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靜茹,羅曉星,馬 雪,賈 敏,張慧楠,侯 征,周 穎,路志紅
基層部隊醫療衛生機構是軍隊衛生防治體系的第一級醫療保健單位,承擔著部隊的醫療保健、衛生防疫等衛勤保障任務。基層衛生人員既要負責對部隊官兵的醫療救治,還要為官兵提供衛生防疫、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等服務。因此,加強基層部隊衛生機構人才培養、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的業務水平,對維護部隊官兵身心健康、增強部隊戰斗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當前基層部隊衛生人員多為臨床醫學專業畢業,且任職后深造學習的機會少,業務水平普遍有待提高,他們的知識結構和技術能力難以滿足部隊官兵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因此加強部隊基層衛生人員技術培訓,是軍隊衛生人才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1.1 基層部隊衛生人員的知識結構與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實際需求不相適應 部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官兵提供治療、康復、預防、保健、心理咨詢、健康教育等整套系統性、綜合性服務。所以,具備醫療、保健、預防等多方面知識的“一專多能”的“全科型”衛生人才更適合基層部隊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我軍基層部隊的衛生干部主要是臨床醫學專業畢業,醫療服務保障模式偏向疾病的診治,缺乏疾病的預防、疫情的防控、健康和心理咨詢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知識結構難以滿足基層衛生工作的需要[1]。而目前軍醫大學、軍醫學院等衛生人才培養單位的課程設置主要是以醫院和專科為定向、以醫療服務或衛生防疫為培育目標,主要培養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醫學人才,不能適應基層部隊醫療衛生機構對全科醫療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立足于基層需求,增設具有軍隊特色的全科醫學專業,發展全科醫學教育,培養適應基層部隊衛生服務需求的全科醫學人才,是軍隊衛生人才培養機構面臨的重大課題[2]。
1.2 基層部隊衛生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與基層部隊的實際需求不相適應 基層部隊衛生人員是基層衛生服務的主體,其專業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基層衛生服務保障質量。但我軍基層部隊衛生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許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難以完成本級醫療救治任務,存在醫療過度后送問題。其主要有原因:一方面,基層部隊衛生干部外出學習機會少。由于基層部隊衛生人員引不進、分不來、留不住等種種原因,基層部隊醫療機構缺編問題嚴重,再加之衛勤保障任務加重,多數衛生技術人員難以脫產完成院校繼續教育或參加中短期的專業進修培訓,專業知識不能及時更新,導致業務水平無法提高[3]。另一方面,基層部隊衛生人員鍛煉實踐機會少。目前,一些基層部隊醫療衛生機構由于距離體系醫院比較近,基礎設施簡陋、醫療設備缺乏,再加之出于醫療安全考慮,存在傷病員過度后送現象。過度后送現象,致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萎縮,衛生人員實踐鍛煉機會減少,業務技術水平難以提高[4-5]。因此,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建設,嚴格醫療后送標準,增加衛生人員實踐鍛煉機會,是提高基層衛生人員技術水平和衛勤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徑。
1.3 基層部隊衛生人員的戰傷救治技能與未來戰爭衛勤保障要求不相適應 未來戰爭為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核生化及新概念武器具有高強度殺傷力和長時間作用力,導致傷員的傷類更加復雜、傷情更加嚴重,戰場救治和衛生防護更加困難,對傳統的衛勤保障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基層部隊衛生人員身處戰傷救治的第一線,其戰傷救治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醫療救治水平。目前基層部隊衛生機構仍是以傳統的衛勤保障模式為主,衛生人員熟練掌握傳統的戰創傷救治原則和方法,但對新概念武器傷等新型創傷損傷機理和救治原則掌握不夠,不能滿足未來戰爭衛勤保障需求。因此加強基層部隊衛生人員對核生化和新概念武器傷防治知識和救治技術學習培訓,是適應未來戰爭衛勤保障的需要。
2.1 發展軍隊全科醫學教育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基層部隊醫療衛生機構對全科醫生的需求,培養符合基層軍醫任職特點的高素質的全科醫師隊伍,軍隊衛生人才培養機構應加強全科醫學專業培訓。加強全科醫學教育的途徑包括:①增設具有軍隊特色的全科醫學專業。軍隊醫學院校充分發揮人才培養機構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結構,開設全科醫學專業。培養出能適應現代化衛勤保障需求、適應基層部隊衛生服務保障模式需求、迅速適應基層單位工作崗位的全科型衛生人才。第四軍醫大學等軍醫大學開設了全科醫學專業,從全軍戰士或基層衛生員中招收學員,根據基層部隊實際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編寫符合基層實際需要的培訓教材,采用“3+2”的培養模式,即在軍醫大學進行3年的全科醫學學歷教育、在軍醫訓練大隊進行2年任職培訓的聯合培養模式[6]。②建立全科醫學教育基地。對于已經任職的基層部隊衛生人員,應積極進行全科醫生的轉型培訓。應由總部統一部署,建立全科醫學教育基地,積極開展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教育基地可舉辦軍事預防醫學、流行病學、心理醫學、行為醫學等各種短期或中長期學習班,對部隊基層衛生人員進行定期輪訓,迅速提升現有基層衛生人員全科醫學專業知識水平,更好地為部隊提供有力的醫療保健。
2.2 加強基層部隊衛生人員任職教育培訓 對于基層部隊衛生人員而言參加中長期的進修培訓或短期的技術培訓班無疑是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最實用、最有效的途徑。①基層單位領導應高度重視,充分認識衛生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必要性,制定本單位衛生技術人員任職教育培訓計劃,根據總部統一部署分批次選派技術骨干進修培訓或參加短期培訓班。②衛生人才培養機構應立足于“為軍服務”的宗旨,及時了解基層部隊需求,制定繼續教育培訓計劃,由總部審核批準后開設醫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等各種類型培訓班,以確保基層部隊衛生人員的醫學知識及時更新,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以提高基層部隊衛生機構的衛勤保障能力。
2.3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建設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簡陋、醫療設備短缺或陳舊是制約醫療項目開展,影響醫護人員技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級應加大對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投入,加強基礎建設,包括新建或改建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房、手術室等基建設施,配備心電圖機、B超機、X線機、血細胞分析儀、血液生化檢測儀、麻醉機、監護儀、呼吸機等基本的醫療設備,為衛生人員提供良好的醫護工作平臺,增加其實踐鍛煉的機會,提高其醫療技術水平。
2.4 加強對基層部隊衛生人員的幫帶工作 充分發揮軍醫大學和各體系醫院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采取多渠道培養、多途徑服務、多層次幫帶等對口支援、技術幫扶形式,改善和提高基層部隊衛生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組織專家教授和技術骨干走邊疆、到哨所、下海防、上高原和偏遠山區部隊,對基層衛生人員“面對面教、手把手帶”幫帶指導。各總醫院、中心醫院與基層部隊醫院建立長期的“點對點”的幫帶關系,通過傳、幫、帶、交換崗位等方式,有目的、有組織地在技術指導、人才培養等方面全面實施幫帶,加快基層衛生人員的知識更新和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基層的衛勤保障能力。
2.5 開展遠程醫學教育訓練 隨著通訊技術、計算機網絡等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遠程教育已成為各國軍隊普遍采用的一種新型的醫學教育培訓模式[7-8]。基層部隊大多比較分散,甚至很多單位在比較偏遠的地區,將衛生技術人員集中起來進行集體培訓難度大,加之有些單位人員緊缺,外派人員出去進行短期或中長期培訓的機會少,因此開展包括任職教育、技能培訓等形式多樣的遠程醫學教育培訓,提供“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課程”的個性化服務,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開放式的終身教育體系,幫助基層衛生人員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是優化任職教育體系、彌補傳統教育不足的重要舉措。
[1] 許月季,王曉妮.加強基層部隊衛生技術干部全科醫生培訓的探討[J].東南國防醫藥,2013,15(1):93-94.
[2] 高 洋,劉 萍,高京生.醫學課程設置與部隊基層衛生工作[J].西北醫學教育,2003,11(3):207-208.
[3] 謝小青.加強基層部隊衛生機構建設的幾點建議[J].人民軍醫,2013,56(9):1105-1106.
[4] 楊貴凌,石梅初,宏曉華,等.某醫院住院士兵疾病譜調查研究[J].西南國防醫藥,2007,17(1):122-125.
[5] 李 勇,趙升陽,封宗超,等.體系醫療機構過度后送的問題及對策[J].西南國防醫藥,2003,13(3):331-332.
[6] 郝章英,澹臺印軍,董曉建.軍隊全科醫學任職培訓模式的探討[J].人民軍醫,2014,57(8):925-926.
[7] 王紅軍.外軍遠程教育發展現狀及對我軍的啟示[J].繼續教育,2014,(3):78-80.
[8] 周 沫.現代遠程教育對軍隊任職教育的影響[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4(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