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慶亞
(浙江樹人大學 信息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現狀調查及思考
許慶亞
(浙江樹人大學 信息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青少年理想信念的調查,掌握了當前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現狀和特點,并針對問題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容,加強主流價值觀教育;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拓展思政教育的載體;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知行統一三個方面提出了加強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
青少年 理想 信念 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們追求、向往的目標,是人們政治立場和世界觀的集中反映[1],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對于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期的青少年學生而言十分重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加強他們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既是引導他們自身成長、成才的需要,又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青少年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其理想信念狀況進行研究,從而深入把握當前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
為了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現狀,筆者采用問卷的方式對杭州的部分大中學生做了 “青少年理想信念現狀”的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800份,回收786份,回收率98.25%。本次調查是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開展的,被調查的學生,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16~22歲之間,其中男生477名,占60.69%,女生309名,占39.31%。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青少年的社會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職業理想和道德理想四個方面。通過對回收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結論:總體來看,當代青少年有理想、有信念,對理想信念的作用有正確的認識,能夠較客觀地認識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之間的關系,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勇于維護祖國的利益,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認可,并愿意主動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祖國的發展拼搏努力。但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部分青少年還是受到了西方的一些錯誤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理想信念出現了一些偏頗。
(一)理想信念呈現空想化。
青少年是各種理想信念產生的黃金時刻,他們有很多對未來的美好暢想和想要實現的愿望,但是有一些學生的理想更多的是停留在口頭上,并不會采取實際的行動,不會為了理想而付諸努力,總是幻想“幸運之神”的降臨,幻想著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屬于空想的范圍。空想雖然也是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卻脫離了客觀實際,違背了客觀規律,是不可能實現的。在此次問卷調查中,當被問到是否有理想、信念時,占下被調查者的41.48%的326名學生認為自己有理想、信念,但沒有特別計劃去實行,或者僅僅憑著感覺走。由此可見,很多學生所樹立的理想、信念并非是經過深思熟慮并決心去實現的,只是一時興起而已。
(二)理想信念呈現功利化。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34.99%的學生將理想定位于事業的角度、財富的角度;23.92%的學生將理想定位于愛情、家庭;24.94%的學生將理想定位于美好的想象,周游世界、隱居等。只有16.16%的學生將理想定位于崇高的目標,追求真理,在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中創造出有價值的人生。從數據中可以發現,當代青少年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較明顯的個人主義功利化傾向,他們更注重自己的前途、名譽、家庭幸福等。這些觀點雖然合情合理,但由此也比較容易使青少年滋生出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甚至導致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因此,加強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讓青少年與功利主義色彩保持距離,積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三)理想信念呈現易變性。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關于“你對最初所定下的理想信念是否改變過”,243名學生表示會專注于同一理想,只占被調查學生的30.92%,而多達69.08%的學生表示其理想因他人而改變或者因自己的思想變化而改變。當問及他們在實現理想過程中遇上困難時會怎么辦時,有177名學生表示會改去實現其他理想,123名學生表示實在沒辦法就算了,還有54名學生表示灰心喪氣,這些學生占到了被調查學生總數的45.04%。當青少年明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后,在最初的階段也會信心滿滿地去努力、去奮斗,但是當最初的夢想遇到現實中的各種障礙時,有較多的青少年選擇了中途放棄或者另立其他目標。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易變性,既有理想信念難以實現的一方面,又有復雜的外部環境對青少年思想的影響所導致。
(四)理想信念呈現多元化。
當前,在我國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化過程中,西方涌入的各種思潮對當代青少年的思想產生了嚴重沖擊,使得學生的思想呈現出以往從未有過的多樣性,同時價值觀方面也越來越多元化。在本次調查中發現,一方面,51.02%的學生選擇了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表明,多數的學生對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認可和支持的。然而,另一方面,有多達48.98%的學生分別選擇了信仰自由主義、實用主義、拜金主義或者宗教,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這表明,加強青少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容的主流價值觀教育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
青少年能否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不僅關系到其本身的發展、成長,更關系到中國未來的發展,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應該通過有效的途徑加強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從而真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容,加強主流價值觀教育。
在當前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信息化不斷加速的時代,青少年獲取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而且他們思想活躍,樂于接受各種新事物。但是,由于他們思想還不夠成熟,對社會現實了解也不深,對是非的判斷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各種非主流的,甚至不良的思潮都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對于這些,我們如果不能及時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他們的思想很可能會偏離正確的方向。青少年作為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踐行者,能否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當前我們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核心內容,強化對青少年的主流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它居于我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的核心,起主導和統領作用[2]。只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思想中,使其具備了牢固的社會主義科學理論基礎,其理想信念才會堅定正確。
(二)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載體。
當前,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雖然網絡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同時也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載體,有利于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率。一方面,網絡可以提供比較全面、詳盡、多樣化的教育素材和資源,讓青少年能夠隨時查看相關信息,了解相關知識,及時接受教育。另一方面,網絡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距離變小,交流變得更直接。不僅如此,網絡還可以為教育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教育手段。可以通過建設生動、活潑的教育網站、紅色網站吸引青少年去學習、探索、思考,進而達到傳播思想,引領價值觀的目的;或者還可以通過人人網、微博、微信等青少年喜歡的網絡平臺,加入到青少年的行列中,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與他們進行直接的網上思想交流,從而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有的放矢,增強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總之,我們應當充分把握網絡給我們帶來的新的機遇,認真研究網絡化時代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這一載體,提高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知行統一。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不是開設幾門課,搞幾次學習,舉辦幾場報告所能奏效的,而且,如果只是單純的理論說教并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很難起到實際的效果。理想信念教育既需要理論知識的引領,更需要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的驗證才能讓人信服。正如胡錦濤同志所強調的:“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3]因此,加強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應該同具體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可以通過組織青少年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參加企業實習等活動讓他們多接觸社會,在社會中經受鍛煉,從社會中吸取營養,加深對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還可以使他們從實踐活動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深化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正確認識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的關系,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意義,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1]楊衛平,朱效傳,吳其光.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調查與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10(7).
[2]劉珊妤,庫瑞.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3]朱友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