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
(天津市水務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中心站,天津 300204)
當下,信息化正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引發深刻的變革。加快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共同選擇。河系工管單位承擔防洪、城鄉供水及水資源管理等重要職責,加快信息化建設對提高河系工管單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意義重大。筆者以此為基點,以天津河系工管單位為例,對河系工管單位信息化建設必要性、現狀與存在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對策與措施。
2006年天津市水利系統實施工管體制改革,將委托區縣管理的一級河道收回,以河系為單位成立了5 個河系工管單位。河系工管單位的主要職責是管理轄區內河道堤防、閘站等工程設施,負責防洪、城鄉供水及水資源管理等工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各河系工管單位成立以來,依法履行各項職責,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形成了良好的水事秩序。同時,我們也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基礎設施薄弱、管理力量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等因素直接影響河系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工程效益的發揮。而信息化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提高信息資源的應用水平和共享程度,可以充分發揮河道的工程效益。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成為河系工管單位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的必由之路。
防汛、水污染處置等往往具有突發性和流域性,因此及時詳實掌握上下游、左右岸的水情和工情對決策指揮至關重要。河系工管單位信息化借助網絡、數據庫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水情、雨情、工情及污染情況等信息的傳輸速度和頻度,也可以有效提高預測和預報的準度和精度。這些數據為科學決策奠定了基礎,為應急處置提供了有力保障。
河系工管單位負責防洪、城鄉供水及水資源管理等工作,職責重大、任務繁重。首先,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給管理帶來難度。僅以天津市大清河管理處為例,管理大清河、南運河、子牙河、獨流減河、馬廠減河、子牙新河6 條一級河道,涉及濱海新區、靜??h、西青區、津南區4 個區縣,河道總長超過290km,閘站、口門100多個。其次,交通不便給管理帶來難度。河道、閘站等多在區縣,一級河道多跨省,遠離城區、交通條件差。再次,直管閘站、排水口門大都地處偏遠地區,且無人值守,給管理帶來難度。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將豐富管理手段,彌補交通不便和人員不足給管理造成的漏洞,大大提升管理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公眾民主意識的提升以及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滲透和影響,公眾對信息特別是檔案信息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網絡化、深度化的新特點。利用群體由傳統意義上的政府人員擴展到其他行業領域乃至個人,利用內容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利用方式網絡化,公眾更希望能夠通過登陸互聯網就能獲取所需的檔案信息,并能遠程咨詢。同時,公眾需要大量精當的、經過編研等深加工的檔案信息以解決問題。
新形勢下,面對公眾的要求、自身發展的需要,各河系工管單位應當加快發展信息化建設。通過文件、資料數據、語音視頻的網上傳輸提高辦公效率;通過開發檔案信息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滿足公眾需求的需要。
河系工管單位信息化建設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平臺三張網,一個平臺即各河系工管單位與所屬基層管理站所建的通信網絡平臺,三張網即OA 辦公網、視頻監控網、數據應用網。建設一個平臺三張網,一是實現對水情、工情、雨情等基本信息的自動采集、傳輸、分析和匯總,為管理、決策服務;二是對閘站、口門等重點設施近期實現監控,遠期實現遙測與遙控;三是完成OA 辦公網,實現文檔一體化管理,對電子文件從形成、辦理、傳輸、保存到利用、銷毀的整個過程進行管理,并實現與天津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在電子政務系統平臺上檔案的直接交接。
目前,各河系工管單位已經建立連通與各個基層管理站所的通信網絡平臺,實現了OA辦公、視頻監控、數據傳輸等功能。OA辦公網已經升級改造完成,目前運轉正常。視頻監控網已經建立覆蓋主要閘站、重點排污口門的視頻監控系統,且已經聯網,實現了處、所、點三級監控網絡。數據應用網方面,天津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了河道巡視巡查系統、防汛及水政的巡視系統以及天津市水務業務管理平臺。
(1)資金投入不足。在視頻監控網建設方面,主要閘站、排污口門、重點河道堤防還沒有形成視頻監控網絡,需逐步推進;在平臺建設方面,各河系工管單位未全部建立連通與各個基層管理站所的通信網絡平臺,無法實現OA 辦公、視頻監控、數據傳輸等功能。
(2)研發不足。在數據應用網方面,目前全局性的數據應用系統均由天津市水行政主管部門開發完成,各河系工管單位僅購置了1個應用軟件,但未對軟件進行再開發,導致軟件與工作的結合度還不夠。如,自行開發數據應用系統需要與專業公司合作進行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結構設計、數據設計、軟件開發、數據錄入、運行維護等。
(3)兼容不足。主要表現在幾個軟件之間需要復雜的轉換,才能實現數據共享;同時,多任務操作系統中,幾個軟件同時運行不穩定,常有死機現象。
(4)利用不足。主要表現為對工情、雨情、檔案等信息開發不足,特別是大量精當的、經過編研等深加工的檔案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匱乏,不能滿足社會公眾對信息的需求。
天津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統一平臺、數據庫建設;明確防汛、水污染應急處置、巡視巡查的規則和流程;統一集中共享的信息系統標準化體系,統一平臺服務標準;按照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原則,改革和完善巡視巡查,推進管理職能和監督職能相分離;統一建設,實現一個平臺運行、資源共享。
推進各河系工管單位未全部建立連通與各個基層管理站所的通信網絡平臺建設,加快主要閘站、排污口門、重點河道堤防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盡快形成網絡。同時,加快應用研發,使天津市水務業務管理平臺真正發揮作用。
加快數據庫建設,對水情、工情、雨情等基本信息數據化并實現對數據自動采集、傳輸、分析和匯總,為決策、管理服務。加大編研力度,聯合有關單位編寫水務檔案文件匯編、志書、年鑒、組織沿革、統計數字匯集、專題概要、會議簡介等,為公眾提供深層次、高質量檔案信息產品,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決策、管理提供參考。拓展服務渠道,以需求為導向,通過檔案信息推介、編輯出版物、舉辦展覽、發行視頻音像制品等形式,全方位為社會提供檔案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