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凌海市凌河保護區管理局,遼寧 凌海121200)
大凌河是遼寧省西部地區最大的河流。呈西東走向,大凌河上游分為南、西兩支,兩支在喀左縣大城子鎮東南匯合后,流經朝陽縣、朝陽市區、北票市、義縣、凌海市,于盤山縣與凌海市交界處注入渤海。河流全長447 km,流域面積23 263 km2,在凌海境內河長為84.95 km,流域面積842.8 km2。
1)防洪體系不完善:凌海市防洪標準低、現有堤防斷面瘦小、很多堤段達不到20 a一遇的標準;河道游蕩、險工較多,嚴重威脅著村屯、堤防的安全;洪水預報預警系統不健全等。
2)侵占河道嚴重:凌海市部分河段主河道被耕地、林地擠占;河道內存在著違章建筑;河道內砂石尾料、棄料堆積如山,淤堵河道;大量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傾倒入河等。
3)生態環境脆弱:由于本地區干旱少雨和風沙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加之人為活動的干擾,使植被退化嚴重,生態功能下降。每到春季,在干旱、少雨、大風等氣候條件下,極易發生沙塵暴,嚴重影響兩岸居民生產生活。
4)水污染突出:大凌河凌海段污水由于上游支流細河的匯入,還有本地區企業污水的不經處理排放,嚴重影響了沿河城市景觀和下游水質[1]。
2010年省委省政府對大、小凌河劃區設局,將水利、環保、國土、林業等7個廳局的相關職責劃入省凌河保護區管理局,開創了凌河流域干支流全面整治的新局面。凌河治理保護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凌河治理保護的最主要任務是恢復生態,全面整治岸線,徹底整治濫采濫挖,減少人工干預,涵養水源;下決心整治污染,建立嚴格的“河長”責任制,實現水質達標;要把生態恢復與發展經濟很好地結合起來,綜合治理、科學發展,打造沿河生態帶、旅游帶、城市帶。要全力推進凌河治理保護各項工作,確保“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工作目標的實現,讓凌河造福遼西人民[2]。
凌海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凌河治理保護的目標要求,緊密聯系實際,堅持生態優先、民生優先,探索確權劃界、生態林帶、退耕封育、管護到位的治河新模式,實現岸線清晰、堤路結合、林護灘綠水清、河畔城鎮景美,河與自然、河與人、河與文化、河與經濟社會和諧的治河新目標。
凌海市凌河干流退田還河、生態封育涉及14個鄉鎮、49個行政村,退田封育8 647 hm2,經過全面封育,封育區河灘地植被覆蓋率由過去的32.1%提高到現在91.5%。栽植生態林200 hm2,建設大凌河西八千濕地、大凌河京沈高速公路橋濕地兩處共80 萬m2。退田封育取得顯著成效,茂密連綿的草木植被,淡出多年肆虐的沙塵天氣,迎來多種生物的歡快棲居,煥發出不是草原、勝是草原的勃勃生機[3]。
1)大凌河城區段示范區,本著生態、防洪、景觀、城建多元素相融合的原則,進行了設計和施工。北起沈山鐵路橋,南至秦沈客運專線橋之間,東西兩岸兼具防洪、景觀與城建特色的生態護岸,西岸建成1 300 m長的帶狀公園,南端水域建成一座304 m長的壅水橡膠壩,數座島嶼星落在2.5 km2的人工湖之中,構成人文與河流親密相依的濱水空間。大凌河城區段典型示范區工程通過對防洪安全、景觀布局的綜合設計和科學實施,將防洪功能從20 a一遇提高到50 a一遇,同時,創造了景觀與生態交融,人與自然和諧的典型生態環境。
2)大凌河京沈高速公路橋生態區,北起秦沈客運專線橋,南至京沈高速公路橋,長度4 km,面積13.12 km2,栽植喬木2.98 km2,灌木0.13 km2,種草4 km2。在已形成萬畝河灘草地的基礎上,于京沈公路橋上游500 ~1 900 m,修建一座寬度100 ~250 m的人工濕地。0.35 km2的人工湖、12 km2大草原和2.67 km2叢林的錯落分布,勾勒出波光瀲滟、碧水一色帶狀景觀。
3)大凌河小黃生態示范區。此區位于大凌河左岸凌海市右衛鎮小黃段,面積2 km2,采用人工種植沙打旺和紫穗槐為主,自然恢復為輔的生態措施,全部實現綠化。
通過開展河道專項整治行動,對全市砂場進行集中整治。采取制定方案、出臺文件、召開會議、現場辦公等多種方式,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逐個砂場進行治理。全市關停、取締非法砂場56 家,本著“公開掛牌、有序競爭、規范管理、合理開采”的原則,組織河道采砂權掛牌出讓活動,掛牌出讓砂場43 家,河道疏浚134.5 萬m3,清障21 處。通過河道綜合整治,基本實現了河道平順、下泄順暢、水清岸綠的治理目標[4]。
凌海市委、市政府按照水質達到“四類”標準的目標,落實“河長”責任制,確定政府行政首腦為第一責任人,簽訂《水質達標責任狀》,出臺《凌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監測制度》、《凌河流域干支流水質監測斷面巡查制度》,嚴密監測境內大、小凌河干支流的綜合理化指標。同時,在城區大力開展控污工程建設:提升城市污水處理廠凈化能力、改造金城造紙公司入河排污管道、擴建百通集團污水處理系統,使城市污水入河總量得到了嚴格控制;在農村嚴厲打擊傾倒垃圾行為,使沿河鄉村面源污染與點源污染大為減少。
凌海市政府加快了保護區管理機構和公安機構組建步伐,強化了管理人員的配備工作,組建了保護區公安分局。管理人員基本到位。本市凌河保護區基本形成了有機構管事、有人干事的格局,解決了多龍治水、條塊分割、互相推諉等弊端。
通過幾年來的生態治理保護,大凌河干流的生態環境已發生顯著變化,大凌河干流河灘地植被覆蓋率由32.1%上升至91.5%;水質全部達到四類標準;同時,河道內的動植物多樣性也明顯改善,部分河段尤其是河口濕地,吸引了更多的鳥類駐足覓食,繁衍生息,部分河段內魚的種類和數量也明顯增多。實踐證明,省委省政府對大小凌河“劃區設局”、全面整治的決策是正確的,凌河保護區的工作思路和治理保護措施是科學有效的。
基于大凌河凌海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按照凌河治理保護的總體規劃和要求,凌河保護區會繼續加大治理保護力度,實現岸線清晰、堤路結合、水清灘綠、城鎮景美的治河新目標。
[1]王海芝. 大凌河存在問題與治理保護必要性[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2(10):59-60.
[2]李德華. 大凌河河道生態治理措施探討[J]. 東北水利水電,2013(04):32-33.
[3]王輝. 大凌河流域生態治理措施與成效分析[J]. 廣西水利水電,2014(04):126-127.
[4]才厚. 凌海市凌河流域生態帶建設規劃[J]. 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