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湘玲
(濮陽市人民醫院婦產科 河南濮陽 457000)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主要為宮頸上皮病變,其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且致死率較高[1]。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化療、放療、手術方法治療,其中放療是最為主要的治療方案[2]。本次研究為探討盆腔體外聯合腔內放射治療宮頸癌的臨床效果,隨機選取濮陽市人民醫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宮頸癌患者54例,并對其進行盆腔體外聯合腔內放射治療,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濮陽市人民醫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宮頸癌患者54例,年齡31~79歲,平均(54.9±5.2)歲,包括Ⅰb期2例,Ⅱa期5例,Ⅱb期17例,Ⅲa期3例,Ⅲb期25例和Ⅳ期2例。病理類型:鱗癌42例,腺癌8例,腺鱗癌2例和癌肉瘤2例。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盆腔體外聯合腔內放射治療,采用模擬機對體外放射定位,用直線加速器(6-MVX)對前后兩野對穿照射,取髂嵴水平為上界,盆底水平為下界,真骨盆外1~2 cm為外側界。對骶前、閉孔、髂外、髂內和髂總1/2等淋巴結進行照射,照射劑量為180~200 cGy/d,3~4次/周,總劑量為4 000~5 000 cGy。腔內放療:采用192Ir后裝治療機照射,1~2次/周。陰道腔內放療和宮腔內放療交替進行,其中宮腔內放療 A點劑量400~600 cGy/次,總劑量3 000~4 000 cGy。陰道腔內放療300~700 cGy/次,總劑量3 000~4 500 cGy,根據病情調整施源器的深度,根據腫瘤大小決定放射劑量。外照射盆腔B點總劑量達4 000~4 500 cGy,A點總劑量為7 000~8 000 cGy。實施腔內照射時,使用紗布填塞陰道并使其擴張,均勻固定各壁,以減少尿道、直腸和膀胱的放射性損傷。放療總時間為8周,治療后定期復查。
1.3 判定標準 采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對近期療效進行評估:①完全緩解(CR):病灶均消失,持續4周以上;②部分緩解(PR):基線病灶的最大徑之和減少程度在30%以上,持續4周以上,且未發現新病灶;③病變進展(PD):基線病灶最大徑之和增加幅度在20%以上,或發現新病灶;④病變穩定(SD):基線病灶最大徑之和有一定程度改變,但未達到PD或PR。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的腫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其總緩解率為100.00%,CR率為38.89%,PR率為61.11%。其中腫瘤直徑≤4 cm的CR率明顯高于腫瘤直徑>4 cm的CR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54例宮頸癌患者近期療效結果(n)
放射治療是一種適用范圍較廣的宮頸癌治療方案,是當前臨床首選的宮頸癌治療方法,其中體外照射聯合腔內近距離治療是宮頸癌治療的經典方式[3]。宮頸癌的放射治療提倡個性化治療,早期病例以腔內放療為主,體外照射為輔;晚期則以體外照射為主,腔內放療為輔[4]。盡管目前新的放療技術出現,但宮頸癌腔內放療以其有效的適形性仍占據著宮頸癌治療的主要位置。相關報道指出,宮頸癌5年平均生存率為68.7%,而體外照射聯合腔內放療5年生存率可到達73.5%,提示盆腔體外聯合腔內放射治療是一種有效的宮頸癌治療方式。本研究中,所有宮頸癌患者經治療其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縮小,符合臨床研究的基本結論[5]。
大量試驗證明,影響患者生存率的最主要因素為腫瘤大小,Lorvidhaya等研究指出,腫瘤大小和期別影響腔內后裝治療宮頸癌預后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宮頸癌腫瘤直徑≤4 cm的CR率明顯高于腫瘤直徑>4 cm的CR率(P<0.05),表明腫瘤直徑是影響盆腔體外聯合腔內放射治療宮頸癌預后的主要因素,其具體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采用盆腔體外聯合腔內放射治療宮頸癌能有效控制局部腫瘤,對改善預后,提高生存質量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1]羅旻,譚詩生,倪婷婷,等.宮頸癌術后盆腔不同體外照射療法的劑量學研究[J].貴州醫藥,2014,39(6):498-501.
[2]高麗娟.宮頸癌體外加腔內放射治療60例臨床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18):491 -492.
[3]陳華江,陳維軍.宮頸癌腔內放射治療進展[J].中外醫療,2013,32(25):194-196.
[4]任錦霞,王小虎,趙林,等.高劑量率近距離腔內超分割放射治療宮頸癌的臨床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8(1):61-64.
[5]于海英,薛忠偉,高紹英.盆腔體外聯合腔內放射治療宮頸癌72例的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1,26(2):158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