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曉王卿峰(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河南焦作 454000)
微創鉆孔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出血的效果比較
王東曉王卿峰
(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較微創鉆孔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高血壓致基底節區出血患者62例,行微創鉆孔引流治療者32例(出血量≥50 ml的12例為Ⅰ組,<50 ml的20例為Ⅱ組),行小骨窗開顱治療者30例(出血量≥50 ml的16例為Ⅲ組,<50 ml的14例為Ⅳ組),對比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行微創鉆孔引流治療的32例患者有效21例,總有效率為65. 63%;行小骨窗開顱治療的30例中有效者19例,有效率為63. 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Ⅰ組有效率顯著低于Ⅲ組(P<0. 05)。Ⅳ組有效率顯著低于Ⅱ組(P<0. 05)。結論對于高血壓致基底節出血,出血量<50 ml者宜采用微創鉆孔引流法,出血量≥50 ml者則宜采用小骨窗開顱法。
【關鍵詞】高血壓;基底節區出血;微創鉆孔引流術;小骨窗開顱術
高血壓致基底節區出血約為出血性腦血管疾病總數的78%~88%,是臨床最常見的一類出血性卒中,多由于高血壓長期存在、腦血管發生淀粉樣病變造成[1]。目前,其主要采用微創鉆孔引流術及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然而這兩種手術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及適應證[2],本研究通過分析比較兩種手術方式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出血的效果,旨在進一步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62例高血壓致基底節出血患者,經CT診斷確診出血部位。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齡44~73歲。左基底節區出血者30例,右基底節區出血者32例。依照多田公式計算患者的出血總量,≥50 ml者28例,<50 ml者34例。GCS評分情況如下: 4例為3~5分,25例為6~9分,33例為10~13分。依照手術方案對患者分組,行微創鉆孔引流治療者32例(出血量≥50 ml的12例為Ⅰ組,<50 ml的20例為Ⅱ組),行小骨窗開顱治療者30例(出血量≥50 ml的16例為Ⅲ組,<50 ml的14例為Ⅳ組),Ⅰ組與Ⅲ組、Ⅱ組與Ⅳ組分別實施組間比較,性別、年齡、出血量、G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①微創鉆孔引流術:行CT掃描,實施立體定向,以距離血腫中心最近的位置作穿刺點;使顱內血腫穿刺針YL-1經穿刺點穿過頭皮與顱骨達到血腫部位;對血腫組織進行抽吸,首次抽吸量控制在60%~70%;采用生理鹽水持續沖洗。若患者血腫組織難以抽吸或者血凝塊較多,則先采用特制粉碎器將血腫組織、血凝塊粉碎,再進行抽吸;首次抽吸完成后,立即將1 000 IU立止血與1 ml生理鹽水注入; 10 min后,將引流管放開; 5 h后,將3~5萬IU尿激酶與3~5 ml生理鹽水注入。②小骨窗開顱術:行全麻聯合氣管插管,作耳前弧形切口,以“十”字形將硬腦膜切開;找到血腫組織與皮層距離最短的位置,切開該部位皮層(長度控制在2 cm以內),進入血腫腔;直視狀態下,將60%以上的血腫組織徹底清除,并行電凝止血;根據患者具體狀況,選擇是否將引流管置入血腫腔;對切開的硬腦膜進行縫合。兩組患者術后均行抗感染、止血、降顱內壓、吸氧、水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及營養支持治療。
1.3療效評價標準以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標準作為療效評定依據,具體如下:①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降低100%~91%;②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降低90%~46%;③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降低45%~18%;④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降低不足17%,或相比治療前增加不超過17%;⑤惡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治療前增加幅度超過18%;⑥死亡。痊愈、顯效、進步均為有效。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 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 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行微創鉆孔引流治療的32例患者中有效者21例,總有效率為65. 63%;行小骨窗開顱治療的30例中有效者19例,有效率為63. 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Ⅰ組有效率顯著低于Ⅲ組(P<0. 05)。見表1。Ⅳ組有效率顯著低于Ⅱ組(P<0. 05)。見表2。
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致基底節出血的各種外科術式各有其自身的優缺點,其中,小骨窗開顱手術可以在直視下將血腫組織徹底清除,能夠輔助使用電凝止血術及去骨板減壓術,但創傷大、手術持續時間長,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3];微創引流手術操作簡便、麻醉安全,可以迅速到達血腫腔,損傷小,對各部位血腫均較為適用,但無法做到一次性將全部血腫清除,且減壓效果相對較差[4]。腦出血后在早期將血腫清除可使血腫周圍腦組織繼發性損害明顯減輕或有效避免,在采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對血腫及時清除可使血腫周圍腦組織受壓狀況得到緩解,并消除血凝塊分解產物的損害,阻斷血腫病理性損傷的擴展。
本次研究中行微創鉆孔引流治療的32例患者有效21例,總有效率為65. 63%;行小骨窗開顱治療的30例中有效者19例,有效率為63. 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Ⅰ組有效率顯著低于Ⅲ組(P<0. 05)。Ⅳ組有效率顯著低于Ⅱ組(P<0. 05)。這一結果證實了小骨窗開顱手術較適用于出血量較多的患者,而微創鉆孔引流術更適用于出血量較少者的結論[5]。
參考文獻
[1]殷小平,張蘇明,姜亞萍,等.對顱內血腫抽吸引流術后再出血和死亡的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9,8(9): 209-211.
[2]郜建衛,錢琪.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中重度腦出血30例分析[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6(5): 9-10.
[3]賈保祥,孫仁泉,顧征學.穿刺引流及液化技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初步報告[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0,22(4): 233.
[4]Zhouping T,Feng X,Suiqiang Z,et al.Minimally invasive clot aspiration and thrombolysi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oke,2009,40(2): 234.
[5]楊松,吳海春,造杰.顱內血腫微創粉碎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121例臨床分析[J].微創醫學,2011,1(6): 183-184.
(收稿日期:2015-01-1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5.06.057
【中圖分類號】R 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