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丹
(昌圖縣昌圖鎮水利工作站,遼寧 鐵嶺112599)
太平河小流域位于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昌圖鎮境內,均屬遼河流域。流域內低山丘陵地貌。流域總面積2 265.49 hm2,海撥高度平均在500 m。地處中溫帶亞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全年日照時數2 775.5 h,作物生長期有效日照時數1 749.2 h。年平均降水607.5 mm,年平均氣溫7.0 ℃,無霜期147.8 d。年降水量655 mm,是典型的北方平原旱作農業地區。流域植被屬華北植物區系,主要以人工林為主,樹種主要有紫穗槐、沙棘、荊條、刺槐、油松、楊樹、柳樹等,經濟林主要有山杏、大扁杏、棗,草種主要有沙打旺、紫花苜蓿、狗尾草、沙打旺、蒲公英、燕麥草、披堿草等[1]。
太平河小流域流域總面積2 265.49 hm2,流域內溝壑縱橫,以土石質“v”型溝壑為主,發育活躍,溝壑大部分分布于10°以上的坡地。流域海撥相對高差500 m,氣候類型為溫帶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
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①土地蓄水保土能力降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低;②坡耕地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土壤肥力下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在降水作用下,淤積河道,抬高河床,嚴重地威脅村莊、道路、農田的安全,制約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首先是自然因素,該項目區侵蝕類型主要以水力侵蝕為主,而暴雨是造成水力侵蝕的主要原因,且多呈暴雨形式降落地表,沖刷表土,使水土流失加劇。該流域是丘陵山區,坡度大,地形起伏變化大,降水集中。在不利地形、不利的降水作用下,易產生水土流失。人為因素表現為廣種薄收,開荒種地,過度樵伐[2]。
該流域水土流失面積1 958.16 hm2,占流域總面積的86.43%。其中輕度侵蝕面積為1 231.86 h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62.91%;中度侵蝕面積為665.72 h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34.00%;強烈侵蝕面積為14.14 h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0.72%;強烈侵蝕面積為46.44 h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2.37%。
太平河小流域總面積2 265.49 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1 958.16 hm2,占小流域總面積的86.43%。流域內水土流失問題十分嚴重,存在大面積的坡耕地和失修果園、未得到治理的荒山等,不利于流域內的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通過本次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使流域內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發揮措施涵養水源,蓄水保土效益,減少流入小凌河的泥沙;同時保護耕地資源,發展經濟林果業,科學開發治理荒山資源,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努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3]。
建國以來,特別是水保法頒布實施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流域內廣大干部群眾按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以水土保持為中心,以坡改梯、造林種草為重點,實行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農業建設方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掀起了大規模的治山治水、改善生態環境的熱潮,流域內植被覆蓋度不斷增加,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經過治理,流域內的植被有所增加,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但由于資金投入有限,仍有1 958.16 hm2的水土流失面積需要治理;加之部分已治理的地塊標準不高,有待修復;部分地區的管護力度不夠,人為破壞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是該項目實施后所要開展的工作。因此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和監督管護力度,加快治理速度,從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真正實現山川秀美、民富糧豐的治理目標。
多年來,在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中,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從中積累和總結了如下經驗和體會:
1)加大領導力度,調動群眾積極性。自1987年以來,各級政府將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納入政府主要議事日程,并作為考核各級領導干部任期目標的重要依據,有效推動了流域內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培養樹立典型,充分調動廣大群眾、農村基層組織和社會力量投入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4]。
2)堅持水土保持方針。始終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逐步建立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適應社會形勢發展。
3)依靠高新技術,提高科技含量。通過引進高新技術,廣泛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如小流域“金字塔”綜合治理模式、溝壑梯級治理開發模式和水土保持信息系統研究等課題成果的應用和推廣。
4)加大執法力度,注重監督管護。堅持預防為主,治管并重,加大了流域監管力度,極大地遏制水土流失的發生發展,鞏固了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成果。
1)治理速度緩慢,“兩工”取消后,人員難發動,大部分強壯勞動力外出打工,重點項目只由專業隊伍施工,影響治理進度。經多年治理,流域內仍有水土流失面積1 958.16 hm2,占流域總面積的86.43%,治理任務仍十分艱巨。
2)治理措施布局不合理,工程質量標準低,沒有形成完整的防護體系,部分地塊承包戶自主修建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減少水土流失,但由于各行其是,沒有統一的規劃理念,難以發揮措施的整體效應,且很多重點難點地段都沒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別是溝道治理滯后,由于連續多年大旱,已治理工程中的植被措施保存率下降,影響了水土保持工程整體效益的發揮。
3)資金短缺,投入力度不夠,且投入分散,補助標準過低,嚴重制約水土保持工作的大面積開展,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影響了治理進度。
通過太平河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使流域內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發揮措施涵養水源,蓄水保土效益,減少流入河流的泥沙;同時保護耕地資源,發展經濟林果業,科學開發治理荒山資源,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努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蘇長芳. 朝陽縣新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措施[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3(05):41 -42.
[2]袁學軍. 喀左縣姚洞子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探討[J]. 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4(03):46 -47.
[3]李君蘭. 建平縣水塘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布局[J]. 水利規劃與設計,2014(01):39 -43.
[4]王志偉. 彰武縣水土流失現狀及防治對策[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2(04):227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