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峰 吉林省長嶺縣草原工作站 131500
為了小尾寒羊安全越冬,養殖戶應在秋季著手準備越冬牧草的儲備。在草原上牧草進入枯黃期之前,即牧草營養價值最高時采集,晾干后馬上拉回垛好,以防雨雪淋濕。另外要充分利用農田里的玉米秸稈,玉米秋收后應馬上采割玉米秸稈。玉米秸稈完全風干后碼垛儲存。玉米秸稈可青貯也可黃貯。冬季每只成年羊至少應儲備干草300kg,同時青貯秸稈100kg。
雖然寒羊的產羔率高,但是其抗寒能力較綿羊差。為此,在冬季來到之時應及時維修圈舍或者新建寒羊圈。羊舍的大小應根據寒羊的數量而定,種公羊每只1.5~2m2、成年母羊每只1m2、育成羊每只0.6~0.8m2、羔羊為0.5~0.6m2、羯羊0.6~0.8m2、妊娠后期或哺乳前期母羊及其羔羊為2~2.5m2。維修和新修建羊舍應充分注意防寒保暖。圈舍頂棚保溫要好,墻壁要厚,無漏風,采光充足,圈舍通風順暢。一般情況下,成羊舍冬季溫度應達到0℃以上,產羔舍溫度應保持在5~10℃。羊舍應前后設窗,后窗不宜過大,以便于冬季封嚴。羊舍的門寬為2.5~3m、高2m。產羔室通風孔可設在屋頂或前墻上部,每300m2舍內面積設1 個通風孔。運動場應設在圈舍南面,面積應為圈舍的2~4 倍,羊舍應高出運動場0.5m,運動場圍欄高1.2~1.5m。
在霜期來臨之前應早出晚歸,穩走慢趕不抓羊,讓寒羊安靜吃草,先放高草,找草籽吃,然后再轉到二茬草場放牧,絕不能吃飽、跑遠、走瘦了。要控制羊群少走路、多吃草,每天放牧不少于10 個小時。秋末第一二場霜對寒羊有害,放牧時應晚放晚歸,不能頂霜放牧。如果茬地殘留糧食過多,放牧時間不可過長,放一會后應把寒羊群趕到草地放牧。寒羊群在豆茬地不可久留,防止吃豆類過多引起瘤胃臌脹。放完茬地不要馬上飲水。
冬季來臨天氣轉冷,寒羊熱量散失增加,母羊又處于妊娠期和產羔期,育成羊進入第一個越冬期。保膘、保胎和保成活是冬季放牧的主要任務。天氣好時放牧時間宜長,應早出晚歸,母羊群應在較近牧場放牧,頂風出牧,順風歸牧。放牧員應跟群放牧,讓羊群少走路、多吃草,放牧時間應達到6 小時,讓母羊逐漸適應寒冷天氣。種公羊、育成羊和羯羊放牧時也不能走得太遠。寒羊腿長不耐長距離奔走,應讓羊群少走多食。
冬季來臨,牧草枯萎,營養成分降低,更由于天氣轉冷,夜長晝短,放牧時間吃不飽,體熱消耗多,母羊正處于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單靠放牧滿足不了寒羊的營養需求。為了保證母羊產后有奶,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必須加強補飼。育成羊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期,為了保證種公羊為保來年配種,都要補充營養。補飼應從10月末或11月初開始,每天的補飼量應從少到多,根據寒羊膘情、生理狀態及牧草的品質而定,每天早晚各補飼1 次。
為了促進膘情,有條件時可再投一次夜草,補喂干草時間應遵照早晨早給、晚間晚給的原則,盡量縮短寒羊的空腹時間。長草沒有切碎的應設草架飼喂,切碎的干草應放入飼槽內,以防泥土和糞尿等污物混入。補飼精料時,應按照寒羊的營養需要比例配合,以豆類占精飼料的25%為宜,日補精料不超過200g。精飼料的補飼方法是出牧前和晚上歸牧后補飼。青貯飼料每天的喂量為1~1.5kg,分早牧前和歸牧后2 次飼喂。青貯料應放在飼槽內,不能撒在地面上。雪天、風天以及寒冷天氣應完全禁牧,轉到圈舍進行舍飼喂養,以防羊群走失或者凍死。
秋末冬初天氣變化無常,晝夜溫差大,又是傳染病的高發期,要做好寒羊的疫病防治工作。首先羊舍要保持通風順暢,勤起羊舍的糞便,保持舍內地面干燥清潔。羊舍地面每清除一次糞便后,應及時撒自家燒火后的草木灰消毒,每面墻壁噴灑來蘇水。及時注射各種疫苗。不喂發霉變質和冷凍飼草飼料,不喂冷水和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