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儒 周正寬 錢志浩
( 1.鹽城市農業科學院,江蘇鹽城224002; 2.鹽城市農業委員會,江蘇鹽城224002)
高于普通粳稻0.20元/kg的價格實行優質優價收購。同時該企業一方面通過項目支持、整合資源及項目招商,組織資金,進行技改擴能,從日本引進色選機、拋光機等先進的加工機械、工藝流程及優質稻米標準化真空包裝、貯藏、保鮮等產后處理技術,使優質稻米的加工包裝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另一方面積極創建品牌,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近年來,多家企業先后獲得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 OFDC-CHINA)頒發的有機大米生產認證證書、商標準用證和有機產品加工認證證書;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3 500 t/年“蘇牌”綠色大米A級產品生產加工許可證;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10 000 t/年“海潔牌”無公害大米生產加工認證證書。2年來,共加工銷售有機大米1 600 t、綠色大米7 000 t、無公害大米11.30萬t,訂單收購銷售優質稻谷20萬t,其中有機大米已銷往18個國家和地區駐中國的領事館,綠色大米和無公害大米已進入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大中城市的超市,“蘇牌”系列優質大米獲全國“放心米”稱號,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極大的提高了濱海優質大米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從而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和企業增效雙贏。
參考文獻:
[6]姜元先,李春艷.水稻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的基本方法[J].農業科技通訊,2001 ( 8) : 11-12
[5]白和盛,徐健.無公害優質稻米生產病蟲害防治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 ( 2) : 132-133
[4]吳珍珠,朱玉樹.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 ( 3) : 147-148
[3]姜秀蘭,許麗艷.稻米優質化是發展水稻生產的有效途徑[J].墾殖與稻作,2001 ( 4) : 4-5
[2]熊振民,等.中國水稻[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2
[1]張益彬,杜永林,蘇祖芳.無公害優質稻米生產[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
關于推進鹽城市糧食產業現代化進程的思考
黃哲儒1周正寬2錢志浩2
( 1.鹽城市農業科學院,江蘇鹽城224002; 2.鹽城市農業委員會,江蘇鹽城224002)
收稿日期:2014-10-09
作者簡介:黃哲儒( 1936-),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業宏觀研究、科技服務工作。
鹽城市是江蘇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常年生產糧食680萬t左右,約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20%。糧食總產在全國18個重點產糧市中居第3位。鹽城市80萬hm2耕地中種糧面積占80%以上,麥子、油菜、水稻、玉米播種面積達93萬hm2以上,是鹽城市大農業的主體產業。如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行機械化耕作,提高勞動生產力和土地產出力,是推進鹽城市糧食產業現代化的重點和難點。
我們認為,土地種植規?;?、農機農藝集成化、經營體制產業化和農民隊伍職業化是推進鹽城市種糧產業現代化進程的必由之路。
多年來,鹽城市廣大農村為了提高種植業生產效益,采取多種形式流轉農民承包田,一些農戶由于年老體弱,主要勞力外出務工經商,將種不了的承包田,轉讓給親友鄰居集中種植,形成了一大批種糧大戶。隨著形勢的發展,在農村有一定實力和能力的經紀人、企業家、農機手和種田大戶等,大膽嘗試把大面積土地流轉,實行規?;N植,一般在40 hm2以下。因此,不同規模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應運而生。鹽城市范圍內已出現多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他們已成為鹽城市農業現代化的新亮點。至2013年,鹽城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大小家庭農場共9515個,流轉土地近33.3萬hm2,占承包土地總面積40%左右。
種糧產業由能人當家,實行規?;C械化種植,比過去農田分散作業、家庭手工操作具有6大好處: ( 1)土地統一整合平整,推平過去一戶多田和一田多戶而形成的大小田埂,可增加耕地面積1%左右。( 2)克服了因田塊小,防治病蟲害不統一的缺點。( 3)大匡農田有利于機械作業,
提高農機作業效率30%以上,省工省本。( 4)有利于水稻大田肥水管理,減少用工開支和田間漏肥現象。( 5)有利于使用大馬力農機具作業,能保證耕作質量,不誤農時。( 6)有利于大匡田統一品種布局,減少品種不同、播種期不一而帶來大田管理上的種種麻煩。
我們先后在沿海和里下河地區,就農業機械化問題進行了調查,給了我們很大啟示。( 1)農墾國營新洋農場,全場0.4萬hm2耕地,過去麥、稻兩季,在農忙季節,都要從外地請農民工幫助插秧、施肥、治蟲,不但用工成本開支大,而且農活質量和農時得不到保證,農場種糧產業效益不夠理想。近10多年來,他們用大馬力機械化耕作、秸稈還田、機播、機插秧、大田病蟲草統一的機械噴霧防治和機械化收割、脫粒等。全程機械化作業和農藝栽培集成化。近年來,稻麥年產量達1 150 kg/667 m2左右,比周圍農村農戶稻麥產值增20%以上,成為全國農業機械化和高效農業產業化樣板。( 2)鹽都區岡中街道辦事處楊韋村,有個加兵農機專業合作社,3年前僅有16個會員(農機手)和20多臺農機具,對外僅能實行耕耙、機插秧和收割等單項作業。該社為了提升農機服務功能,方便農民科學種田,他們利用自身優勢,在合作社內部創辦農機具維修服務站和農機業務培訓班,提高了服務水平,除對外實行單項服務外,對四周農村組織農機手與農民實行“訂單農業”,打包式配套服務,建立了700 hm2基地,實現了育秧、機插、耕耙、播種、防病蟲和收割全程一條龍農機服務,使農機手與農民建立連心連利的合作關系,取得明顯效果。所服務的基地的農作物長勢明顯好于周圍田塊?,F在有2~3個村組農民聯合起來加盟該合作社。如今加兵農機合作社已發展到203個會員,擁有大中型農機具262臺,其中90馬力以上的秸稈還田機5臺,高性能乘座插秧機18臺,高性能收割機100多臺和植保機具多臺。目前也成為鹽城地區農機作業試驗示范區和優質服務的農機合作社。( 3)地處里下河湖蕩地區的建湖縣顏單鎮,有個正清農機專業合作社,已創辦有10多年歷史,現有核心農機手會員27名,通過多年來對稻麥進行機耕、機插和機收的單項服務,培養了一大批農機骨干人才。目前有12位有實力和能力的農機手骨干,通過流轉農民責任田,成立小型家庭農場10個,總土地面積達400 hm2以上。他們一般每年可獲利700元/667 m2左右,一個農機手年創利30萬~40萬元。
以手工操作的傳統農耕生產方式時代即將過去,以農機、農藝集成的新型的現代種糧耕作模式正在迅速形成;有膽識,有專業水平,有實力的新一代農民將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
種糧產業現代化生產應該采用農機操作和農藝栽培有機結合新型的農業栽培體系。將良種、良法、良田及農時等自身農藝要求,在新的栽培體系下得到合理體現。如秸稈還田這一項,對農機耕作和肥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農機具應采用大馬力機械覆式作業,保證秸稈切碎均勻撒布和深埋15 cm左右。同時要求大田草肥土混合,土壤拉平整實,便于機插秧,同時增施速效N肥,滿足土壤中微生物繁衍條件,加快秸稈分解熟化。秸稈還田后,水稻栽插田塊水漿管理不同于過去的方式,也要相應改進,主要是插后10~15 d要看天、看苗、看田靈活管好水層,既要保證土層常通氣,又要保持充足水份,防止缺氧造成秧苗中毒。稻區推廣機插秧要根據面積大小、茬口早遲確定采用機直播或機插秧的栽培方式,機插秧要根據茬口遲早確定水稻品種和落谷期,通過嚴格種子處理和科學肥水管理,培育出適當矮壯秧苗,保持機插秧苗不傷苗、不缺棵、活棵快;要求秧苗與插秧機爪子高度配合。還有植保農機操作與病蟲害防治的有機結合等等。由此可見,農機操作和農藝是相向相伴,相輔相成的一個統一體,農機、農藝集成化是優化種糧產業栽培體系、奪取優質高產、節本增收的關鍵所在。
東臺市富安鎮繭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將種桑、養蠶到加工生產絲綢,創名牌商品出口創匯,視為一個產業化聯合體。首先發揮自身蠶桑專業優勢,聯合本地10多萬戶桑農,建立1.67萬hm2湖桑生產基地。成立蠶桑專業合作社,培養一批蠶桑技術人員,對生產基地進行技術指導,跟蹤服務,使湖?;孛磕晟a優質蠶繭500萬kg。通過“訂單農業”合同,蠶繭全部出售給公司,支持大公司絲綢產品創名牌,產品外銷國外創匯,年年獲得豐厚的利潤。公司不忘農民,每年從創利中返還30%,約800萬元左右,對基地蠶農實行二次分配。一個蠶農勞動力,從養蠶繭中創收2萬元左右,公司與蠶農聯利聯心,廣大蠶農變成
這個公司的股東,實現了公司、農民、職工共同富裕。如今該公司成為江蘇省鹽城市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鹽城市農村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樹立了榜樣。
農業產業化的內涵和實質,就是在大農業(種養加銷)各產業鏈中,建立起“統一規劃,共同盡責,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產業化經濟共同體,使農民和職工從產業鏈的各實體中取得比較合理的利潤,以此促進鹽城市各類產業化經濟實體的健康發展。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為家庭農場實體服務的產業化大龍頭企業將會出現。它可將區域內眾多的家庭農場分別作為生產型實體團體會員,聯合10個以上的家庭農場形成聯盟,組成一個有實力、有技術、有先進設備、有專業人才和經營能力的大農業龍頭企業,與各家庭農場(合作社)實行分級核算,形成二次分配的經營機制。到那時,農民從土地分紅、農場打工和龍頭企業二次分配中獲得合理的利潤。家庭農場則從規?;瘷C械化生產中獲得了優質節本高效的利潤,產業化大龍頭企業可從生產要素的合法經營中開辟市場爭創企業利潤,達到合作共盈,協調發展。
一個產業化龍頭企業都是依靠一大批相應的專業人才在支撐著,國營新洋農場擁有4 000 hm2土地,該場就擁有農機、農藝、農經等大中院校畢業的人才156名。每年還從省市院校引進10多名相關農業人才,進行新老交替,并充分發揮農技人才的作用。
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季節性、周期性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的不可逆性,關系到農作物多品種、農資、農機、農田和農業氣候多種生產要素。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生產要求優質化、多樣化和無公害化。因此對農業各類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當前有文化、有知識的年輕農民大多已進入非農產業,人才短缺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故加快培養農村新一輪人才已迫在眉睫。
如何加快農村新一輪建設人才的培養,其形式是多樣的。但主要應采用定向的專業性培養。當前,可從農村中挑選一批熱愛農村,有一定文化和實踐經驗的青年農民、生產能手、退伍軍人和回鄉青年,通過推薦,到市縣級農校培養1~2 年(或半耕半讀)。經費主要由政府負擔,培訓內容主要應強化農業專業思想教育,農業基礎知識和有關專業技能以及農業產業化管理知識的培訓,培養出農村新一代實用性人才,為鹽城市各大農業龍頭企業和有關涉農部門補充新鮮血液。人事部門應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工作一段時間后,通過考核,符合條件的應發給農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并制定相應的待遇政策,享受有關權利,使他們盡快成為大農業產業化經濟實體的骨干乃至當家人,與國家培養的創新型、研究型人才相輔相成。這是加快鹽城市農村新一輪人才培養的遠見之策。
社會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又反過來影響經濟基礎。20世紀80年代,我國廣大農村仍是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產力低下,黨中央決定在農村推行家庭承包生產責任制,這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很快解決了農民溫飽問題。如今,我國四個現代化突飛猛進,而農業現代化相對落后。改革和完善新形勢下農民土地經營模式,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目前,廣大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已全面啟動,但不夠規范,極大多數家庭農場是過去家庭生產經營的升級版,土地與經營者是租賃關系,不利于產業化農業的發展。為此,我們呼吁應通過動員農民將土地自愿入股,成立股份制家庭農場或合作社,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共同體。同時,我們認為現階段小型農場缺乏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的社會功能,所以就應將一定區域內的眾多家庭農場聯合起來,家庭農場以集體股份參加組成種糧產業龍頭企業,這樣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市場化、信息化、機械化、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經營的社會功能。對內將農戶、農場和龍頭企業本身實行分級核算,二次分配;對外能接受和承受國家新成果、新裝備、新技術和新一輪人才。一個鄉鎮將有幾十個種糧產業龍頭企業,他們成為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和功能載體。農業系統有關職能部門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就靠他們去全面踐行。我們相信,鹽城這個農業大市,家庭農場將是鋪天蓋地;種糧產業龍頭企業將會頂天立地;新一代農業職業化能人,將會發揮開天辟地的歷史重任。到那時,鹽城市種糧產業現代化的夢想就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