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娜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黑龍江省節水增糧行動(2012—2015年)實施方案
付 娜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文章通過對黑龍江省高效節水現狀,存在問題的分析,結合黑龍江省高效節水發展的支撐能力,闡述黑龍江省節水增糧目標、任務及總體布局,為黑龍江省 2012—2015年節水增糧實施提供依據。
節水增糧;2012—2015年;高效節水;保障措施
黑龍江省高效節水增糧行動實施方案發展的重點地區是全省西部地區,在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適度發展。
西部地區主要以松嫩平原為主,北及東北起自大、小興安嶺,南至松花江干流和吉林省,西與內蒙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及吉林省接壤,東以呼蘭河流域、岔林河及螞蟻河流域分水嶺為界。
西部地區總土地面積16.56萬 km2,占全省的36.4%。行政區包括哈爾濱市所轄的五常市、雙城市、賓縣、木蘭縣、巴彥縣和市郊區(含阿城區和呼蘭區)、齊齊哈爾市、大慶市、綏化市全部以及黑河市所轄的嫩江縣、五大連池市、北安市和伊春市所轄的鐵力市,共涉及 6個地級市的35個縣(區)市。耕地總面積797.2萬 hm2,占全省耕地面積的54%。
2010年 底 全 省 節 水灌溉面 積 達 到287.27萬hm2,其 中:節 水灌 溉 工程 面 積138.73萬hm2,節水措施面積148.53萬hm2。
在節水灌溉工程面積中,噴灌面積99.47萬 hm2,微滴灌面積13.33萬hm2,低壓管道灌溉面積1.07萬 hm2,水田渠道防 滲控制面積25.07萬 hm2。2011 年,發 展 灌 溉 節 水 面 積39.87萬 hm2,其中,渠道防滲4.87萬 hm2,噴灌24.13萬 hm2,微滴灌10.87萬 hm2,安排投資36億元。
推廣節水灌溉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項“革命性的措施”。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道路。
同時提出“十二五”期間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66.67萬 hm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的目標和任務。
2011年4月,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十二五”期間,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加快農業高效節水工程建設,加強工業和城市節水工程建設[1]。
加快農田灌溉渠道硬化工程建設,完成防滲襯砌渠道6 000 km,達到1萬 km,占全省渠道總里程的15%。
近幾年,黑龍江省大田噴灌、玉米膜下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快速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得到了當地政府和農民的認可,大面積發展的積極性很高;通過水稻控制灌溉技術推廣,水田凈定額大幅降低,高效節水技術取得較好成效,目前,在西部缺水和用水緊張地區推廣面積已達13.33多萬 hm2。
2011年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與黑龍江省水利廳合作,共建國家首批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工作站,為全省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提供對口技術支援,培養更多的基層技術人員[2-4]。
通過探索噴灌、微灌和膜下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模式,培植了甘南縣、克山縣、大慶市、安達市、青崗縣等高效節水典型。
移動管道式噴灌是主要的灌溉工程模式,占噴灌面積的62%,管理主體主要為各縣水務局抗旱服務站、村集體;其次是輕小型機組式噴灌,占噴灌面積的33%,管理主體主要為農戶;中心支軸式噴灌和絞盤式噴灌面積較少,僅占噴灌面積的 5%左右,管理主體主要為各縣水務局抗旱服務站、村集體或農民合作組織[5]。
滴灌主要類型是膜下滴灌,只有少部分棚室滴灌,管理主體主要為村集體或農民合作組織。
黑龍江省在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過程中,逐步實現了由小而散到集中連片,由節水示范到廣泛推廣。目前,全省已在1/3的地域范圍開展了場縣共建,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生產過程的不同環節,以各種形式實現了自愿互利合作[6-8]。同時,政府積極引導周邊農民,整合土地,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另外,通過深入實施農村綜合改革,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增強。
實踐總結出了大戶經營、聯合經營、股份合作、集體經營、龍頭企業基地化經營以及場縣共建等模式,強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現代化進程。
2010年 黑 龍江 省 實際 灌 溉 面 積 達 到406萬 hm2,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8%。西部地區耕地面積797.2萬 hm2,扣除受地形和氣象條件影響因素,可發展灌溉土地面積445.13萬hm2,2010年實灌面 積187.13萬 hm2,占可灌 溉 耕地 面 積的42.0%;東部地區耕地面積501.6萬 hm2,可發展灌溉 耕地 面 積 297.73萬 hm2,2010年 實 灌 面積190.6萬 hm2,占可灌溉耕地面積的64.0%;中部地區耕地面積167.87萬hm2,可發展灌溉土地面積86.4萬hm2,2010年實灌面積28.27萬 hm2,占可灌溉耕地面積的32.7%??梢姾邶埥‖F有耕地可發展灌溉的潛力巨大。
從全國來看,黑龍江省水土資源匹配較好,發展農業灌溉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農業灌溉可用水量除包含國境界河的二級區可用水量外,全省用水相對緊張的嫩江與松花江干流二級區農業灌溉可用水量為180億 m3以上,其中地下水可用水量為70億 m3,從區域平衡和項目區平衡結果來看,黑龍江省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水資源支撐條件較好[9]。
綜上所述,黑龍江省無論從政策扶持上、技術模式實踐上、經營管理模式的探索上和水土資源的支撐條件上,都為全面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提供了有利支撐。
根據節水增糧行動縣級水資源論證成果,規劃新增和改善89.87萬hm2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其中,新增和改善旱田高效節水面積84.69萬 hm2,新增旱田高效節水面積71.75萬 hm2,改善旱田高效節水面積 12.94萬 hm2。改善 水 田 高效節 水 面積5.18萬 hm2。
在旱田高效節水面積中,大型噴灌面積29.83萬 hm2(主要是中心支軸式噴灌),中型噴灌面積20.92萬 hm2(主要是絞盤式噴灌)輕小型噴灌面積17.65萬 hm2(主要是移動管道式噴灌),滴灌面積16.29萬 hm2(膜下滴灌面積11.14萬hm2,其它滴灌面積5.15萬 hm2)。
從全省西、中、東分區上,主要以西部地區為主。西部地區發展68.29萬 hm2,占 76%,其中,水田1.37萬hm2,旱 田 66.92萬 hm2;中 部 地區10.45萬 hm2,占11.6%,其中,水田1.38萬 hm2,旱田9.07萬 hm2;東部地區11.12萬 hm2,占 12.4%,其中,水田2.43萬 hm2,旱田8.7萬 hm2。
黑龍江省節水增糧行動實施方案(2012—2015年)項目總投資為 131.73億元,平均投資 977.21元。其中:大型噴灌(中心支軸式噴灌)投資66.68億元,平均投資1490.19元;中型噴灌(絞盤式噴灌)投資19.22億元,平均投資612.60元;輕小型噴灌(移動管道式噴灌)投資 13.56億元,平均投資512.39元;滴灌投資 20.86億元,平均投資 853.77元;水田高效節水工程投資 11.40億元,平均投資1467.67元。(以上投資不包括電力配套投資和旱田自動化信息化投資[10]。)
需配套輸電線路15 012 km,變壓器38086臺套,估算總投資38.10億元。
這部分投資由地方政府結合農網改造項目和利用部分整合資金自籌解決。
5.1 節水效益分析
本次規劃節水增糧行動的節水效益不僅得益于節水工程設施的建設,還得益于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和管理技術的改進。
共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9.97萬 hm2,其中,旱田84.69萬 hm2,采取噴灌、微滴灌等高效節水方式,水田5.18萬 hm2,主要采用“工程節水 +技術節水 +管理節水+信息化+水文化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節水模式,節水效率較高。項目建設后,與未實施高效節水相比,可節水總量9.13億 m3,平均節水量約63.5 m3。
5.2 增產效益分析
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實施后,根據典型區分析,糧食作物平均產量比實施前增加341 kg,增幅為103%,灌溉增長效益為 111.61億元。糧食增產為水利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的綜合效益,需在兩者之間進行合理分攤。根據規范及全國調研資料分析,水利分攤系數在0.50,根據本項工程建設前后平均增產糧食341 kg計算,工程總增產糧食46億 kg,水利工程分攤后增產糧食23億kg,增產效益 55.80億元。
5.3 節地效益分析
根據對高效節水灌溉增效示范典型區資料分析,各種節水灌溉工程可提高土地利用率。通過分析,各項節水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分別為:噴灌3.0%~7.0%,一般在5%左右;微灌3.0%~7.0%,平均約為5%;管道輸水1.5%~5.0%,一般為3%;渠道襯砌0.75%~1.5%,平均為1%左右。結合各種節水灌溉方式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貢獻,水田采用渠灌、旱田采用渠道(干、支渠)、管道(斗管、農管)相結合的灌溉形式時,最小可節約占地面積6 733 hm2;若水、旱田均為渠灌占地面積考慮,節水增糧行動實施后,不同的灌溉方式,推算節地面積可達1.17萬 hm2,其中:水田節地面積400 hm2;大型噴灌節地 面積 6 733 hm2,中 小 型 噴 灌 節 地 面 積3 333 hm2,滴灌節地面積1 267 hm2。
[1]呂巖.某項目水資源論證取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2(01):232-234.
[2]楊天宇.節水增糧行動對地下水開采量的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42(08):236-238.
[3]朱成立,張展羽 .灌溉模式對稻田氮磷損失及環境影響研究展望[J].水資源保護,2003(06):56-58.
[4]陳衛賓,邱林,胡清玲,曹玉升.灰色關聯決策在灌溉模式優選中的應用[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4(06):6-7.
[5]庾莉萍.陂塘:我國古代重要的灌溉模式[J].水利天地,2006(04):46.
[6]周和平,徐小波,安德祥.蓄流分離式灌溉模式研究與實踐[J].新疆水利,2008(06):13-15.
[7]張江輝,周和平,徐小波,姚新華.蓄流分離式灌溉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工程科學,2008(09):25-30.
[8]謝先紅,崔遠來.典型灌溉模式下灌溉水利用效率尺度變化模擬[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9(05):653-656.
[9]李壽聲,沈菊琴.水稻水、肥生產函數及優化灌溉模式[J].水利學報,1997(10):19-24.
[10]王學云,胡懷亮,張立新.推廣微集水 +節水灌溉模式促進貧水山丘區經濟發展 [J].河 南水利,1999(06):17.
Heilongjiang Province W ater Saving and Increasing Grain Action(2012—2015)Implementation Plan
FU Na
(Heilongjiang ProvinceWater Conservancy&Hydropower Investigation,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Harbin 150080,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gh efficient water-saving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combined with the ability to support efficient water-saving development in our province,the paper expounds the goal and task ofwater-saving and increasing grain,and the overall layout,it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saving and increase grain for 2012—2015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ter saving and increasing grain;2012—2015;high efficiency and water saving;protection measures
S274
B
1007-7596(2015)02-0009-03
2014-12-01
付娜(198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