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涌,成巧云
(1.云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昆明 650223;2.云南師范大學,昆明 650500)
對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城鄉差距的再認識
——以云南省為例
施 涌1,成巧云2
(1.云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昆明 650223;2.云南師范大學,昆明 650500)
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是影響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準確認識和把握辦學條件的城鄉差距,有利于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推進教育公平。從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行政辦公和教師辦公用房、學生和教師生活用房、辦學條件學校達標率、學校醫療設備以及其他辦學條件等方面對云南省城鄉辦學條件進行描述和評價。認為辦學條件的城鄉差距已經由全面差距轉為部分差距,并提出政策建議。
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城鄉差距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國力的逐步增強,教育投入的倍增,云南省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尤其是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辦學條件已經從全面差距轉變為部分差距,有的指標已經開始優于城市學校。所以準確認識和把握辦學條件城鄉差距,有利于推進云南省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推進教育公平。
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獻資料研究為主,典型抽樣訪談、問卷調查研究為輔的研究方法。文獻資料主要選取了云南省2011年按城區、鎮區、鄉村(文中的農村指鎮區和鄉村)分類統計的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行政辦公和教師辦公用房、生活用房以及其他辦學條件(圖書、教學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室座位、固定資產總值、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實驗設備資產值等)進行比較研究。典型抽樣是按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選取了昆明市五華區、安寧市,楚雄州楚雄市、南華縣,普洱市瀾滄縣、西盟縣為調研對象,分別對其教育行政部門、校長、教師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研究。
黨和國家一直重視基礎教育的發展,尤其是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了“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以后,極大地促進了云南省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的改善,尤其是2010年云南省通過了“兩基”國檢,使云南省城鄉辦學條件的差距在許多方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甚至是逆轉。
(一)生均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面積農村遠高于城區,但建筑質量城區優于農村
1.生均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面積
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主要指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微機室、語音室和體育館六類。云南省的小學和初中生均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面積的情況見表1和表2(數據來源于云南省教育廳《2011年∕2012年學年初云南省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統計報表》)。

表1 小學生均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面積∕m2

表2 初中生均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面積∕m2
從表1看,鄉村、鎮區小學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是城區的1.39倍、1.27倍,尤其是生均教室明顯比城區高,鄉村和鎮區小學教室分別是城區的1.48倍、1.31倍,但關乎學生綜合素質的微機室、語音室、體育館,城區卻明顯高于鄉村。造成差距的原因之一是農村小學普遍規模較小,如果配齊這些教學輔助用房,使用率卻不高,也會造成很大浪費。在農村小學教室比較充裕的情況下,以后應該向一房多用發展。
從表2看,鄉村初中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則是城區的1.09倍,鎮區略低。如果細分,鄉村、鎮區初中教室是城區的1.24倍、1.12倍,除體育館外,教學輔助用房城鄉差距不大。反映出云南省經過幾年的校點收縮,全省現在的初中布點已經大量減少,基本上一個鄉鎮只有一所學校,從而使初中規模相對大幅提高,因此與城區初中相比已沒有明顯差距。
2.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的建筑結構
從表3來看,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的房屋建筑結構所反映出的建筑質量,城區明顯優于鎮區,鎮區明顯優于鄉村。小學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框架結構所占比例,城區比鎮區高8.46個百分點,鎮區比鄉村高20.37個百分點;初中城區比鎮區高7.21個百分點,鎮區比鄉村高10.93個百分點。云南省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地區,磚木結構和土木結構的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對師生安全的威脅很大,應該盡快改造。

表3 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建筑結構構成比例∕%
(二)師均行政、辦公用房面積及建筑質量城區明顯好于農村
按專任教師數平均的行政辦公用房面積,城區小學分別是鎮區、鄉村的1.27倍、2.17倍,其中教師辦公用房城區是鎮區、鄉村的1.25倍、2.02倍。按專任教師數平均的行政辦公用房面積,城區初中分別是鎮區、鄉村的1.23倍、1.37倍;其中教師辦公用房城區是鎮區、鄉村的1.24倍、1.35倍。這一數據反映出農村教師的工作條件比城區差。詳見表4。

表4 師均行政辦公用房和教師辦公用房面積∕m2
從房屋建筑結構的比例來看,框架結構建筑所占比例,城區明顯優于鎮區,鎮區明顯優于鄉村。小學框架結構行政辦公用房所占比例城區比鎮區高17.52個百分點,鎮區比鄉村高14.44個百分點;初中城區比鎮區高20.50個百分點,鎮區比鄉村高12.75個百分點。詳見表5。
此外,在學校各類用房中還存在一個現象,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中框架結構建筑所占比例顯著高于行政和教師辦公用房,尤其是鎮區、鄉村初中框架結構比例高了10個百分點。此外,教師的臨時住房危房率很高,許多偏遠學校往往是學生住新房,教師住危房。主要原因是多年來的學校建設中,往往注重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的建設及達標考評,而忽略教師辦公用房的建設。

表5 行政、教師辦公用房建筑結構構成比例∕%
(三)生活用房面積農村全面高于城區
學生生活用房指學生宿舍、食堂、廁所。教師生活用房指教工宿舍及教師周轉房。
從表6和表7的數據上看,農村學校的學生生活用房和教師生活用房的面積都遠高于城區學校。這是因為農村學校規模小、住校生多,導致學生生活用房面積相對較高。教師生活用房面積相對高的原因,一是享受福利房的教師較少,二是離城遠,三是教師對在農村購房的意向不高。但教師的宿舍遠遠滿足不了教師的實際需求,據課題組對瀾滄縣的20所學校的調查,2所縣城學校均有一定比例的教師享受福利房,11所鎮區學校僅有2所學校教師享受過福利房,7所鄉村學校沒有一個教師享受過福利房。在鎮區和鄉村的18所學校中,有5所學校教師住房全部是危房,有部分教師只能在學校附近租房住。住房的困難已經成為了影響農村學校教師穩定的一個主要因素。

表6 學生生均生活用房面積∕m2

表7 教師師均生活用房面積∕m2
(四)辦學條件學校達標率小學城區高于鄉村,初中鄉村高于城區
從表8可看出,小學階段的達標率總體上除“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率城鄉相差不大以外,其他達標率均呈現城區、鎮區、鄉村從高到低的現象,城鄉相差最大的是“校園網”達標率,城區是鄉村的11.95倍。但另一種浪費現象也值得關注,即許多農村學校因為沒有專任教師,學校的體育器械、音樂器材、美術器材、數學自然實驗儀器等長期無人使用的現象。據2013年統計,全省有鄉村小學10 547所,但只有3 682名英語教師、4 302名體育教師、2 927名音樂教師、2 563名美術教師、2 217名信息技術教師,可見有數以千計的學校沒有相應的專任教師,所以存在各類器材閑置或使用率很低的情況,更奢談教育質量!有的學校因學生少、場地狹窄也存在器材無法使用的情況。
從表9看,前五項呈現鎮區、鄉村、城區從高到低的現象,而且鎮區、鄉村學校達標率遠高于城區,校園網的達標率鎮區最高,鄉村最低??梢娔壳稗r村初中階段辦學條件已經不低于城區,主要的問題是提高使用率,用好器材的問題。
(五)學校醫務室的配備率總體較低
據實地調查,普洱市瀾滄縣20所城鄉學校中,僅有2所學校配備醫務室,且都屬城區學校;普洱市西盟縣10所城鄉學校中,沒有一所學校配備醫務室;昆明市安寧市10所城鄉學校中,也僅有4所學校配備,其中3所屬城區學校。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政策的放開,城鄉義務教育生源流向產生了明顯的變化,農村家庭為讓子女享受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而遷入城里就讀的趨勢加快,城區學校教育資源日益趨緊,大班額越來越多,而農村空殼學校、小班化也日益增多,這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變化,教育發展必須順應這個變化。但是如果城鄉義務教育質量差距擴大的趨勢沒有根本性的逆轉,農村教育就將面臨深刻的生存危機,同時城區教育也將面臨過飽和危機。所以,當務之急是要采取措施盡快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質量,進而提高農村教育的教學質量。為此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表8 小學辦學條件學校達標率∕%

表9 初中辦學條件學校達標率∕%
(一)適時調整農村學校建設思路,由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和政府的大量投入,云南省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從量上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距離優質、安全、足夠、高效的辦學環境,還有一定距離。所以要繼續以推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數量和質量并舉,重點提高農村學校各類用房建設的質量,由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尤其是地震頻發區,只能建設框架結構的校舍。
針對云南省農村小學普遍存在規模小的實際,配齊教學需要的各類功能室,不太實際,而且浪費極大。因此,農村學校建設應本著有用、能用、夠用的思路,從農村學校教室比較充裕而功能室比較緊缺的實際出發,向一房多用發展。既節約了國家投入,也滿足了農村學校提升質量的需要。
(二)因地制宜配備農村學校教學器材
教學器材的有效使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不但要提高農村學校教學器材的配備率,更要重視農村學校教學器材的使用率和使用水平,提升管理水平。同時要及時調整薄弱學校改造思路,對于尚未配備教師、沒有場地條件、生源快速減少的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緩配、減配教學器材。把省下的經費用于教師對器材使用的培訓。建立教學器材使用的評估檢查機制,促進農村學校教學器材使用頻度和效度的提高,有效提升農村教育質量。
(三)強化政府職責,加大對農村學校的財政投入
1.專項經費向農村學校傾斜,注重投入效益
借鑒安寧市在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方面的做法,各州市和縣設立“農村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解決農村學校危房改造和專用設施設備不足的問題。對農村學校的投入,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因地制宜、因縣制宜、因校制宜。
2.改變專項經費的下撥方式
現在教育專項經費的下撥方式,一般是采取層層配套的形式進行,不要說貧困縣,就是非貧困縣的壓力也非常大,甚至非貧困縣也出現了無經費配套的現象。云南省貧困縣數量比較多,非貧困縣財力也并不充裕(無法與東部富裕縣相比)。為避免出現因為無法配套經費,致使貧困縣辦學條件的改善落空,甚至出現低水平的配套,造成辦學條件的低水平重復,要轉變專項教育經費各級配套下撥方式,建議農村學校建設的專項經費由國家或省直接全額撥付到貧困縣用于農村學校,同時減少非貧困縣的專項經費的配套。
(四)重視教師生活和工作條件的改善
農村學校留住教師困難是教育的頑疾、故疾,除工資收入不高外,工作、生活環境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云南省農村教師沒有住房和住危房的現象十分普遍,對教師來講,要先安居才能樂業!教師是靈魂工程師,很難想象長期住危房、租房的教師,會成為合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在全國實行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不能只講奉獻和付出,必須下大力、出實招,把尊師落在實處,切實為教師創造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這既是穩定教師隊伍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因此,要把教師周轉房的建設和改造納入農村學校建設改造的范疇,有條件的縣要把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適當布點在農村學校相對集中的區域建設,使教師在享受經濟社會成果的基礎上免除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為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增大農村學校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使農村教育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五)注重學校醫務室的配備
學校醫務室關乎師生的就醫與健康。從云南省全省的情況來看,學校醫務室配備極少,尤其是農村學校基本都沒有配備,但農村學校點多面廣普遍交通不便,全部配備學校醫務室也不實際。建議可以由學校和當地農村衛生院(所)聯辦學校醫務室,既增加了衛生院(所)的布點,又解決了師生就醫困難的問題,相得益彰。
A Recognition of the Condition Gap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 Example of Yunnan
Shi Yong1,Cheng Qiaoyun2
(1.Yun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Kunming 650223,China;2.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The condition of runn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quality.Accurate understanding the condition gap of running school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balance and equally.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evaluates several aspects of conditions of running school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Yunnan on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rooms and teaching facilities,executive offices and teacher's offices,students'and teachers'dormitory,the rate of reaching the standard of conditions of running schools,and the medical equipment of school and so on.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the paper believes the condition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shrinking and also comes up with several practical suggestions about it.
compulsory education;condition of running school;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G40-052.4
A
1672-2345(2015)01-0096-05
10.3969∕j.issn.1672-2345.2015.01.020
(責任編輯 楊朝霞)
2014-07-01
2014-11-04
施涌,中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教育宏觀研究、比較教育、民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