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躍雙 劉 宇 張文峰
吉林省長嶺縣草原工作站 131500
身體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體質虛弱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較差,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很容易造成死亡,給養羊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失。
羔羊是指在母體分娩后到斷乳之間的羊。由于羔羊剛從母體來到大自然中,要人為地給予羔羊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保障其健康成長的最有力條件。同時,羔羊的培育是肉羊生產的基礎性工作,何以做好羔羊的培育工作至關重要。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點。
產羔前應根據母羊的配種日期算出母羊的分娩日期,在羔羊未出生前應將圈舍維修好,做到冬季保暖,夏季通風不漏雨。根據當地條件和自然狀況分出產羔圈和母子圈,每只羔羊占地1-1.5m2,雙羔羊占地2m2。在每個大羊圈中應隔離出2~4 個小羊圈,以利于體況不同的母羊隔開管理。羊舍地面絕對不能冷濕和通風不暢,應保持地面干燥。還要防止舍內潮濕,沿著墻根用木棒角鋼或水泥柱,以80~120cm 的高度作護墻帶。羊舍應保溫透氣,以免病菌滋長。產羔室冬季溫度以2~10℃為宜。
母羊臨產前應事先放進產圈。羔羊產出后,應先撕破胎膜,并用雙手握住羔羊的嘴,擠出口腔和鼻腔內的胎水和粘液,以利于羔羊呼吸,防止羔羊假死甚至死亡。羔羊可自動斷臍或人工斷臍,斷臍后可用碘酒消毒羔羊臍帶,無碘酒可用食用白酒抹在斷臍的部位,也能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人工斷臍應在臍帶距羔羊腹部6~10cm 處撕斷,將臍帶中的血向羔羊腹部方向擠壓,讓羔羊自動掙扎、鳴叫。將母羊乳房四周的羊毛剪掉,用溫水或高錳酸鉀液消毒,把母羊乳頭用毛巾擦干,擠出陳乳,待羔羊發出第一次叫聲時,母羊馬上會給予羔羊回聲,這種子鳴母應的現象,是母羊認羔的表現。為了母子哺乳方便,可在羔羊毛干后用顏色在羔羊和母羊身上同一部位打上母子號,并放入母子欄內。體質較弱的羔羊應帶上護臍帶,在產羔期間應注意防止羔羊凍、餓、壓、病等現象出現。羔羊不可吃乳過多、過飽。冬季應防風雪天氣的寒冷空氣侵襲母羊圈舍,注意圈舍的溫度變化,以及圈舍的空氣流動情況,及時通風。
母羊的初乳中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脂肪等營養物質和抗體,對羔羊具有輕瀉作用。羔羊及時吃到初乳,能夠及時排出胎糞,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強壯的羔羊在出生后10 多分鐘就能自行站起,尋找母羊乳頭,較弱的羔羊要人工輔助來尋找乳頭,以利及時吃到初乳。對于產雙羔的羊要注意,不能讓第一只出生的羔羊把初乳全部吃凈,要讓另一只羔羊也能吃到初乳。
新生羔羊從母體產出后,生活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羔羊在母體中是恒溫的,出生后溫度發生明顯的變化,此時羔羊調節自身體溫系統功能還沒有健全,所以舍內應該保持恒溫,而且要陽光充足、干燥、通風良好,衛生清潔。隨著羔羊和體重的增長,羔羊自身體溫調節系統功能逐漸完善。
隨著羔羊的生長和發育,以及母羊產乳量的下降,羔羊應盡早開食,以刺激羔羊瘤胃等消化器官的發育。羔羊生后10天即可設飼槽,用炒玉米面糊、胡蘿卜絲及草把等方法訓練羔羊早吃草料。在圈舍內一側設羔羊欄,只限羔羊自由出入,欄內放料槽,槽上安裝一橫桿防止羔羊進入飼槽內弄臟飼料。槽內要經常少放一些混合飼料,讓羔羊自由采食。1月齡羔羊每天補食精料200g 左右,日喂3 次。補食精料同時應補食優質干草及苜蓿草和胡蘿卜。羔羊圈內要設飲水槽,并經常洗涮保持干凈,以免引起羔羊下痢等疾病的發生。
羔羊應及早運動,以便增加羔羊的體質,增加抗病能力。羔羊生后1 周就要把羔羊從圈舍內趕到運動場中自由活動,增加光照時間。羔羊在半月齡以后,晴朗暖和的天氣要把羔羊趕出放牧,放牧時間逐漸延長。羔羊生后半月齡生長發育迅速,個別羔羊有食毛的怪癖現象發生。為了防止這種現象,需在飼料中加入礦物質,并在羔羊圈內設石粉鹽槽任其自由采食。發生食毛癖的羔羊應母子分群飼養,按時哺乳。
羔羊在4月齡時瘤胃功能基本發育完善,此時應完全斷乳,斷乳方法是在3月齡時把羔羊與母羊分離,逐漸減少吃乳次數,到4月齡時完全斷乳。對斷乳后的羔羊應每天補充蛋白質飼料,以保證羔羊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