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南詔德化碑》的民族融合思想及其影響

2015-03-22 04:16:01李嬋玲
大理大學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思想文化

李嬋玲,丁 科

(1.大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2.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素質教育學院,昆明 650217)

《南詔德化碑》的民族融合思想及其影響

李嬋玲1,丁 科2

(1.大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2.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素質教育學院,昆明 650217)

《南詔德化碑》是研究南詔時期民族關系的重要唐碑,碑文內容反映出南詔民族期望統一于中華大家庭的“民族融合”思想,通過探究這一思想的緣由、對后世的影響及意義,提出應繼續加強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聯系,鼓勵和擴大各民族的交融,以推動民族地區和諧發展。

南詔;德化碑;民族融合;影響;和諧

南詔作為唐朝西南邊疆的地方民族政權,曾與唐王朝共存了160余年。南詔不僅在云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影響,而且對唐朝的政治與社會也產生過不小的影響,對中國西南邊疆的鞏固和發展起過重大作用。立于公元766年的《南詔德化碑》,是研究南詔社會歷史及其與唐朝、吐蕃關系等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正確詮釋《南詔德化碑》,對于唐代民族關系史的梳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一、研究現狀述評

目前,研究《南詔德化碑》的著作不下五種,相關論文數十篇。這些論著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南詔史的研究,使南詔史的研究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一些論著從《南詔德化碑》的碑文中分析南詔兼容并蓄的特點,如成瑤的《從碑刻銘文看南詔大理國文化的兼容性與和諧性》〔1〕、馬曜的《民族團結的頌歌——電視劇〈德化碑〉序》〔2〕、廖德廣的《南詔德化碑研究》〔3〕、黃敏的《南詔〈德化碑〉文化內涵探究》〔4〕、伍雄武的《從南詔〈德化碑〉看我國古代各族的精神紐帶》〔5〕等;還有一些論文通過《南詔德化碑》研究南詔與唐廷的關系,如龐亮的《從〈南詔德化碑〉看唐與南詔的關系》〔6〕、崔明德的《南詔民族關系思想初探》〔7〕等。

從這些先行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通過《南詔德化碑》來分析當時的各民族關系、民族問題的研究尚待深入。民族問題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政治統治中的重要課題,我國的民族問題將長期存在,民族主義浪潮方興未艾,“藏獨”“疆獨”皆是十分棘手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的云南遠離中原,26個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雖各不相同甚至存在巨大的差異,但各民族卻能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已然成為祖國堅實的西南邊疆之屏。這種內聚力和認同感在南詔時期的《德化碑》便有所體現,“民族融合”思想在云南各族人民中得到了很好的延續和升華。筆者在前人關于《南詔德化碑》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取并挖掘碑文中的“民族融合”思想進行分析和詮釋,以探究南詔德化碑中“民族融合”思想對后世的影響及其現實意義。

二、《南詔德化碑》反映的民族融合思想及其由來

(一)碑文中所反映的民族融合思想

《南詔德化碑》意在說明,南詔的守土拓疆之舉,有功于“天下”統一和大西南的團結穩定、繁榮發展,目的是“取亂攻昧,定京邑以息民;兼弱侮亡,冊漢帝而繼好”,字里行間的隱意是:之所以“取亂攻昧”“兼弱侮亡”,這一切都為“冊漢帝而繼好”!這是南詔國深藏不變的赤誠心愿和希望各民族“融合”的思想。南詔國雖然“不得已而叛”唐,內心卻堅定地,與漢之天下“繼好”。碑文中“冊漢帝而繼好”表明:剝白辯解“不得已而叛”,立此肝膽存照而公開昭示世人,是立碑的最主要的目的。“冊漢帝而繼好”是真誠而強烈的心愿,是立碑的原始動因,最根本用意。“民族融合”的大一統氣概,撲面而來,震人心魄。《南詔德化碑》使用“息民”與“繼好”之典,意在說明南詔國確實明“退”實不叛,道義明、禮數清、衷心鑒。不避吐蕃的不快與猜疑,赫然寫上“冊漢帝而繼好”六個大字,是撰、寫、刻、立《南詔德化碑》要說而最難說,是要寫而最不好寫的一句話。而有關說法,則既隱晦,又明確:南詔國之所以“取亂攻昧”,作用是“定京邑以息民”;“兼弱侮亡”,目的為“冊漢帝而繼好”,一切都出于為“漢”天下的一統,一切都為與中原民族的交融統一。蒙閣羅鳳這種“民族融合”的理念,“冊漢帝而繼好”的明確追求,決定了他確實是一位不凡的“西南酋杰”,是一位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確實是“性業合道,智睹未萌,隨世運機,觀宜撫眾,退不負德,進不慚容者也”。

《德化碑》表達了南詔對中原漢族強烈的認同感,不論是“烏蠻”統治者,還是“白蠻”群臣,始終都堅持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這正是南詔君臣們所特有的“民族融合”觀念,是維系祖國統一、中華民族團結的精神指向。

“西開尋傳,祿郫出麗水之金”,“觀兵尋傳,舉國來賓”。南詔國蒙閣羅鳳“西開尋傳”,不僅鞏固了自漢朝以來的永昌地區,而且將永昌之西、之南和東南廣大地區的眾多少數民族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這是又一促進“民族融合”的實踐。

(二)碑文中民族融合思想的歷史淵源

由德化碑表現出來的南詔彝族、白族的“民族融合”觀念,是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礎和久遠的思想淵源的。中國古代少數民族思想文化中之所以會出現漢族傳統思想文化中大一統的“民族融合”思想觀念,主要有如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各民族交融一體是各個民族普遍認可和共同追求的價值觀。

夏、商、周,開啟了“天下協和萬邦”,“五服之內皆中國”的國家理念及管理制度,并深深扎根于中華大地及滋潤于各民族心中。大一統的“民族融合”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萌芽。《春秋公羊傳》記載,孟子指出天下只有統一才能安定。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中華民族統一的基業,從此以后,天下一統的思想成為了歷代君王們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唐太宗李世民明確提出漢族與夷狄等各少數民族“民族平等”的卓越思想,這對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融合和形成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縱觀歷史,大理、云南、大西南,早在夏、商、周時代,就與當時的“神州”“中國”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已屬夏禹治水、更制九州,列天下為甸、侯、綏、要、荒的“五服”之地。同為黃帝的子孫的南詔民族身上都有漢族文化的基因,受“五服之內都是中國疆域,五服之地都要服侍天子”這一傳統中華“天下觀”(世界觀)的影響很早、很深〔7〕。

其二,南詔統治者比較重視學習和吸收漢族的思想文化,少數民族在與漢族長期交往中深受漢族思想文化的影響。

《南詔德化碑》中就反映出南詔統治者重視對漢文化的學習和吸收,如一是君王“不讀非圣之書,嘗學字人之術”,可見中華文化已深深植根于南詔統治階級的心中,南詔自附唐以來,積極學習中原文化,天寶戰爭后也未中斷;二是“官設百司”“修文習武”“通三才而制禮,用六府以經邦”,努力學習漢文化。南詔政權與唐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制度與文化方面又深受內地的影響〔8〕。

其三,漢族人成為少數民族政權的上層人物,對南詔統治者的影響頗深。

南詔的第一清平官鄭回,原本是唐朝縣令,后來被閣羅鳳所俘。閣羅鳳非常看重鄭回學識淵博,便請他做王室子弟的老師,這就使幼年的繼承者從小培養了親唐的心理。鄭回在朝政上也深得南詔王的器重,被封為官位最高的第一清平官,他憑著自己深厚的儒學功底和準確的分析能力,不僅改善著南詔與唐朝的關系,而且把傳統的漢文化傳播到了南詔之中,使南詔浸染著漢族的思想文化。以儒學思想為核心的漢文化成為了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的內在動力〔9〕。鄭回還從唐朝崇尚禮義、有惠澤、無賦役等三個方面,說動了異牟尋歸唐。

三、南詔民族融合思想之影響

(一)移民方面

南詔立國后采取一些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移民政策,移民有以下的幾種情況:

南詔移民的一種情況是南詔把戰敗的部落大量遷走,寓使之脫離本土不易反抗,以及充實經濟發達地區或軍事要地的雙重目的。異牟尋歸唐后,從吐蕃奪取洱海以北的鐵橋等地,隨后把當地居民遷往他地,這是南詔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移民。爨氏白蠻被打敗后,南詔把爨地白蠻的大部分人口強遷至滇西,這一部分白蠻以后與滇西白蠻相融合。經南詔的積極經營,滇西白蠻的人口大為增加,該地經濟文化也迅速發展起來〔10〕。還有貞元十年南詔攻破吐蕃鐵橋節度城,獲“裳人”數千戶,遂遷云南東北部諸川。

南詔大規模移民的第二種情況,是將邊疆地區的一些本地民族部落,遷于經濟較先進的地區以支援當地的建設。南詔的統治打破了這些少數民族封閉隔絕的狀態,對民族的發展客觀上具有積極意義。

南詔移民的第三種情況,是出兵征討境外地區,掠奪其人口帶回。南詔注意吸收漢人進入統治上層,同時通過交流、戰爭、掠奪等方式大量獲取漢族人口,以充實勞動力隊伍〔10〕。

南詔移民的第四種情況,是南詔境內還有一些遷居數代的漢族百姓,南詔統治者對之懷有防范之心,強迫遷往他處。南詔攻下曾被唐朝控制的城鎮,亦將當地漢民遷往他處,這種遷徙則具有瓦解和防范的性質。

南詔移民還有一種情形,即派遣一些烏蠻、白蠻貴族鎮守境內要隘或城鎮,日久這些人口落籍當地也成為移民。

由此看來,南詔進行的各種類型的移民,無論出自鞏固統治和易于控制等政治目的,還是通過移民以增加勞動人口,或充實開發地區,作為移民的出發點。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云南民族分布的格局,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和相互融合,對古代民族大融合具有積極的意義〔10〕。

(二)經濟方面

南詔少數民族政權通過各種政策促進了民族和地域間的經濟交流,與中原王朝保持著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經濟聯系,雙方都有數量眾多的人員在經濟方面進行頻繁的接觸或交往,形成了共同的經濟生活。

南詔十分重視發展轄地的交通。南詔通行的多條道路從腹地通往內地或鄰邦,對打開偏僻地區和邊疆閉塞的狀態,密切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加速民族的接近,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南詔在轄地還建置了100余處城鎮。從布局來看,上述城鎮絕大部分在交通沿線和交通線附近,對促進城鎮所在地區各民族的發展,其積極作用不容低估。通過發達的交通和遍布各地的城鎮,南詔積極發展內外商業貿易,鼓勵“互市”。南詔國內盛行“以繒帛及貝市易”,唐代內地流行以絹帛為貿易中介物,南詔所行可能是受唐朝影響。南詔還與境內和周邊的少數民族直接貿易。如永昌和邊疆諸山產麝香,西羌、鐵橋接吐蕃地界產大羊,南詔均與之交易;一些貿易的規模相當大,如南詔向西羌、鐵橋接吐蕃地界的少數民族購取大羊,一次交易達大羊二三千頭〔10〕。

(三)文化方面

由“烏蠻”“白蠻”首領建立的南詔多民族政權頗具開放性,不僅促進了西南地區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還促進了南詔與中原地區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南詔的各族人民表現出強烈的趨同意識〔11〕75。

南詔王室與多由白蠻充任的清平官、大軍將等朝夕相處,深受白蠻語言與風俗習慣的影響,遂出現烏蠻王室“白蠻化”的傾向。《云南志蠻夷風俗》說:“言語音白蠻最正,蒙舍蠻次之,諸部落不如也。”反映了蒙舍詔與白蠻在語言方面接近的情況〔10〕。為了便于與中原更好的交流,南詔政權還推行使用漢文,《南詔德化碑》的碑文全為漢文,就有力說明了漢文在南詔使用的普遍性〔1〕。

南詔將階下囚西瀘縣令鄭回,聘為王子王孫的教師、國家的清平官(宰相);將手下唐朝敗亡之將李宓等,奉為本主(本境護衛之主);為“天寶之戰”唐朝陣亡將士修萬人冢、千人堆,至今祭奠,等等。無不是南詔國海納百川、兼容并蓄、胸襟博大等“德化精神”的生動體現,是“天下一家”的“民族融合”理念及實踐,是優化和諧社會關系的政治智慧、文化碩果。

云南自古就有各民族團結統一、熱愛祖國、矢志維護祖國統一、開放兼容、重教崇文的博大民族情懷及精神,堪稱民族平等、團結的光輝典范。“革之以衣冠,化之以禮義”。南詔國所轄疆域內,自古部落眾多,民族眾多,但不論“數十百部落不相役屬”的時期,還是蒙舍詔、大蒙國,以及南詔國開疆拓土的時期,各民族間均無殊死征戰,大抵平等,友好往來,民族團結,和睦相處,共存共榮,從而共同發展。在歷史如此悠久,民族如此眾多的西南地區,實在難能可貴。南詔國的軍政大臣、各級官吏,不僅有王室“烏蠻別種”,“白蠻”,漢人;不僅有本地的,外來遷入的,甚至還有俘虜,總之,南詔國的官、民,各民族、各地方、各背景的都有。南詔人民的婚姻沒有族間禁忌,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形成民族團結、和睦相處、友好共事的良好政局。

南詔宗教可謂集各種宗教之大成,形成了兼容并包、寬容而創新的“多元信奉文化”。概括起來有巫教、本主崇拜以及佛教、道教,另外,還涵攝了大量的漢文化,儒家思想也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始于南詔的本主崇拜還是一種重要的社會道德教化的方式,歌頌本主的愛國愛鄉、英勇仁慈、忠于愛情、樂于為人等優良品行,能在信徒中起到確認同樣做人準則的作用。這對南詔政權的鞏固是非常明顯的,同樣也能培養人們對中原王朝的親和感和認同感〔11〕89。這就為南詔異牟尋的歸唐、以至到元代建立云南行省奠定了穩固的疆域、政治以及和諧文化基礎。

四、南詔“民族融合”思想之意義

(一)對我國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意義

《南詔德化碑》是當時南詔統治者明其不得已而叛唐心跡的體現,是其歸屬唐朝、永為西南藩屏的力證,雄辯地證明了云南為祖國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對維護國家的統一、領土完整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言信,行果,于立碑(公元766年)后的第28年,繼位者蒙異牟尋終于實現了《南詔德化碑》中“冊漢帝而繼好”的心愿,回歸了漢唐“天下”,融匯到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12〕。

南詔發展為強大的局部政權,一個重要原因是成功地施行了民族“融合”的治策。南詔時期云南及其周邊地區得到空前統一和發展,為以后我國西南部疆域的鞏固和發展準備了有利的條件〔10〕。經過南詔歷代統治者們的不懈努力,其疆域以洱海地區為中心,是今天云南面積的兩倍,這一疆域后為大理國所繼承,成為元代設立的云南行省的地域基礎。這樣,不同民族聯合起來,從實現地域性的內部統一,逐步融入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最終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可見,大理地區統一及其發展的這一過渡過程,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義〔13〕。

(二)對建設和諧社會的借鑒意義

鑒古明今探究《南詔德化碑》所體現的“民族融合”思想,對祖國的各民族和諧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維護國家統一的“民族融合”思想,為構建大理古代社會的和諧產生過巨大的作用,對今天我們建設和諧社會仍有很好的借鑒價值〔12〕。南詔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南詔對唐王朝的友好和歸附,就是古代地方政權正確處理好與中央王朝關系,做到和諧的一個范例。研究好自古多民族共生、共存、共發展的歷史文化,以指導民族地區今后的發展,意義是十分廣遠的〔3〕。

如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占全州總人口的五分之三〔14〕,其先民就是南詔的“白蠻”“洱海蠻”,他們與秦漢以后先后進入云南的漢族、彝族、阿昌族等融合而形成的。白族的形成過程本身就是一部多個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史,這種血緣上的多元性,決定了這個民族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兼容并包、不斷融合、與時俱進的民族。在這種由內而外的“民族融合”思想的指引下,白族人民一直為“天下一家”的理念而不懈實踐。這是優化社會關系和促進世界(天下)文明的政治智慧、文化碩果、思想火炬。這種精神對于推動民族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都有極大的社會意義。

五、小結

大理地區各民族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保持著與中原地區頻繁的交流,不斷吸收中原文化中先進的東西,注重商品的交換和在生產生活多領域里的親密合作、相互尊重和學習,重要的是這種交往增加了他們對中原的認同感和親和感,甚至還有些對中原發達文化的仰慕之情。因而,在這片土地上沒有強烈的排外情緒,而浸染著和諧安寧的區域之風氣,熔鑄出寬容開放的民族氣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全國各民族正因為有《南詔德化碑》所體現出的“民族融合”思想,才形成了今天56個民族團結發展的多民族國家。正是在《德化碑》“民族融合”思想的指引下,大理地區各民族與中原地區民族不斷交融,這不僅是中華民族融合的一個縮影,更是民族和諧發展的范例。因此,應繼續鼓勵和擴大各民族間的交往,貫徹開明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強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以推動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1〕成瑤,張錫祿,朱香,等.從碑刻銘文看南詔大理國文化的兼容性與和諧性〔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11):10-14.

〔2〕馬曜.民族團結的頌歌:電視劇《德化碑》序〔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1996(1):25-33.

〔3〕廖德廣.南詔德化碑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185-200.

〔4〕黃敏.南詔《德化碑》文化內涵探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1999(2):31-35.

〔5〕伍雄武.從南詔《德化碑》看我國古代各族的精神紐帶〔J〕.創造,1993(1):60-62.

〔6〕龐亮.從《南詔德化碑》看唐與南詔的關系〔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6):114-117.

〔7〕崔明德.南詔民族關系思想初探〔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9(2):72-75.

〔8〕崔明德.略談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思想文化〔J〕.煙臺大學學報,2010(1):2-9.

〔9〕谷躍娟.南詔史概要〔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10〕方鐵.論南詔的民族政策〔J〕.思想戰線,2003(3):35-39.

〔11〕詹全友.南詔大理國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2〕施繼生.淺析大理“德化精神”的現實意義〔J〕.大理學院學報,2005,4(4):29-31.

〔13〕王文光,翟國強.西南民族的歷史發展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關系述論〔J〕.思想戰線,2005(2):29-35.

〔14〕王文光.云南近現代民族發展史綱要〔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37.

Study of the Thought of Ethnic Integration from Nanzhao Stele of Moralization and Its Impact

Li Chanling1,Ding Ke2
(1.College of Marxism,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2.College of Quality Education,Yunnan Land and Resource Vocational College,Kunming 650217,China)

Nanzhao Stele of Mor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one of Tang Dynasty for the study of ethnic relations in Nanzhao period.The inscriptions of the stele shows the thought of"Ethnic Integration"of Nanzhao Kingdom which expected to unify in China.By studying on the reasons,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hought,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nection and to encourage and broaden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areas.

Nanzhao;Stele of Moralization;ethnic integration;impact;harmony

K877

A

1672-2345(2015)01-0006-05

10.3969∕j.issn.1672-2345.2015.01.002

(責任編輯 張 成)

大理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KYQN201321);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3CMZ010)

2014-09-30

2014-10-06

李嬋玲,助教,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

猜你喜歡
思想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誰遠誰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久久国产乱子|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伊人无码视屏|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欧美精品高清| 啪啪国产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黄色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无码国产伊人| av在线无码浏览|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午夜激情婷婷|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视频一区|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欧美日韩导航|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国产麻豆另类AV|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日本久久网站|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www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国产色网站|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在线毛片网站|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91毛片网| 国产精品美乳|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αv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