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才 孟建武 楊 軍
( 1.鹽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鹽城224002; 2.鹽都區糧油作物技術指導站,江蘇鹽城224002; 3.鹽都區大岡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江蘇鹽城224043)
影響鹽都區優質食味稻米發展的原因及對策
張瑞才1孟建武2楊軍3
( 1.鹽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鹽城224002; 2.鹽都區糧油作物技術指導站,江蘇鹽城224002; 3.鹽都區大岡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江蘇鹽城224043)
收稿日期:2015-01-06
基金項目:由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 2011BAD16B03)與江蘇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 BE2009425)資助。
作者簡介:張瑞才( 1957-),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
鹽都區既是江蘇的農業大縣,也是稻米生產的重要基地,優質稻米產業開發的基礎好、條件優。為抓好優質食味水稻新品種示范生產工作,近幾年來鹽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積極引進優質食味水稻新品種南粳9108進行示范推廣,認真總結制約鹽都區優質食味水稻發展的原因,并研究相應的高產栽培技術,使鹽都區優質稻示范生產及產業化建設有了新的發展。
1.1收儲加工企業稻米品質意識不強
鹽都區大米加工企業、加工作坊數量不少,其中絕大多數在稻米收儲時,往往只追求出米率高低,不注重品質好壞,更少有品種之分,利益至上。2014年通過13個水稻品種出糙小樣分析,其中淮稻5號最高,達到74.7%,而南粳9108僅為68.9%,排第9位。
1.2栽培技術不配套
優質稻米的高產栽培由于品種特性等因素,技術要求較普通品種要高要嚴,如株距、行距、除草、施肥、管水、用藥等都比較講究科學性。而廣大農戶長期以來的習慣,大面積栽培優質稻仍按一般高產栽培方法,大量施氮肥和農藥,加上技術推廣部門宣傳的力量不足等因素,制約了優質稻栽培技術的普及和提高,最終生產的稻谷難以達到優質品種的品質指標。
1.3優質稻米生產環節分割
優質稻米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隸屬不同的部門管理,農業部門負責田間生產,糧食部門只負責室內加工,在普通稻米生產上還能夠協調,而在優質米的生產上就較難有效開展。水稻生產目前屬于農戶分散生產,在組織優質稻米的生產上特別需要地方相關部門的重視、協調和指導,無論從信息、技術到品種選擇以及產品的購銷上都要給予支持。對于這一點,尚未引起重視,因此在稻米生產一定范圍內的放任自流仍然嚴重存在,這就直接影響到優質稻生產規模的擴大以及商品率的提高。
1.4自然風險或存在
鹽都區地處沿海中部,屬海洋性氣候,糧食大面積生產中時常遭遇高溫、低溫寒潮、陰雨寡照、干旱、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稻米品質。
1.5部分秸稈全量還田田塊水層管理不到位
大量的秸稈還田之后,對水層管理的要求更高,部分還田田塊還是按照原有的老經驗來管理水稻田,造成水稻生長受阻,僵苗不發等現象。
2.1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水稻優質化是一次新的技術革命,是水稻生產質的飛躍,將帶來水稻品種改良、栽培技術與加工技術的革新和糧食流通體制的重大變革,是提高農民種稻效益的必由之路,是新階段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多方協調配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科學制定優質稻米發展目標、計劃、任務和具體措施,加快優質稻米產、加、銷一體化進程。同時,針對優質稻米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出臺相應政策,改善投資環境,通過各種融資渠道,加大對優質稻米產業化開發的新品種的引進、選育和試驗以及保優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基地建設、稻米加工和名牌創建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提供保障。
2.2推廣保優高產關鍵要點
優質稻生產不但要求高產,而且還要保證獲得較好的米質。因此,要以品質為中心,推廣保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標準化生產。優質稻保優栽培必須抓好如下幾點:一是合理調節播種期,
在茬口、溫光條件可能的范圍內要調節好播種期,盡量避開灌漿成熟期逼熟。二是推廣旱育拋秧或機插秧。實踐證明,這兩項技術既適合優質稻保優高產栽培,又可減少優質稻生產的成本。三是科學肥水管理。要多施有機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結構,為優質稻提供良好土壤條件。控制氮肥施用量,氮肥過多,對稻米品質有不利影響,且還造成環境污染,增加稻谷成本。要多施有利于提高米質的微量元素肥料。提高米質的灌溉方式是要保證水分供應,注意前期有水結合露田,分蘗后期防重曬,孕穗期保持田間有水層,灌漿結實期間歇有水。四是認真搞好病蟲綜合防治。注意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加強水稻生育前、中期的病蟲防治,盡可能做到抽穗后不施高毒農藥,以減少農藥在稻米中的殘留,使之符合衛生安全品質。五是適時收割,防止曝曬。稻谷的收割時間控制在水稻成熟度為90%左右,即齊穗后35~40 d收割。
2.3建設商品基地,開發名牌優質米
由政府牽頭將品種選育部門、種子經營部門、農業管理部門、糧食收儲部門、農技推廣部門等統一協調起來,建立優質稻米的生產基地,推廣產業化生產模式。將基地內千家萬戶的生產者組織起來,做到統一購種、統一育秧、統一肥料、統一栽培方式、統一農技服務、統一稻谷收購的質量標準等,各生產環節中的相關部門要密切合作,各涉及部門的利益由政府來協調解決。改革現有流通體制,實行產銷一體化經營,扶持多種成份的稻米加工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直接與農戶掛鉤建立原料基地。實施訂單農業,根據訂單由科研部門提供專用品種;根據訂單由農業部門組織農戶建立基地,生產優質原料;根據訂單由糧食部門定向定量定點購銷,根據訂單加工企業實現稻米加工轉化。在這個產業化過程中,建立有效的風險共擔及利益共享機制。
稻米品質主要受品種的遺傳特性控制,但環境條件亦對品質有一定影響,因此生產優質稻米主要依靠選用優質品種和調整栽培技術來進行。
3.1嚴格控制產地選擇
遠離化工企業、醫院等污染源,選擇排灌設施齊全、水源條件好、排灌方便、土壤耕層深厚、肥沃,通透性能好,具有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旱澇保收的稻田作為基地。
3.2適期播種
拋秧: 5月中旬浸種落谷,軟盤旱育,無紡布覆蓋。機插秧: 5月底6月初浸種落谷,軟盤育苗,無紡布覆蓋。
3.3適時移栽
拋秧: 6月中旬拋栽;每穴3~4苗,基本苗6.4萬~8.5萬/667 m2。機插秧: 6月中旬機插,行株距25 cm×12.5 cm,基本苗7.5萬/667 m2左右。
3.4科學施肥
合理施肥不僅是奪取稻谷高產的關鍵性技術措施,而且是獲得優質稻米的主要可控因素之一。應以“前重、中控、后補”為施肥原則,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生育中期視苗情不施或少施氮肥;后期視苗情、地力補施穗粒肥。基肥以有機無機復合肥為主,同時增施磷肥、鉀肥,基肥施尿素20 kg/667 m2,磷肥25 kg/667 m2。蘗肥視苗情分2次施用。8月2日施促花肥,施尿素7.5 kg/ 667 m2; 8月12日施保花肥,施尿素10 kg/667 m2。
3.5水分管理
“有收無收在于水”,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是優質水稻生產的重要條件。因此,要保證水源,同時建設標準化農田灌排設施,達到旱能灌、澇能排的要求。水漿管理上采取“淺水栽秧、存水活棵、薄水分蘗、保水抽穗揚花、干濕交替”的灌溉方式。移栽后田面保持淺水層至活棵,群體莖蘗數達預期穗數的80%左右自然斷水擱田;拔節至成熟期保持干濕交替,保持土壤濕潤、板實,收獲前7 d斷水。
3.6病蟲草害防治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對病、蟲、草、鼠進行綜合防治,嚴格控制農藥殘留量。在水稻分蘗盛期,用稻薊、吡蟲啉等結合防治稻薊馬和稻飛虱。
3.7適時收獲
適時收獲可防止稻米品質發生不良變化,這也是優質稻生產的重要環節。當稻谷谷粒含水量在19%~21%,谷粒全部變硬,水稻穗軸上干下黃,2/3的秸稈枯黃時,說明谷粒已充分成熟,應及時收獲。早稻成熟后期溫度較高,如不及時收獲,不僅堊白增大,精米率降低,而且會導致糊化溫度升高,膠稠度變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