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琴 萬春暉 武 寧
(1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2江西水利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8)
不同專業成長階段幼兒教師電子檔案袋設計
張莉琴1萬春暉2武 寧1
(1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2江西水利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8)
不同專業成長階段的幼兒教師能力和需求層次不一樣,專業成長的方式也應當有所不同。電子檔案袋具有較好的歸檔、整理、分類功能,適合對教師進行全面知識管理和過程性評價。本文根據幼兒教師的特點,針對不同專業成長階段的教師進行電子檔案袋的設計。
專業發展 幼兒教師 電子檔案袋
1.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幼兒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在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界定上,我國學者顧榮芳教授認為,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主要是指幼兒教師從非專業人員成為專業人員且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品質的發展過程[1]。
在教師專業化成長階段的劃分上,美國學者費蘭西斯·富勒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的四關注階段理論,分別是任教前關注階段、早期求生存階段、關注教學情境階段和關注學生階段。這四個階段分別對應教師的職前教育階段、初入職教師階段、成熟教師階段和教學專家階段[2]。對于新入職的教師,處于角色的適應期,他們更關注自己的生存問題,壓力較大;成熟教師則比較關注自己的教學,關注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下如何更好地實施教學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專家階段的教師,不僅關注自己的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社會的需求等。
2.電子檔案袋
檔案袋最初設計為能帶著走的作品,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檔案袋應運而生。美國教育評價領域學者Helen C.Barrett將電子檔案袋描述為:電子檔案袋是學習者利用電子技術收集與組織以多種媒體形式(如音頻、視頻、圖片和文字等)編輯的各種內容和素材。
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斯坦福大學教師評價項目組的James barton和Angelo collins第一次探索和嘗試了在教師教育中使用檔案袋進行評價的可能性。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教師成長檔案袋主要作為一種評價工具被使用,美國一些權威教師資格評定機構都采用電子教學檔案袋評價方式評定教師資格[3]。在我國,某些學校開始使用教師成長檔案袋,提供教師成長過程中的代表性材料,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某些商業化組織開發出一些商業化的電子檔案袋系統用于教師或學生評價,而在云環境日益廣泛的今天,電子檔案袋的建立變得更簡單、便捷和高效。
1.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特點
教育部2012年頒布出臺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維度規定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其中不僅強調幼兒老師應具備的理念和知識能力,也重視幼兒教師的反思和自主專業發展能力[4]。
幼兒園的教育過程特殊,涉及專業化內容廣泛,目前對于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存在幾個問題:一是剛入職的新教師需要重新進行規則的學習,二是教師專業成長內容難以形成一個漸近持續的過程,自我知識管理困難。三是優秀教師的做法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共享,效率低。四是幼兒園常會為了評價而評價,教師的專業認同感不高,難以得到專業化發展。因此,如何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較急迫的問題。
2.使用電子檔案袋評價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電子檔案袋作為發展性評價和知識管理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在于通過過程的整理和收集,幫助教師發展。鑒于以上的討論,電子檔案袋的方式能夠較好地促進幼兒教師從知識管理、理論提升、評價反思和合作交流等方面專業成長。
(1)個人知識管理。幼兒老師的工作過程材料很多,但這些凝聚著教師辛勞的材料卻常常被當做廢紙賣了。電子檔案袋系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長期知識管理的空間和環境,教師在構建電子檔案袋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學習工作資料和信息進行分門別類地整理,并在整理的過程中進行分析、反思,深入總結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及目標的實現度,完成對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
(2)實踐理論提升。幼兒教師的科研能力普遍較弱,將實踐能力提升到理論層面的能力不足。電子檔案袋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具有記錄,管理,合作,保存效果好等優點,注重隱性知識的挖掘。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教研實踐活動是專業發展的載體,通過教師自身行動的開展,經驗的積累和不斷的反思,教師的能力結構才能不斷得到優化。
(3)合作交流。通過電子檔案袋形成教師共同成長的空間和環境,利用互助討論等手段有效解決不同層次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從他們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專業技能等方面進行強化。
(4)評價反思。幼兒教師常常是做得多,說得少;經驗多,總結少,自身的知識管理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較弱。教師成長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通過回顧、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總結經驗教訓等,教師才能不斷探究與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掌握實踐性知識,逐步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3.設計策略
(1)內容靈活自選。每個教師在不同專業成長階段的表現需求有所不同,應針對不同成長階段的教師靈活設計,有其個性的開放性結構。一是可以根據不同教師的專業成長階段進行內容欄目的選擇,二是教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內容。幼兒教師的工作強度大,同時承擔著幼兒生活的照顧者,活動的準備者、組織者,幼兒的觀察者,家長工作的合作者、反思者等角色。因此,通過個性化分類提高工作的實效性,使之成為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助手。
(2)多種媒體形式。電子檔案袋初始設計時就以作品的展現和管理為主,而幼兒教育的特點是以直觀形象的內容居多,因此,針對幼兒教師工作特點,電子檔案袋應加入圖片、視頻和觀察日志等多種媒體形式。
(3)共享合作交流。因為有了網絡技術的加入,教師電子檔案袋已不僅僅是個人成長檔案袋,其具有合作共享的功能,這里是新手教師向專家教師學習的場所。同時,除了橫向形式關于同一主題的整理之外,還可以將不同時期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實現了資源共享。
(4)凸顯園本文化。通過電子檔案袋的設計,可以全面展現教師風貌,幼兒園的園本特色在教師對日常工作的整理和創新中能較好地得到體現。
1.設計維度
針對幼兒教師的實際情況,電子檔案袋的設計應以減輕教師文本負擔,加強園本合作為主。
(1)基本信息。每個教師的基本信息、特色介紹和目標計劃,由教師自己設計。
(2)日常工作。日常工作是幼兒教師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包括周計劃、日計劃,班級計劃、案例或教養筆記、游戲觀察記錄、主題資料和家園資料等內容。
(3)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主要針對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的成熟型教師和專業型教師。
(4)創新特色。每位教師將自己個性化的活動資源進行上傳。例如選擇比較優秀的教案、課件、活動照片等資源上傳,供全園教師共享,并逐漸生成全園共同的園本資源。
(5)合作交流。以年級組為單位,建立合作交流群,以老帶新,使每位教師能夠充分討論。如公開課的資源可以先上傳至檔案袋,由大家組成討論組事先了解探討。
2.電子檔案袋使用方式
(1)要求分層化。每位教師的個性、背景、所承擔工作有一定的區別,采取整齊劃一的方式并不科學。
例如針對教齡三年以下或實踐經驗較弱的新入職教師,需要一個詳細的案頭工作輔助實踐教學。他們在文檔中要加強教學活動的構思與記錄,在活動設計的教學準備、環節過渡、設計提問等方面有詳細的思考,同時應構想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境,并提出較具體可行的應對措施。對于具有一定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過程設計可以相對簡要,應設計主要提問,注重活動重點難點的分析和解決。而專業型教師的過程設計要注重領域間的滲透,注重后續反思和延伸活動,把握預設和生成活動,重點放在與幼兒互動的工作上。
(2)評價過程化。評價方式應采取過程性、動態性和持續性的方式進行。幼兒教師的電子檔案袋評價應將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通過過程性評價、展示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全面對教師進行評價。評價主體可以擴展到除督導團隊之外的同行教師、家長及教師自己。量化評價包括幼兒教師可測量工作的數量與質量,新入職教師對活動流程并不熟悉,經驗少,因此主要工作應該集中在一日生活的設計,活動的開展和反思之上。而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教師,作為教育理念的積極實踐者,不但要做好日常工作,還要作為一個經驗的提煉者和專業的引領者定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這種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園本合作教研的方式必將成為未來評價的主體方式,而如與職前培養和教師資格證制度結合將更規范教師的專業行為,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3)教研團隊化。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許多三四線城市的幼兒園新入職教師專業化程度很低,他們更需要直接的經驗學習和實踐觀摩,而優秀名師的電子檔案袋匯集教師的日常工作、實踐過程,案頭文件等全面的信息,十分利于新入職教師進行學習。每次評比時,也可將優秀教案通過置頂的方式集中在某個區域中供大家共享。電子檔案袋應既有個人成果,又有年級組和團隊成果。個人內容可以包括教學工作、班級管理、科研工作等,周計劃等則由團隊共同完成。
電子檔案袋作為較好的知識管理和評價的工具,非常有利于幼兒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國內現有的信息技術條件和水平不均衡,使得電子檔案袋的推行并不是特別順利。但一些有條件的幼兒園完全可以依據現有網站平臺的拓展鼓勵教師建立電子檔案袋,從而帶動整體幼兒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
[1]顧榮芳.論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本質[J].幼兒教育,2005(3).
[2]羅曉杰.國內外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研究述評[J].教育科學研究,2006(7).
[3]劉禮明.美國電子教學檔案袋對我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8(7).
[4]教育部.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教師[2012]1號[Z],2012.
本文系作者在浙江師范大學訪學期間成果。
2014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電子檔案袋與不同類型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內在規律研究——基于電子檔案袋的分析(14YB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