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平
緬甸,作為東南亞地區的陸地面積第二大國家,歷史上的強國,其疆域面積曾橫跨印度和孟加拉國等地區。今天的緬甸,在我國邊疆安全、能源通道安全、印度洋戰略及眾多問題中地位和作用日漸凸顯。隨著2010年緬甸和平舉行大選,緬甸的改革從民主到民生,其成就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作為投資洼地和重要戰略位置的緬甸,美、日、歐盟等對其民主改革進程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今年10月的緬甸大選能否成功舉行,將對東盟一體化進程乃至緬甸與大國關系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然而,最近緬甸國內媒體頗為關注的是,由于選舉委員會仍未對選舉規則進行明確的定義,導致迄今為止,對選舉走勢的觀察仍是一團迷霧。
由于不清楚選舉規則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進行調整,2015年緬甸大選能否成功順利舉行,存在著以下三大懸念。
首先,憲法如何修改?2008年出臺的《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一直遭到緬甸國內反對派和西方社會的詬病。在國際和國內輿論壓力下,2014年11月26日,緬甸議會一致通過決議,就修憲等問題舉行總統、兩院議長、國防軍總司令、昂山素季和民地武(少數民族武裝的簡稱)代表的6方會談。修憲的矛盾集中在總統資格問題、軍隊地位問題和少數民族地區高度自治問題等三大焦點。如何修憲將牽涉緬甸軍隊集團、民盟和民地武三大政治勢力的權力分配問題,并將左右大選后的緬甸政局。
其次,誰將獲勝?根據目前形勢分析,代表昂山素季的民盟將在大選中獲得參選議席的50%以上的選票,代表軍人集團的鞏發黨將失去半數參選議席,代表民地武的政黨將增加一些議席,但這取決于民地武推出的政黨候選人能否團結一致?如果代表民地武的政黨候選人統一對外,則有可能其獲得參選議席會大幅增加,這樣將會對民盟的票倉造成一定沖擊。
最后,誰將是未來總統?現任總統吳登盛、議會議長吳瑞曼、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和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是2015年總統四大熱門候選人。在維持憲法大體框架不變的情況下,吳瑞曼和吳登盛將是最有競爭力的總統候選人。如果憲法對軍隊地位和總統資格等進行修改,那么昂上素季則有可能問鼎總統寶座,但這種可能性較小,畢竟緬甸軍方的勢力依然較為強大。如果2015年,緬甸民地武與中央政府和平協議簽署不能實現,雙方沖突依舊不斷的話,則敏昂萊有一定機會。
總的說來,2015年緬甸大選,不確定因素不少,國內外因素在緬甸大選的博弈正在不斷增加。無論緬甸局勢如何演變,那種“向某一方一邊倒”的緬甸外交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了,但中緬可成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對此我們要有耐心和信心,擁有地緣、人緣和文緣優勢的中緬關系一定會經得起現實考驗。▲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