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3月20日文章,原題:研究顯示中國人酒精消費量超過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 隨著內地酒類消費的激增,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和健康問題越來越多,中國亟須對有關酒精使用的相關政策予以重視和改變。
在4月即將出版的《柳葉刀全球衛生》醫學期刊上,研究人員說,酒精使用和濫用引發的社會和健康問題,如肝臟和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癌癥、暴力,以及交通意外傷害,很大程度上為中國政府所忽視。
研究人員指出,盡管中國15歲以上人群半數以上不飲酒,但飲酒者平均每年飲用純酒精15.1升,相當于每天飲用酒精40毫升,這比英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的人都多。
“第一步是建立一個公共健康委員會或機構,專門負責對酒精市場進行管控,針對降低酒精消費水平及相關問題研究政策。另外,如今中國酒精消費迅速增長,死亡和患病人數隨之增加,因此國家迫切需要一套監測和監督體系來傳達相關政策。”研究人員建議,“可以將稅收和價格政策視為降低酒精導致的健康和社會危害的有效辦法。”
其他措施還包括重新建立政府對酒精的壟斷;建立許可和監管體系,以便對酒精的使用進行限制和引導;實施更有效的法定最低飲酒年齡。
另外就是酒文化觀念的變革。研究人員說:“數千年來,喝酒被廣泛視為中國的一項重要文化,在重要活動上或是節日里,它是喜慶的象征,也是親友以及業務伙伴之間建立關系的一個最有效方式。”如今,和客戶、同事喝酒被認為對職業發展至關重要,甚至有招聘廣告將“有酒量”作為一項職業要求。▲
(作者珍妮特·王,田穎譯)
環球時報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