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彬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蜂窩麻面、破損露筋等類似病害產生的原因大致為:①倒角、拼縫等模板的設計沒有嚴格參照標準進行,加固肋與鋼筋預留孔無法協調,模板的剛度沒有達到標準,導致出現變形現象等;②施工人員以蠻力進行拆模工作,導致模板遭到損害;③模板沒有得到嚴密的封堵,出現漏漿等現象。
(2)翼板底面縱向出現裂縫等病害產生的原因大致為:①翼板下緣在承載車輛負荷之后有橫向張拉力存在;②施工過程中采用的材料與工藝沒有達到標準;③施工質量較差,結構構造不合理。
(3)腹板豎向出現裂縫等病害產生的原因大致為:①施工的過程中采用的材料質量偏差,工藝不精;②溫差較大等氣溫因素所導致;③沒有得到正確的養護;④在車輛的荷載作用下T 梁出現側彎現象,導致腹板豎向開裂現象的產生。
(1)空洞露波紋管等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為:①施工的過程中沒有對混凝土進行充分的振搗;②鋼筋間的空隙較為狹窄;③混凝土級配不佳。
(2)混凝土破損露筋等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為:①施工的過程中混凝土的材料質量及施工質量不佳;②鋼筋保護層沒有達到一定厚度,且鋼筋密度分布不均勻,出現局部較密的現象;③氣候潮濕的情況下混凝土可出現脹裂現象,導致破損。
(3)滲水泛堿等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為:①橋面部分的防水層與排水設施出現故障導致失效;②橋梁結構內部有部分水體殘留;③梁體結構有裂縫出現。
(1)橋臺臺帽、蓋梁、墩柱等部分豎向出現裂縫的原因主要為:①空氣濕度較小,氣候干燥且具有較強風速;②沒有得到科學合理的養護;③施工的過程中水泥用量出現誤差;④振搗時間沒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導致混凝土強度不均勻,收縮裂縫等現象產生的幾率大大增加。
(2)墩臺部分出現滲水泛堿的原因主要為:②橋面部分的防水層與排水設施出現失效現象;②伸縮縫止水帶出現破損,導致雨水下滲現象的出現。
(3)橋梁支柱部分出現錯位缺失、開裂的原因主要為:①預制梁受力不均;②主梁及支座安裝的過程中出現偏差;③曲線橋發生位移錯誤;④支座質量較差。
(4)橋梁抗震設施部分出現開裂、抗震擋塊缺失的原因主要為:①橋梁安裝出現偏差;②施工質量較差。
(1)伸縮縫部分出現保護帶與止水帶破損、積土的原因主要為:①伸縮縫本身質量較差;②伸縮縫中的雜質沒有得到及時的清理;③保護帶中混凝土的澆筑質量較差。
(2)橋面部分出現鋪裝開裂的原因主要為:①溫差過大,導致瀝青層收縮;②瀝青質量不佳,出現老化現象;③橋臺后的路堤出現沉降現象;④墩頂負彎區域由于受到拉力作用,出現橫向開裂;⑤梁間的橫向聯系不佳,出現縱向開裂。
(3)排水設施部分出現堵塞及缺失的原因主要為積土未得到及時清理。
(4)防撞護欄出現混凝土開裂、破損、錯位的原位主要為:①施工質量不佳,出現安裝錯位現象;②保護層厚度不足;③受到外力撞擊。
對于縱向縫寬≤0.15 的微裂紋,以封閉膠進行封閉;對于縫寬≥0.15 mm 的裂縫,以恒壓灌注法進行處理,并以碳纖維布(300 g)進行粘貼。
對于縫寬≤0.15 mm 的裂縫,以封閉膠進行封閉,并以碳纖維布(300 g)進行粘貼,對于縫寬≥0.15 mm 的裂縫,以恒壓灌注法進行處理,并以先縱后橫再縱的順序將三層碳纖維布(300 g)進行粘貼。如出現可對橋梁結構產生嚴重影響的病害,則立即商討專項修復方案進行處理。
對于梁板混凝土空鼓聲缺陷等想象,可對空洞部分進行鑿除后以結構膠實施修補,如長邊長度>1 m,則以先縱后橫的順序將兩層碳纖維布(300 g)進行粘貼。
對于單塊面積<0.1 m2的露筋部分可進行除銹處理后以結構膠實施填補;對于單塊面積>0.1 m2的露筋部分可進行除銹處理后以結構膠實施填補,并以一層碳纖維布(300 g)沿主筋方向進行粘貼。
松散混凝土得到清除后,如內部沒有蜂窩、空洞現象出現,則對露筋部分進行除銹處理并以結構膠進行填補,同時對于缺陷寬度≤0.5 m 的加貼一層碳纖維布(300 g),對于缺陷寬度≥0.5 m 的以先縱后橫再縱的順序加貼三層碳纖維布(300 g);如內部仍然存在蜂窩、空洞現象,則露筋部分進行除銹處理并以結構膠進行填補,并于預留注漿孔內將結構膠灌注后封閉,最后將碳纖維布進行粘貼,粘貼原則同上。
(1)對支座剪切變形的處理措施主要為:①當橫橋向剪切角>10°的情況下,輕微頂起梁片使支座回歸原位;②當縱橋向剪切角<10°的情況下,可不采取處理措施;③當縱、橫向剪切角>35°的情況下,則立即進行更換。
(2)對橡膠支座出現破損、開裂的處理措施為立即進行更換。
(3)對板式橡膠支座安裝錯位的處理措施為輕微頂起梁體,以規范要求為參照,重新安裝橡膠支座。
(4)對支座鋼板變形的處理措施為:①對變形的鋼板向密貼的角度進行調整;②以結構膠進行封閉;③如變形嚴重則立即進行更換。
(1)對墩柱、蓋梁等部分出現空洞、露筋等現象以“梁板混凝土空洞露筋、蜂窩露筋缺陷”為參照進行處理。
(2)對支座墊石開裂等現象可采用鑿除處理后并用結構膠進行恢復。
[1]吳慶佳.高速公路T 梁早期病害原因及其處理方法[J].廣東科技,2014,(14):112-113.
[2]吳祥.論鋼筋混凝土T 梁預制質量病因及防控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7):377.
[3]李慧珍.高性能混凝土預制T 梁早期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2014,(2):71-73.
[4]林錦平,魏生炎.淺析T 梁橫隔板常見病害的成因、危害與處理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4,(5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