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輝 顧天楚
(徐州醫學院 麻醉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經濟困難醫學生學業指導的探索
宋光輝 顧天楚
(徐州醫學院 麻醉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經濟困難學生學業指導受到學生的個人經歷、當前生活和學習狀態、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及高校學生工作環境的影響,同時由于醫學專業的特殊性,對經濟困難醫學生的學業指導更要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的差異性,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實現職業生涯規劃聯動,這樣才能適應高等教育發展形勢和培養創新人才而實施的新舉措。
經濟困難生 醫學生 學業指導 個性化 職業生涯規劃
學業指導是指高校對學生在學習方面提供的指導和幫助,服務范圍涉及學生學習的所有方面,旨在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制訂反映學生能力和興趣的計劃,確立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價值和目標。在新的大類培養模式下,入校新生對于學什么、怎么學等問題感到迷茫,一方面會影響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與大類培養目標相違背,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和個人職業發展的需要,所以,為學生制訂學業指導方案對于高校人才培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考慮到當代學生的性格獨特性和專業差異性,對學生的學業指導應最大限度地尊重和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專業的特殊性,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多地進行專業相關的獨立思考、獨立實踐,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全面素質并能充分發掘其潛能。特別是經濟困難學生這個群體中,由于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心理復雜、人際交往障礙、視野狹窄等問題,因而更凸顯了個性化學業指導的重要性。
根據國家教育部發布的數字,現在全國大學生中經濟困難生的比例將近30%,其中特困生比例達到10%~15%[1],大規模的擴招使得經濟困難生的絕對人數也在急劇增多,成為大學生這個群體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同時,醫學是一門以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診斷和治療為目的的學科,與人類健康水平密切相關,而醫生作為這個特殊意義的直接執行者,起著溝通醫患雙方的橋梁作用。對于醫學生而言,學業水平影響就業的選擇,更加凸顯出對醫學生進行學業指導的重要性與特殊性。
1.高考志愿選擇限制,思想負擔過重。
家庭經濟的困難或不充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使經濟困難生高考志愿選擇受限。他們在對未來規劃做出抉擇的時候,不能僅僅考慮個人興趣,還要充分度量家庭和學校社會因素。不少經濟困難生來自農村,生活的艱苦令他們更加注重現實并希望盡可能減輕家庭負擔,同時名牌學校、熱門專業的分數和學費往往高于一般學校和專業,而醫學院校因國家在政策上有較大支持并提供各項補助,并且就業后的報酬相對豐厚,相對于前者,雖然醫學并不是他們的興趣所向,但對經濟困難生更具吸引力。
處于心理轉型期的醫學經濟困難生,因以前的視角相對狹隘、社會學歷淺,進入高校后,突然受到社會多元化的沖擊,往往不能進行良好的自我心理調節而容易產生自卑、消極、煩躁等不良心理問題。醫學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醫學知識異常繁多,且知識更新速度極其迅速,只有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夯實基礎。對于剛剛入校的醫學生而言,一時間難以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容易產生迷茫、抑郁等情緒。而心理健康狀況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相關性[2],心理健康狀況越差者使用積極的應付方式如求助等就越少,更多的是使用幻想、退避等消極應付方式。心理健康狀況越差者學習成績也越差,說明消極的應付方式和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學習成績呈顯著負相關。貧困生在經濟方面的困難,使其在面對學業的同時,還要在改善生活質量上花費精力,課外兼職打工必然會損失一部分學習時間,學業和生活的不平衡,很容易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和不良心理問題,并形成惡性循環,對其長期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對經濟困難醫學生進行學業指導,通過建立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和進行心理健康指導,消除自卑、孤獨等心理,減輕思想負擔,打破惡性循環,使他們的情感更健康,人格更完善。
2.綜合素質欠缺,競爭力較弱。
很多經濟困難生在進入高校前,教育條件和文化環境較落后,家庭在其外語、計算機、藝術、體育等軟件條件上沒有進行足夠的啟蒙教育,而僅僅重視了學習成績,急于通過升學改變命運,使他們認為只要成績足夠好就萬事俱備,沒有意識到綜合素質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的發展,用人單位在關注畢業生學業成績的同時,越來越重視他們的綜合素質。我國現代醫學起步晚、發展慢,需要在臨床實踐和研究上緊跟西方醫學發展的步伐。當前,社會對醫生的高學歷要求,使醫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英語能力。近些年,醫患矛盾在中國愈演愈烈,良好的醫患溝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病人對醫生的信任與好感。因為經濟困難生的性格往往孤僻內向、自卑多疑,缺乏與老師、同學的交流溝通,因此常不能有效解決將來的臨床問題,甚至可能影響自身安全。學校通過開展必要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活動,全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對其畢業后的發展大有益處。
國外大學在人才培養和高等教育的實踐中,對大學生的學業指導已經形成一個較為規范的體系與制度,并結合本國教育實際情況進行了探索實踐,形成各國獨特的學業指導模式。例如美國高校的學術顧問指導制度和英國大學的導師制。例如英國的導師制是導師與學生面對面、一對一地個別輔導,每周至少一次,共同制訂個性化學業計劃,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始終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結合國外學業指導現狀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個性化學業指導不能完全照搬應用于我國,但鑒于經濟困難生所占比例不大,在其學業指導上仍有可借鑒之處。
在我國大學的經濟困難生學業指導教育中,各大高校已經開展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建立一套成熟的貧困生學業指導的模式,導致在實踐的過程中問題較多:(1)從理論依據上看,現今學業指導依然是以行為主義理論作為立論依據,行為主義理論在學校教育實踐上,要求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環境,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合適的行為。面對不斷變化的教育現實,這種教育理論明顯有待改進。(2)從學業指導的對象看,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經濟困難生思維意識不斷發生變化,如何針對這種變化開展個性化深度指導,尚未形成規范的工作模式。(3)從學業指導的內容看,當今的學業指導只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獲得,而對策略性知識則缺少指導和訓練[3]。(4)從學業指導的實施途徑看,隨著大學教育的大眾化,高校招生量劇增,而高校教師數量增加緩慢,師生比例不盡合理,大多高校缺少專職的學業指導人員,指導人員的專業素質也參差不齊,導致學業指導很難在實際教學中真正落實和開展。
如能在學業指導過程中,切實強化學業指導的效果,使個性化深入學業指導的理念貫徹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去,并發揮其積極意義,就可以針對不斷變化的學生思想動態,合理調整教育教學方式,可以在經濟困難生學業成長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和發揮教師和學校資源的指導作用,在學生和老師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1.升華經濟困難醫學生的專業思想。
經濟困難生在高考選擇專業時受家庭影響較大,并不了解醫學專業,僅著眼于學習醫學的長遠效益,未對醫學學習做好良好的心理準備,入學后找不到合適的學習方法,難以產生學習興趣,造成學習動力的缺失,以致消極度日。針對這種情況,高校輔導員可以組織專業社團、年級干部或優秀黨員經常開展與學習相關的活動,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也可邀請用人單位、知名校友舉辦講座及交流會,或是邀請資深教授開設專業介紹講座,幫助學生全面了解醫學專業,增強專業歸屬感,進而將學生的學業壓力轉化為學習動力,利用效果律學說,幫助學生建立心理上的正循環[4]。同時,可以組織經濟困難生到學校合作醫院進行參觀學習,接觸臨床生活,將書本上枯燥的醫學知識與臨床上形象生動的案例聯系起來,加深印象,提高學習興趣,認識醫生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入學早期逐漸建立臨床醫患關系概念,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2.培養經濟困難醫學生形成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高校學生應進行自主學習和多方法學習,學習的靈活度、自由度相較中學大大增加,導致部分學生難以適應,進而出現學習問題。高校應當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全面對接,順利過渡,但應當注意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應僅限于師生之間,不僅要采用開辦講座、設立選修課等傳統模式,還要從多角度進行。如利用優秀教師資源建立優秀教師專業輔導團隊,促進師生關系融洽,增進師生課外交流;依托專業建立相關社團、協會,幫助其開展相關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發展第二課堂;舉辦交流會,促進跨年級朋輩交流,加強學生縱向聯系和經驗交流。針對此種情況,高校可主要采用補充型及雙軌型學業指導模式,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完成被動型學習向主動型學習的過渡,使學生心態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其中,朋輩指導[5]具有更明確的優勢。朋輩指導以志愿性、體驗性、親和性與便捷性為特點,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1)朋輩指導學生數量多,能夠深入到個人,借鑒國外的學業指導模式,一對一引導有需要的經濟困難生,對個別學業規劃問題嚴重的學生及時發現、處理,預防惡性事態的進一步發展。(2)朋輩指導主要發生在關系較為密切的同學之間,年齡、價值觀、情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相似使得朋輩指導可以更加自然融洽地引入,朋輩指導能夠針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疑慮,結合自身經驗,予以輔導。選擇同為經濟困難生的朋輩指導員,因其個人經歷更為相似,通過對經濟困難生的生活事件的比例分配進行建議,可以提高指導的有效性。
3.拓展經濟困難醫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生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專業職業素質與學習創新素質。針對每位經濟困難生素質拓展的不同需求,要求高校在經濟困難生入學后盡早制定個體化的素質拓展教育。如高校教師為經濟困難生提供醫療志愿服務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其志愿服務水平與意識和策劃聯絡能力;指導他們參與醫學生科技創新,培養創新意識,學習參與方法;邀請心理學專家開展針對醫學生的心理講座,完善身心健康,等等。
4.實現經濟困難醫學生學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聯動。
學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聯動,以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內在潛力,構建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強化突出學生的職業發展和終身發展素養、有針對性地開展學業指導的育人模式[6]。把學業指導與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教師要從學生的人格特性出發,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基礎上給予學業上的指導,使學生未來學習有方向,階段學習有目標,自主學習有動力,課外學習有熱情,做人做事有責任[7]。通過聯動機制,實現學業指導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困難醫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通過對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未來的正確認識,確定人生各階段的職業目標,從而確定學業路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學業指導計劃,可為學生今后的成長成才提供保障。教師還可從心理學角度進一步了解經濟困難醫學生的成就動機、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并探究成就動機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因醫學生大一年級的自我認識、目標計劃水平、職業生涯規劃總體水平高于大五年級[8],所以應根據男女性別差異,早期個體化指導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利用職業生涯規劃對目標計劃、人際關系維度與追求成功動機的回歸中的調節作用,增強經濟困難醫學生的學習動力。
經濟困難醫學生是醫學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他們的學業指導,對經濟困難學生的個人終身發展、學校管理和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如今的經濟困難醫學生學業指導現狀仍存在較多問題,應得到高校及社會的重視。通過不斷開展各種貼近經濟困難醫學生的活動,提升他們的綜合競爭力,努力實現職業生涯規劃聯動,逐漸做到規模化、品牌化,開創措施得當、指導有力、機制健全的經濟困難醫學生學業指導新局面。
[1]中國青年報[N].2004-3-1(教育科技版).
[2]肖海鷗.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應付方式與學習成績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7,(2):100-102.
[3]陳敏.醫學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J].北京: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5.
[4]仇存進.淺析素質教育與就業指導[J].南京:三江學院學報,2007:Z1.
[5]賈海燕,齊勇,黃琇,等.開展朋輩職規體驗活動,探索大學生學業指導新途徑[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2,(5).
[6]姚海燕.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再思考[J].齊齊哈爾:青年文學家。2011:24.
[7]司玉榮.就業指導是畢業生就業前的必修課[J].北京:化工職業技術教育。2006:1.
[8]劉玉霞.醫學生成就動機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