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紅波
(遼寧省朝陽市凌河保護區管理局,遼寧 朝陽122000)
凌河位于遼寧省西部,是西部最大的河流,也是遼寧省最大的河流之一。凌河源頭分為南北兩處,南處位于建昌縣黑山附近,北處位于凌源縣打鹿溝,兩源交匯于大城子形成大凌河,全長397 km,流域面積2.35 萬km2,流域內年降水量450 ~600 mm,集中7、8月。年均徑流量16.67 億m3,流經碎屑巖、火山巖和黃土地區,含沙量達57 kg/m3,水土流失嚴重。
朝陽市地處遼寧省西部,是凌河流域上非常重要的工業城市。境內共有包括大凌河在內的4 條河流,其中大凌河朝陽段的總面積為12 963 km2,徑流量最大可達1.56 萬m3/s,最小徑流量為0.09 m3/s,平均年徑流量達8.82 億m3,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6.5549 億m3。
根據2010年凌河流域朝陽段的水質監測數據顯示,位于朝陽市境內的3個端面監測點中只有設置于南大橋區域的水質良好,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可以評定為Ⅲ類,而長寶渡口區域水質污染嚴重,各項指標評定低于Ⅴ類標準,章吉營區域同樣水體污染嚴重,水質指標評定為劣Ⅴ類,而朝陽市境內的凌河支流包括大凌河西支、第二牤牛河、老虎山河和涼水河等水體污染都非常嚴重,評定標準均低于Ⅴ類。
根據上述的數據表明,凌河水利工程在為遼寧省西部各縣市經濟造福的同時也為當地的水生態環境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以朝陽段為例,市區水資源匱乏現象日益嚴重,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人均占有量的25%,并且隨著凌河流域工業化的不斷發展,水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水資源的稀缺程度也將會更加嚴重。
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必然會對原有的河道加以改造,這就會對原有的水體及水文條件產生影響。
凌河保護區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也同樣如此,截流過程導致的壩址位置水流流速急速增加,截流完成之后上游河段的水流流速在水庫的調節作用之下流速減緩,河道出現人為因素作用下的斷流現象,這些都對河流原有的水動力產生影響[1]。
另外在水利工程的作用之下,原有的水文條件也同樣有所改變,上游河道水位較比自然狀態會有明顯的升高,而下游的水位則相對降低,流量、流速的穩定性也隨著人為因素的干擾而發生改變。
原有的季節性流量高峰也隨著人為的控制而變得平緩,水位落差也較比自然狀態有很大的減少,這樣對于水量的蒸發、滲漏以及循環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
除此以外,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大量的水體滯留在水庫之中,在經過長時間的與大氣熱交換之后,其溫度以及流態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不僅如此,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還對水質產生了影響,施工過程對于原有地貌的擾動以及施工過程垃圾的排放都會對水體造成污染,降低原有的水質。
人為的干擾還改變了河水原有的排污降解能力,由于水體在水庫中的囤積,水體原有的納污能力不斷提高,而降解能力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這就會導致水體渾濁度提高,從而影響整個河道的生態環境[3-4]。
根據諸多的調查數據顯示,水利工程區域的大氣溫度以及濕度、風速、降水等都與水利工程的面積有著很密切的聯系。
水利工程所在地上空的空氣透明度較比于居民區上方的空氣透明度要高出8% ~10%,并且比起陸地上空的紫外線輻射,水面上空也要高出30%。在溫度方面,水面上空的溫度也要較比于陸地上空低4~5℃,而濕度卻要高出10% ~15%。
另外水利工程對于季節性的溫度變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距離水庫越近,季節性溫度變化的幅度相對較小。
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水體生物的影響最為明顯也最為直接,由于水利工程的影響,水生生物原本適應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大壩的修建對于魚類的洄游產生嚴重的阻礙,這會對魚類的生活周期產生很大的影響,導致魚類原本的生活周期發生改變[5]。并且由于水庫的作用,水體流動性較弱,富營養化的問題比較突出,導致水中水生植物繁殖過度,進而影響水中氧氣的含量,這不僅會對魚類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困擾,同時還會改變原本的魚類種類,破壞了原有的食物鏈。
水利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會對庫區以及其上游和下游河道的泥沙轉移和沉降產生影響,進而導致生態環境發生改變[6]。
因為水利工程的作用,河道內的泥沙大量堆積,這必然會導致水體懸浮物含量增加,使原有的水體渾濁程度提高。
而對于上游的河道,同樣是由于水利工程的作用,其水位會有所抬高,但是水流流速卻會下降,水流挾帶泥沙的能力降低,這就導致水庫上游區域泥沙堆積,河床被不斷的抬高。
不僅如此,下游河道也會由于下泄水流泥沙含量的減少而被沖刷,久而久之在水庫及其上下游區段就會形成一個回水的三角洲,并且朝向水壩逐漸的升高。
有許多調查研究表明,水利工程與地震、塌岸、滑坡以及滲漏等不良地質災害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并且水庫蓄水的深度與地震強度系數有著直接的聯系,高度超過90m 的大壩,在地震時會表現出很高的震動級數,同時地下的震動也隨著水庫蓄水面積的增大而增大。
另外水庫岸邊的土體抗剪能力會隨著水位的升高而降低,汛期水位急劇升高,岸邊塌方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另外水庫內的蓄水由于流動減慢,其水質容易受到污染,也會對水庫所在地周圍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除此以外,水利工程建設需要以犧牲某一區域的土地為代價,周圍的居民要遷移,房屋和土地會被占用。另外在水庫建成之后,由于水位的升高,周圍的耕地會出現鹽堿化趨勢,而且會越來越嚴重,嚴重的還會成為沼澤地。
水利工程建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政府和國民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早在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水利工程行業義不容辭。
法律的約束是解決水利工程水生態環境影響的根本措施,只有將影響防護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負面影響才有可能逐漸消除。從水利工程的立項、審批、施工、運行的各個階段實行嚴格的環保設施審批,對于不符合或者沒有有效環境保護設施的水利工程堅決不予立項審批,在施工階段有關部門也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各項環保設施的建設給予監督,對于不符合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工程堅決不允許投入生產使用。這樣通過政府部門監管力度的提高,來確保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能夠降到最低。
在水利工程項目開始實施之前,要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制度化,以制度的方式來規范每一個工作環節,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為規劃和設計階段提供一個良好的參照。
首先要對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水質、氣候、土壤、水生生物等環境狀況進行詳盡調查,匯總調查結果之后組織有關部門及人員對工程建成后對于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預測,并根據預測結果形成評價報告,避免由于布局不合理而給環境帶來的難以消除的損害。
在水利工程建設的規劃階段,要在設計開始之前對工程項目所在地的水文資料進行詳細的搜集,勘測當地的地質條件,匯總形成資料供設計參考,并在此基礎之上對工程項目建成后對于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要進行綜合性的考慮。
確保工程建成后其運行的穩定性、防洪能力以及蓄水能力等,另外也要結合當地的地質條件,避免由于工程的建設而誘發地震,本著和諧發展的理念,為植物的生長以及動物的棲息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施工階段要建立相應的環保監測制度,并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對施工過程中生態環境的變化進行監測。
確保施工活動對于環境所造成的污染能夠始終保持在一個允許的范圍之內,并在此基礎之上實行崗位責任制,將環境保護的責任落實到各施工參與單位,提高監管力度。
在施工的后期階段,工程項目即將投入使用的階段,要在施工區域進行全區的綠化建設,對在施工過程中被破壞的植被要進行恢復,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搭配生物種類,維護工程建設區域的生態穩定。
另外對于環境保護設施要進行嚴格的驗收和試運行,確保環境保護設施與工程主體結構同時竣工,同時投入使用,對于環保設施未經過驗收或者是驗收不合格的工程堅決不進入使用階段。
對于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環境影響的防護除了以預防為主之外,還要加強動態防護工作,實施補償機制。
在水利工程建設以及運行期間,根據水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實施動態的補償,根據環境的變化情況有目的地采取措施,降低水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在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資金中設定生態補償機制資金項目,從根本上保證補償機制能夠得以實現。并且在水利工程運行期間,責成相關部門進行生態環境變化的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制定相應的補償計劃,報環境保護部門審批之后執行補償計劃。
水利工程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水利工程對于工程所在地生態環境的影響也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作為水利工作者應該對水利工程對于水生態環境的影響有一個充分的認識,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來消除水利工程對于工程所在地水生態環境的影響。
讓水利工程在為國民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盡量減少其對于水生態環境的影響,和諧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1]成遣,周林飛,張玉龍,王鐵良;遼寧省凌河口濕地保護區生態功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節水灌溉;2014(05):48 -51.
[2]具杏祥;蘇學靈. 水利工程建設對水生態環境系統影響分析[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07):8 -11.
[3]門玉華;李云生. 水利工程建設對水生態環境影響淺析[J]. 吉林水利,2014(07):55 -57.
[4]江南. 水利工程建設對水生態環境系統的影響及解決措施[J]. 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04):29,41.
[5]姜翠玲;嚴以新. 水利工程對長江河口生態環境的影響[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3,12(06):547 -551.
[6]程昌明. 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聯性探索[J]. 四川水泥,2014(1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