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佳,傅俊棠,郭瑩瑩,宋春美,盧 青
B超引導下經皮肝穿刺射頻消融治療肝癌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安全性高、療效確定等優點,在臨床上已被廣泛開展[1]。然而,肝穹窿部腫瘤由于受到肺組織的阻擋,超聲很難探及,且肝臟由于受呼吸運動的影響而隨膈肌上下移動,治療時可能會出現誤傷肺組織和腫瘤周圍組織而引起各種并發癥[2]。在胸膜腔內人工注入胸水可移開肋膈角內的肺組織,使膈面下移,使超聲能夠探及肝穹窿處病灶,以利于超聲引導局部治療,確保治療的安全性[2-4]。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采用人工胸水B超引導治療肝穹窿部腫瘤10例,通過完善術前準備及心理護理、嫻熟的術中配合及嚴密的術后觀察與積極處理,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并康復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例,男9例,女1例,年齡41~65歲,平均45.5歲。所有病例均經超聲、CT和AFP檢測等輔助檢查明確診斷為原發性肝癌,且腫瘤均位于肝穹窿部。所有患者均知曉病情、治療方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人工胸水 患者均于術前3 h在床邊B超引導下,于右側腋中線第5~7肋間行胸腔穿刺術,置入單腔中心靜脈導管,滴入等滲鹽水1500~2000 mL,直至肺組織被完全壓縮推離肋膈角。
1.2.2 射頻消融治療 B超定位引導下采取合適的入路穿刺,每針治療時間為20~30 min,治療結束后,逐步退針并消融針道止血。B超檢查無明顯活動性出血后,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點。
1.3 結果 本組10例經治療后第1天行超聲造影檢查[5],均顯示腫瘤消融徹底且本組患者無肺部相關并發癥發生,術后2~5 d復查胸片顯示胸水完全吸收。術后1個月復查CT,原瘤灶治療完全,局部無復發。
2.1 心理護理 術前告知患者射頻消融治療的優越性和原理,并與醫生共同向患者解釋整個手術的過程及配合要點,并介紹一些成功病例以增強患者的信心。
2.2 術前護理 ①檢查凝血功能,術前2~3 d靜脈輸入等滲鹽水100 mL+維生素K1 0.03 g,以改善凝血功能。②評估肺功能,術前戒煙。教會患者做有節奏、緩慢的深吸氣,每次鍛煉10~20 min,3次/d,閉氣時間要求達到45 s以上,并指導患者做吹氣球練習[6]。③術前備皮,清潔手術野,禁食8 h,治療前排空小便。④左上肢留置靜脈套管針,術前30 min輸入等滲鹽水250 mL+止血三聯1組,以減少術中出血。
2.3 胸腔注水護理 指導患者放松心情,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導管,注入等滲鹽水。注水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呼吸,注水完成后,以肝素帽封閉導管。本組患者注水過程均無不適主訴。
2.4 射頻消融護理 治療開始前30 min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以減輕術中疼痛。低流量吸氧,密切觀察呼吸、心率、血壓、血氧變化。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的表情,不斷詢問其感受,根據患者的反應,協助醫生及時采取措施以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射頻消融治療過程[7]。
2.5 術后護理 ①解除電極板后,觀察皮膚有無灼傷,本組病例均無灼傷。②持續低流量氧氣吸入3 d,流量2~3 L/min,有助于增加肝細胞含氧量,促進肝細胞再生,減少肝細胞損害。③靜脈輸入止血、保肝、營養支持藥物,第2天晨復查血常規、肝功能,行肝臟超聲造影查看腫瘤消融效果。④臥床休息6 h,術后3 d內避免激烈運動,防止出血。⑤禁食4 h,如無腹痛、惡心、嘔吐等不適,可進食清淡流質飲食,第2天起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生硬、粗糙、甜食和易產氣食物[8]。⑥胸腔引流管接抗反流引流袋,保持管道密閉、無菌,妥善固定,防止受壓、扭曲,保持引流通暢,準確記錄引流液顏色、性質和量。本組患者注入等滲鹽水量與引流液量差距在50~350 mL。6例于術后第1天拔管,2例于術后第2天拔管,2例于術后第3天拔管。
3.1 出血 出血是手術時及術后短時間內出現的嚴重并發癥,包括肝臟包膜及實質撕裂出血、針道出血、腫瘤破裂等[9]。術后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監測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變化,1次/30 min,直至平穩。如出現血壓進行性下降、心率增快、肢端末梢發涼、患者煩躁不適等,立即通知醫生查看、處理。此外,還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突發劇烈腹痛、腹部隆起和急腹癥癥狀[10],必要時行B超或CT明確診斷。
3.2 疼痛 因治療后腫瘤組織壞死,腫瘤周圍組織充血水腫使肝被膜張力增加所致,與腫瘤部位及治療范圍有關[1,11],需及時聽取患者主訴,了解疼痛部位、性質,準確判斷疼痛程度。本組10例均有不同程度肝區脹痛且吸氣時加重。6例為輕度疼痛,解釋安慰后未使用藥物;2例為中度疼痛,口服散利痛治療;2例為重度疼痛,同時伴有血壓升高,予以肌注強痛定0.1 g,并舌下含服硝苯地平0.01 g治療,1 h后疼痛明顯減輕,血壓恢復至正常水平。此外,我們也調動家人給予精神上的安慰、感情上的支持,還指導患者采用音樂療法、放松技術等緩解疼痛。
3.3 發熱 術后肝臟組織損傷及腫瘤組織細胞發生凝固變性壞死,因而產生吸收熱,多數在37.5~38.5℃,少數可達39℃以上[12]。若高熱持續不退,應復查血常規,注意有無肝膿腫等并發癥發生[9]。本組3例3 d內最高體溫在38.5℃以下,物理降溫后體溫恢復正常;1例體溫在38.5℃以上,使用消炎痛栓0.1g納肛并輔以物理降溫和靜脈抗感染、補液治療后于4 d內體溫恢復正常。
3.4 血氣胸和胸腔積液 如患者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可行胸片檢查,行胸腔閉式引流或抽胸水予以改善。本組中1例因導管引流不暢于術后第1天拔管后重新放置引流管,復查胸片正常后拔管;1例發生氣胸,予以注射器抽氣,并封閉引流管,復查X線胸片正常后拔管。
3.5 肝功能損害 主要表現為氨基轉移酶的一過性增高,部分患者術后黃疸指數升高,甚至出現黃疸[13]。通過護肝、降黃、補充白蛋白和利尿治療后,一般肝功能在1個月左右可以恢復到術前水平。本組4例術后出現轉氨酶升高,經保肝治療后,3~5 d轉氨酶恢復正常。
人工胸水輔助B超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肝穹窿部腫瘤的技術性強、護理標準高,護士應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做好術前的基本準備,加強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述治療的目的、人工胸水的作用以及圍術期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方案,使其對并發癥有充分的認識,減輕其心理恐懼[14]。術中與醫生嫻熟配合,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聽取患者主訴,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完成治療。術后注意胸腔引流管的護理,保持管道的密閉性,嚴格無菌操作,保證引流通暢,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加強并發癥的觀察,尤其是術后3 d,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理。通過本組10例圍術期的綜合護理,所有治療均順利完成,術后未出現嚴重并發癥,圍術期的綜合護理對治療的實施及術后的康復具有重要作用,是治療成功的保障。
[1] 范建華.B超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的術后觀察及護理28 例報告[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24):92-93.
[2] 鄭 云,張亞奇.人工胸水協助超聲引導肝穹窿部腫瘤治療[J].中山大學學報,2005,26(6):696-699.
[3] Koda M,Ueki M,Maeda Y,et al.Percutaneons sonographically 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ith artificial pleural effus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ocated under the diaphragm[J].AJR,2004,183(3):583-588.
[4] Minami Y,Kudo M,Kawasaki T,et al.Percutaneous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ith artificial pleural effus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hepatic dome[J].J Gastroenterol,2003,38(11):1066-1070.
[5] 司 芩,黃聲稀,張華華,等.超聲造影在肝癌非手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東南國防醫藥,2009,11(1):14-16.
[6] 黃蔚華,張海英,羅桂嫦.胸腔注入生理鹽水B超引導下微波固化治療膈頂部肝癌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089-1091.
[7] 薛繼蓮,吳秀麗,幸永鳳,等.肝臟腫瘤射頻消融術圍術期護理[J].護理研究,2013,27(2):543-544.
[8] 王 穎,高明春,徐永茂,等.化療栓塞聯合微波治療巨塊型肝癌的護理體會[J].東南國防醫藥,2013,15(4):407-409.
[9] 朱玉峰,趙 衛.射頻消融治療肝腫瘤并發癥的分析及防治[J].當代醫學,2010,16(19):76-77.
[10]簡小蘭,陳麗娟,郭 敏,等.彩超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的觀察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8):766-768.
[11]常 俊,傅巧美,梁有俊.人工胸水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胸腔冷循環射頻治療膈頂部肝癌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6,2(2):57-60.
[12]陳振蘭,龐永慧,曾 珊,等.B超引導經皮肝穿射頻消融術治療肝癌的護理干預[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09,1(3):267-268.
[13]黃建生,馬寬生.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的并發癥及其防治措施[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2,20(4):248-250.
[14]田素紅.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肝癌射頻消融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6):1145-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