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鳳新
(義縣水資源管理辦公室,遼寧 義縣 121100)
義縣節水增糧行動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董鳳新
(義縣水資源管理辦公室,遼寧 義縣 121100)
通過對義縣“節水增糧行動”建設工程的描述,闡述項目區存在的問題和建設的必要性,進一步探討新型農業發展模式下,義縣農業在增產增收方面如何快速發展,大力發展水利設施,保障糧食社會安全產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節水增糧,項目建設,必要性;義縣
義縣位于遼寧省西部山區,全縣總土地面積2 481.6 km2,地貌特征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屬于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大凌河、細河河谷平原分布于整個縣域內,地質構造屬地塹型斷陷盆地。河谷平原和盆地土質厚,耕性好,是義縣主要的糧油產區。
2012年義縣被確定為“節水增糧行動”建設縣之一,項目共涉及到八個鄉鎮,設計灌溉耕地面積16 km2。項目區現有灌溉方式仍為傳統大水漫灌,沒有有效的灌溉設施,一直以“雨養農業”為主,土地產出率低,糧食產量不大。
2.1 灌溉基礎設施少,效率低
義縣農業灌溉設施水平較低,數量相對也少,2011年縣水利部門開展農村水利情況調查表明,項目區內耕地總面積132 km2,有效灌溉面積34 km2,占項目區耕地面積的25.8%,節水灌溉工程面積8 km2,僅占項目區耕地面積的6.1%,由于當時的設計標準低和設備制造工藝有限,經過多年的灌溉運行,大部分工程設施已經老化,配套不夠完善,技術落后,水利設施服務農業的功能效果降低明顯,與當今現代化農業產業的要求相比,相差甚多,急需改進[1]。
2.2 灌溉輸水工程效率低
在農業灌溉用水不足的眾多原因中,灌溉輸水損失是農業用水損失的主要要素。
義縣現有輸配水渠系多為土渠,且大多經過第四紀松散地層,由于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不能充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工程普遍老化,滲漏嚴重,一部分襯砌渠道因年久老化失修,渠系有效利用系數多在0.5以下,嚴重地影響了當地糧食作物的產量。
2.3 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且資金分散明顯
近幾年來,義縣水利投資逐漸加大,大凌河綜合整治工程、老龍口水庫除險加固、靠山屯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總投資達到億元以上,但是對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國家投資卻很有限,省級配套不足,市縣匹配資金更不用說,造成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速度緩慢,同時很多部門均有相關的農田水利設施投資,項目眾多,各相關部門各自為戰,不同的部門負責規劃和實施,項目規模、投放地點都是各自說了算,這樣一來,眾多的項目散落各地,打好了井沒有泵,有水沒有井,渠道通了上游無水可放等亂象重生,項目很難形成合力,甚至工程本身的效益也難以發揮出來,少數工程成了擺設。這些工程實施后的效果嚴重地挫傷了群眾發展節水灌溉的積極性,使農業節水灌溉工程不能夠健康發展[2]。
2.4 項目運行管理體制改革緩慢
義縣的農田水利基本設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完善的過程,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已不能完全適應當今農業生產現代化的要求。目前,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存在責、權、利不明,建、管、用脫離的現象,管理粗放、經費短缺、機制不活等現象越來越突出,即使是有些地區改制了,產權體制也未能徹底改變,有些更是流于形式,統包統攬的現象局部存在;灌溉水費不能夠足額收繳,水費負擔不合理,造成部分的水利設施老化嚴重,不能夠及時更新改造,諸多矛盾的存在,已經嚴重地不能適應現代化農業的要求,必須進行深化改革,才能達到預期的灌溉效果。
2.5 節水技術創新不足,服務保障體系不完善
由于義縣工業能力有限,節水灌溉設備和材料的產業化能力相對較低,造成本地區正在運行灌溉設備老化嚴重,質量同時參差不齊,且缺乏耗能小的產品。而中國國情在節水灌溉方面研究與應用方面相較國外發展遲緩,資金投入少,日益膨脹的人口加之工業化的快速進程和緊缺的水資源之間的矛盾已經日見突出,水資源的匱乏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的發展瓶頸,建立新型節能的灌溉設施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加大力度完善水利服務體系的建設。
目前,在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的形式下,相對落后的水利灌溉技術、設備、管理體系等問題與水資源缺少形成日益突出的矛盾體系。農業是國家的命脈,糧食建設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國家 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水利灌溉事業發展到今天存在了很多的不足之處,就必須徹底的進行改革,為了中國社會平穩健康地向前發展,節水增糧行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建設節水型農業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需要考慮的重大問題。
4.1 大力加強農田水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中國有 13億人口解決好吃飯問題是國家興盛穩定的頭等大事,同時國家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糧食需求也由最初的溫飽階段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糧食產業雖然年年增產增收,但是由于社會的發展,耕地減小、土地沙化、水資源短缺等資源問題日漸突出,造成糧食產業出現新的危機,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必須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的保障,糧食主產區才能增產增收,為國家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糧食基礎。義縣基本產業以農業為主,為遼寧省重要的糧食產業基地,受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項目區旱澇災害明顯,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干旱少雨的氣候明顯增多,作物受災減產范圍逐漸擴大,糧食要想增產,必須走節水高效農業的途徑,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達到農民增產增收的目的。
4.2 充分高效利用水資源
隨著社會的轉型中國面臨著諸多的水環境問題,水資源短缺、水生態環境惡化成為人類避免不了的生態問題。既要保證人類正常的生產生活用水,又要節約用水,更重要的是在節約用水的前提下實現高產出、高效益。短缺的水資源已經對義縣的農村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越來越重,項目區內的水資源浪費、破壞相當多,粗放低效利用水資源一直發展到了今天,只有徹底改變當今用水現狀,采取噴灌、滴灌、微灌等成熟灌溉水措施,有效提高項目區水資源利用率,增加耕地灌溉面積,大幅提高項目區糧食產量。預計項目建成后,不但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且經濟效益顯著。
4.3 推行高效節水灌溉,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是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對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作為以農業為主的縣情,必須堅持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密切結合當地經濟對水利的新要求,堅持水資源的合理開發,統籌規劃和布局。高效節水灌溉必須與現代化農業建設相結合,與發展的糧食品種相結合,在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的基礎上,科學確定了水源工程類型和節水灌溉技術模式,使項目的實施從開始就建立在高起點、高標準基礎之上。
4.4 維持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
隨著人類的發展,大自然在人類的過度索取下,出現了千瘡百孔的面貌,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引發大范圍的洪澇災害,尤其是地下水的過度開采、水資源的過度浪費,使水資源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高效節水灌溉的實施,就是讓不合理的取水方式轉變成科學合理的方式,不必要的浪費變成節約的,充分保持水資源的平橫狀態,把農業用水控制在合理適度的范圍之內。通過節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緩解用水矛盾,防止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1]裴少峰.中國農業灌溉設施有效利用的制度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3(02):19-23.
[2]王冠軍,陳獻,柳長順,張秋平,戴向前.新時期我國農田水利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農村水利,2010(05):10-14.
S274
B
1007-7596(2015)02-0143-02
2014-12-15
董鳳新(1972-),女,遼寧阜新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