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勝 常海鋒 孫任威 張 勇
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451900)
還原爐熱渣倒運的改造實踐
胡澤勝常海鋒孫任威張勇
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451900)
通過還原爐放渣方式的改造,將還原爐渣水淬冷卻的方式,改為熱渣車載倒運至煙化爐,以熱渣形式加入煙化爐提鋅,降低能源消耗。
熱渣;車載;倒運;能源消耗
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精鉛40萬t/a的大型有色冶煉企業,該公司熔煉廠的兩條底吹爐生產線分別于2002年、2005年相繼投產,高鉛渣鑄塊冷卻/鼓風爐熔煉工藝因含硫尾氣治理成本過高、效果不佳等因素,2013年10月底II系統還原爐的項目試產,底I系統還原爐熔渣倒運吹煉納入改造規劃。
1.1煙化爐的處理能力
煙化爐正常爐次為2 h(含進渣、吹煉、放渣過程),最大處理爐次12次/d,每次最大進渣量4包/爐,渣包容積8 t/包,則:煙化爐最大日處理能力=最高用量4包/次×8 t/包×12次/d=384 t。
1.2底Ⅱ還原爐建成之前各煉鉛爐熔渣生產能力
熔煉廠鼓風爐主要處理底II所產的高鉛渣及底I系統磕包高鉛渣,可以滿負荷生產,每天鼓風爐產渣270~290 t,然后配部分底I還原爐產冷渣進煙化爐生產,但不能將底I還原爐產冷渣用完。因煙化爐中冷渣配入熱渣比例一般為20%,所以底I還原爐所產冷渣有庫存,每天庫存40~50 t。
1.3底Ⅱ還原爐建成之后各煉鉛爐熔渣生產能力
鼓風爐:使用鑄塊后(無高鉛渣)產渣由原來2 h 3~3.5包降到目前的1~2包,每天合計熔渣約140 t。
底II還原爐:每2 h產1~2包熱渣,每天產渣140 t(含磕包料)。
底I還原爐:每天產渣100 t(含磕包料)。
1.4底Ⅰ還原爐熱渣處理的途徑
因為鼓風爐渣不是高鉛渣,渣中含硫高、含鋅低,影響煙化爐次氧化鋅的產量,因此可將底I還原爐所產的渣全部進入煙化爐處理。如果底Ⅰ還原爐的渣全為冷渣,不能全部配入,所以需要以熱渣形式加入。
2.1方案的提出及意義
熔煉廠底I還原爐渣主要經過水淬冷卻后以冷渣形式加入到煙化爐中,在能源上造成了很大浪費。
通過技改實現底I還原爐渣不再水淬冷卻,以熱渣形式加入煙化爐。
2.2具體實施方案
還原爐熱渣流入渣包,渣包通過電動平車運行至新建行車下,用行車吊裝至渣包車上,運送到煙化爐處理。
根據現場情況,行車軌道需要建設20.4 m,柱頂標高7 m。
2.3選用的設備及費用
1)16/5t電動雙梁吊鉤橋式起重機1臺(新增)28萬元。
2)40t電動平車 (2 000 mm×4 700 mm×800 mm)1臺(新增)18萬元。
3)渣包(2.5 m3/件)3件(新增)15萬元。
4)渣包運輸車輛利用原車輛。
5)其他費用(泵、溜槽、收塵罩、平車道軌)5萬元。
3.1固定資產投資概算
1)設備費用:總計66萬元。
2)土建費用:25萬元(鋼柱基礎、鋼柱、行車梁、電動平車坑道)。
3)大棚拆卸及重新安裝費用:8萬元。
4)通道改造費用:1萬元。
合計100萬元。
3.2效益計算
1)底I還原爐每天水淬熱渣100 t。2)渣溫從1 000℃降低到30℃。
3)鐵硅鈣渣熱比熱容1.047 kJ/kg·k。
4)煤粒按含70%有效碳考慮,價格按700元/t考慮。
按此推算,每天熱損失為1.047×100×1 000×970=101.4×106 kJ。
1噸煤發熱量:Q=0.7×106×395.989/12=23.1× 106 kJ/h
101.4×106÷23.1×106=4.38 t
即相當于每天需多消耗4.38 t煤。
煤按700元/t計算,年作業率按92%計算,年效益如下:
4.38×700×360×92%=101.55萬元
因以前是轉運固態渣,現在轉運液態渣,行車都要使用,運行費用按基本抵消考慮。
3.3回收期
項目總投資100萬元,不考慮資金運行成本,需要12個月收回投資。
3.4社會效益
減少水淬熔渣冷卻過程中水量的消耗,降低溫室效應,實現企業節能目標。
該項目自2014年4月投入運行以來,通過加強吊裝、道路岔口安全措施的落實、陰雨惡劣天氣的應急預案演練、渣包表面冒煙治理等日常管理,該項目目前運行正常。
還原爐熔渣車載倒運改造是底吹冶煉技術的一次提升和優化,該項目的實施將鉛冶煉熔渣的熱量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減少了原有的水淬冷渣吹煉能量的消耗,該項目是有色冶煉企業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之一,也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能力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