情報知識,又精通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方面的高素質人才。而且對現有館員缺乏有計劃的業務培訓和在職教育,導致館員的業務水平難以得到質的提高。另外,信息檢索課多數由圖書館館員兼任,他們既擔負館內的業務工作,又要給學生上課,容易導致精力分散,力不從心。而且很多館員自身也存在知識盲點,加上知識結構狹窄、信息面不夠,難以保證信息檢索課的高質量。
3.1 利用資源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信息素養教育
在“卓越計劃”的形勢下,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改變他們信息素養欠缺的現狀,是各大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各種途徑,積極推動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以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
3.1.1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內容的信息素養教育。
我館逐步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信息素養教育,如新生入學時開展入館教育,向新生系統介紹圖書館概況、館藏資源及分布、圖書館的規章制度及基本檢索技能等,同時我們制作了新生入館教育手機APP客戶端的二維碼名片,方便學生隨時了解圖書館的相關信息;大二下學期和大三上學期,我們開設了信息檢索課程,主要介紹計算機信息檢索技巧,國內外重要數據庫的檢索與利用及各種考試庫等,重點培養學生信息鑒別、篩選和加工利用的能力,以便到大四的時候學生能夠有的放矢,針對考研、出國、就業、畢業設計等高效使用資源。
3.1.2加大宣傳力度,推出各種形式信息素養教育活動。
圖書館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將館藏資源情況及時傳遞給學生。我館除了利用圖書館主頁的網上公告、校內宣傳欄等形式發布信息外,還積極發動輔導員、學生工作者、讀書協會志愿者等人員宣傳我館舉辦的各種活動。為了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我館利用一切資源,推出了各種形式的信息素養教育活動。如通過各種專題活動及時介紹最新的數據庫、考試庫和電子信息資源的使用方法,邀請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介紹學科的最新進展,組織各種知識技能競賽,設定讀者體驗日,指導學生使用大型搜索引擎如百度、雅虎、谷歌等的技術方法,提高他們利用網絡免費信息資源的能力。
3.2 加強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育力度
文獻信息檢索課是開展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文獻檢索就是利用一定的檢索工具,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在浩瀚的文獻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隨著信息素養教育的推進,現在的文獻信息檢索課已不是單純的方法課,而是集理論性、實踐性、實用性和科學性為一體的全方位的信息素養教育課。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與利用能力,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我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3.2.1編撰適合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教材。
我館以適應信息時代發展與培養應用型人才需求為指導原則,經過研究確定了《文獻資源檢索與利用使用教程》的編撰體例與內容要求。教學環節突出針對性,教學實例設計上突出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特色及多種媒體網絡服務與利用方式等,更加貼近學生使用傾向。教材內容主要包括檢索原理與學生信息素養、網絡環境下的知識傳播與組織、數字閱讀、常用網絡資源的獲取與知識整合、個體或團隊學術保障體系的構建、新媒體工具傳播形式及網絡服務與利用。
3.2.2精選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
為了使文獻信息檢索課的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聯系,提高學生的自學和獨立研究能力,我館在教學內容上做了精心安排,從檢索的基礎理論到專業理論再到實踐為主線,即信息檢索基礎知識、網絡信息資源與檢索、網絡服務與利用、數據庫與檢索實例為8課時的講授內容。同時創新多種課堂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采用“8+8”的教學模式即8課時的課堂講解,8課時的上機實踐,從原來的0.5學分增加至1學分。為避免紙上談兵,上機實踐配合課堂講授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操作,以作業形式提交實踐內容,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2.3結合學生所學專業考核,提高學生信息素質。
為了多角度地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信息檢索技能,本課程采用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到課率、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三部分構成。為了強調本課程的實踐性和專業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平時成績主要是提交一份檢索報告。為了防止抄襲,每個學生檢索報告的課題各不相同,課題的選擇主要是根據學生所學專業,選擇他們專業領域比較熱門或結論比較成熟的研究課題。要求學生的檢索報告使用數據庫,同時要體現檢索思路、檢索過程及檢索技巧等。期末成績主要采用卷面考試形式,全面考查學生掌握本課程的情況。
3.3 提高館員綜合素質,優化服務品質
信息社會對圖書館館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圖書館館員的素質不僅影響圖書館工作,而且也直接影響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開展。我館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不定時地對圖書館館員進行信息能力培訓,如舉辦計算機知識、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與數據庫技術等內容的講座或培訓班,擴大工作人員的知識面,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以適應信息需求多樣化。對擔任文獻信息檢索課的館員,不僅要具備相關的信息素養知識和能力,還要與專業教師開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合作,促進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程進一步融合,而且上崗前要經過集體備課、聽課、試講等環節,確保信息檢索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師生的信息素質、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
卓越計劃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為主要目標,高校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部門,應該以實施卓越計劃為契機,在人才培養理念、資源建設、信息傳播及服務能力等方面實現多維轉向,密切接軌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滿足讀者和社會的個性化文獻信息需求。
[1]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教高[2011]1號文).
[2]翟文禮.“卓越計劃”視閾下地方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多維轉向[J].臺州學院學報,2014,36(3):56-62.
[3]徐賓.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信息素養培養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3,30(3):465-466.
[4]唐倫剛,儲冬紅.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26-33.
[5]段曉玲,龔芙蓉.提升高校“文檢課”課堂教學品質的幾點思考[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1:13-19.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與高校“卓越工程師”培養創新》(項目號2013SJBFDY0 5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