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瑩
(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南京 21000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彈唱的現狀及能力培養
朱瑩
(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南京 21000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彈唱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課之一,也是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彈唱是聲樂、鋼琴技能、和聲理論等多種課程的結合,也是最難把握最具挑戰的,對幼兒教師最實用的技能。學生通過多種課程的整合,逐步形成彈唱結合、自如的能力,為將來踏上幼師工作崗位打好基礎。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歌彈唱的現狀及能力培養進行了探討。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 彈唱 現狀 能力培養
彈唱是綜合能力的表現,是培養合格音樂師資重要的技能課之一。彈唱就是把對兒歌演唱與鋼琴彈奏相結合,邊彈邊唱,最終達到五官與肢體協調配合,靈活運用。彈唱融合了樂理、視唱練耳、鋼琴、聲樂、即興伴奏等多門課程的知識,學生彈唱的水平直接關系到以后的幼師教學,對于幼兒有直接的影響。在學前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示范講授的同時,要結合學生的豐富想象力,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編配伴奏、自己動腦動手練習,同時開發學生的思維和記憶,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逐步形成獨特風格的彈唱能力。為此,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所任教的彈唱課程作以下探討。
彈唱是把鋼琴和聲樂兩項技能合二為一,是在聲樂課和鋼琴課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課程。在幼兒園的音樂課堂上,教師如果能自彈自唱,就能強化豐富教學效果,具有感染力、說服力和實用性。彈唱是多種音樂線條立體化,學生駕馭多聲音樂的基礎,也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活動的基礎能力。彈唱需要有一定的鋼琴和聲樂基礎,反過來彈唱教學會促進聲樂和鋼琴教學。江蘇省每年都會舉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大賽,其中就包括彈唱一項。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增加彈唱教學非常必要。
幼兒教師是對認知水平較低的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在音樂活動中加強孩子對美的感受,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更好地掌握彈唱這項基本技能。然而,學前教育專業的現狀是:我們的學生進校的時候大多是零技能、零基礎,音樂理解較膚淺,從小接觸音樂、學習樂器或歌唱的學生寥寥無幾。有些學生鋼琴基礎弱,指法手型都存在問題;有些學生聲樂基礎弱,歌唱姿勢、狀態、方法都沒達到要求。另外,大部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練琴時間極少,加上又是大班教學,老師輔導不過來,有的學生不太自覺,抱有僥幸心理,以為老師抽查不到,因此想要彈唱有進步、學得好,不是每個同學都可以達到最基本的要求的。配合彈唱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硬件設施的足夠配備十分重要,課上應保證每人都有一臺電鋼琴并配備一副耳機。
學校要培養學前教育綜合能力的人才,要具備專業的職業道德素質及扎實的理論基礎,學前教育的理論基礎是以彈、唱、說、跳、演等技能為基礎,而我們對音樂彈唱能力的培養也要進一步提高,選擇適宜的伴奏音型為兒歌旋律配奏,這是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彈唱課程的主要目標。在我校的音樂課程設置中,三年級有即興伴奏課程,協調性較強的同學可適當加入演唱,四年級還有專設的彈唱課,要求學生邊彈邊唱。因此,我們必須重點給學生加強以下能力的培養。
1.和弦的正確配置及連接的能力培養
每位學生每天花一定的時間動腦、思考、練習,功到自然成,彈奏技巧也就提高了。然而為什么有的人彈得優美動聽,有的人彈得平平淡淡,取決于和弦級數的選配。一般大調式的曲子是以do mi sol的某一音開始的,結束在do上,而小調式的曲子以la do mi開始,結束在la上,樂曲只有五個音基本是中國的五聲調式。和弦配置有一定的規律,最簡單的也要懂得每個調式的正三和弦(主、下屬、屬)。一般的和弦連接方式是:Ⅰ-Ⅳ-Ⅴ-Ⅰ(完全終止),或者Ⅰ-Ⅳ-Ⅰ(變格終止),半終止V級,結尾處基本上都是Ⅴ-Ⅰ或Ⅴ7—Ⅰ(正格終止)。如:兒歌《粉刷匠》《小星星》《小紅花》《海鷗》《好媽媽》等用最常見的I—IV—V—I的和弦進行。我們的學生面對的是幼兒,不需要太過于復雜繁瑣的伴奏音型,最清晰明了的正三和弦連接最適合為幼兒歌曲伴奏。以C大調為例,Ⅰ:CEG,Ⅳ46:CFA,Ⅴ6:BDG。另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加入一些副三和弦,二級、三級、六級等增強伴奏的色彩效果。比如《紅河谷》“人們說你就要離開村莊”這一句是一級,“不要離別得這樣凄涼”仍然可以用一級,也可以“離別得這樣”用六級來增強色彩效果。
2.伴奏音型的選擇及和弦彈奏的能力培養
常用的和弦音型——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分解和弦(包括琶音),然而這些伴奏音型也要與歌曲的音樂形象相一致,結合兒歌表達的思想和內容進行選擇。也就是說對于比較雄壯莊嚴的兒歌,我們可以用柱式和弦表現出雄壯有力的音樂特點;對于比較活潑的兒歌,針對其明快的節奏,我們可以用半分解和弦、斷奏的方式表現出歡快活潑的情緒;而對于比較抒情的兒歌,我們可以用分解和弦、連奏的方式來表現出安靜舒緩、優美抒情的心情。
3.彈唱中音樂素養的培養
(1)咬字吐字:兒童演唱方法以童聲音色為主,既不是“喊”也不是“擠壓”,而是明亮、柔和、悅耳有氣息支持的聲音,把孩子最自然的聲音挖掘出來。對于不識字的幼兒來說,對歌曲歌詞的掌握主要來源于對幼兒教師范唱的聆聽,所以彈唱時教師自身要注意字頭到字尾咬字的準確和規范,演唱時更要注意平、翹舌的區分,教師更要注意矯正孩子的發音,在唱旋律之前引導孩子大聲地,慢速地朗讀歌詞,力求做到最規范的咬字、吐字。
(2)呼吸: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教學聲樂課應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可以用“聞花”或打哈欠的感覺訓練自己的吸氣呼氣。幼兒的聲帶很短,沒有發育健全,所以要引導孩子們以放松、自然的狀態去演唱。
(3)音準: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歌曲演唱是人們最直接的享受音樂、表現音樂的方式。音樂老師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準練習是很關鍵的。在教學中,教師彈著鋼琴領著學生一起唱,效果很好,但一旦脫離鋼琴或其他音樂伴奏,就找不著調了。首先,音階、音程的訓練是最重要的;其次,讓學生多聽,多模唱,多分辨,多對比。要培養學生熟練的簡譜視唱能力,才能夠保障良好的彈唱效果,我校單獨開設視唱練耳課就是這個目的。
4.彈唱中協調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的教學方式中,要有師生互動環節,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要以表演的形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表演興趣。要因材施教,教師要認真示范和指導,提高學生對學習和練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兒歌《小紅帽》《春天在哪里》《粉刷匠》等,教師在彈奏的時候帶有肢體語言,渲染出氣氛,帶動歌唱的情緒,使學生更能準確控制強弱。為了豐富課堂教學模式,也可以加入表演形式,采取有歌、有舞、有伴奏、有故事情節的音樂表現形式,達到技能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比如星光大道上出現的“玖月奇跡”這種彈唱結合,值得我們借鑒;可以采取你彈我唱、我彈你唱、自彈自唱的彈唱形式。如:彈唱兒歌《歌聲與微笑》《小鴨子》《小燕子》《娃哈哈》等這些歌時,可以讓一名彈奏基礎較好的學生來給大家伴奏,其他學生歌唱并配以舞蹈動作,根據歌曲的特點,新疆歌曲就跳新疆舞,藏族歌曲就跳舞,兒歌就跳兒童舞,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能,把課堂完全交由學生主宰。彈唱最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因為口、手的協調配合沒那么容易,剛開始往往是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又要顧著唱又要顧著彈,而且兩者的音量要配合,不能伴奏很響歌唱很弱,亦不能歌唱很響伴奏很弱。彈唱訓練時,應始終牢記“彈唱結合、以唱為主、以彈促唱”,伴奏千萬不可喧賓奪主。
彈唱的最高境界就是表演性的彈唱,有樂感,有音樂線條,有美感。因此我們不僅是要彈熟彈對,還要有表現力。根據歌曲的不同風格、不同情景采用不同的演唱情緒和音色使歌曲更生動、更活潑,教師在示范中要注意把握兒歌演唱特點,盡量用童聲演唱表現出兒歌的生動形象,讓聲音的位置靠前一些,這樣發出的聲音就顯得明亮而富有彈性,不需要傳統的美聲唱法講究豎開、頭聲,另外再加上豐富的臉部表情,夸張的動作,增添歌曲的趣味性,會使幼兒更感興趣。
彈唱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是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必備的技能。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也對學前教育的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彈唱是手、腦、口、眼、耳、腳的完美結合,引導孩子全面深入地理解、表現作品、表現音樂形象。在教學方法上,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改革與創新培養學生的彈唱能力。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把相關的音樂知識在這個平臺上展示出來,最終為以后成為出色的幼兒教師奠定堅實的基礎。
[1]李媛.學前教育專業彈唱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09(8).
[2]毛慧琳.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4).
[3]鄭華,李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課程體系研究[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6(07).
[4]黃烈,劉永萍,徐曉進.幼兒園教師基本素質結構與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