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昱 嚴晶 孫志廣
功能性胃腸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組常見的慢性或反復發作性的胃腸道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咽、食管、胃、膽道、大腸、小腸、肛門的相關癥狀,常伴有焦慮、抑郁、失眠等功能性改變,無器質性病變。患病率為10% ~20%[1],約占專科門診的40% ~50%,主要發病機制[2]與腦—腸軸的異常、胃腸運動障礙、內臟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及腸道微環境失調等有關,現代醫學多對癥治療,缺乏明顯有效的治療方案。中醫根據主要癥狀將其歸屬于“痞滿”“反胃”“嘈雜”“胃脘痛”“腹痛”“泄瀉”“便秘”等范疇,認為氣是構成及維持人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百病生于氣也”“凡有余之病,由氣之實;不足之病,因氣之虛”,提出氣是FGIDs形成、發展、反復的重要致病因素。本文就中醫從氣論治FGIDs的基礎理論、臨床實踐、藥學研究等方面進行闡述,提高臨床療效。
氣,是構成人體及維持人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是FGIDs形成、發展、反復的重要致病因素。氣機通暢則臟腑功能協調,陰平陽秘,升降出入正常;若情致異常,寒熱失宜或他病影響,則氣不循常道,或升降失常,或出入不利,可變生他癥,產生痰、瘀等有形實邪。如《素問·舉痛論》曰:“余知百病生于氣也”“凡有余之病,由氣之實;不足之病,因氣之虛。”《脾胃論》云“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FGIDs病位在脾、胃、肝、腸,與肺、膽關系密切,病機總屬肝膽疏泄失常和或脾胃運化失司。如肝郁氣滯,則善太息、胸脅、少腹脹滿竄痛;氣逆于上,則頭痛、眩暈、暈厥;脾氣虧虛,多有脘腹脹滿,納少,食后脹甚,或饑時飽脹,大便溏稀;脾虛氣陷,則兼見脘腹重墜作脹,食后尤甚,或便意頻數,肛門重墜,或久瀉不止;胃氣虛弱,多納少痞滿,隱痛喜按;胃氣上逆,以呃逆、嘔惡、噯氣多見;小腸氣滯,不通則痛,腹脹腸鳴;大腸氣滯,則無帆舟停,大便秘結等。
FGIDs的氣病不外乎氣虛、氣滯、氣逆,“病之生也,不離乎氣;而醫之治病也,亦不離乎氣”,治法主要為補氣法、行氣法與降氣法。補氣法以補益生氣為主,重在補脾、肺之氣。行氣法以解郁散結為主,主散胃、腸、肝之氣滯。降氣法以下氣降逆為主,主降上逆之肝氣、胃氣。臨證組方常由理氣健脾和中類藥物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或行、或補、或顧及兼癥。
徐景藩教授認為,難治性噯氣以脾氣虛弱為本,氣滯濕熱為標,且與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密切相關,治療以理氣和胃降逆為先,藥用柴胡、蘇梗、厚樸、枳殼、白術、煨木香、檀香、佛手、刀豆殼、代赭石等[3]。丁霞教授強調氣機失調,尤其是脾升胃降功能紊亂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與復發的病理基礎,予香蘇散加減,從肝而治,和胃通降,效果顯著。藥用蘇梗、香附、清半夏、陳皮疏肝理氣和胃通降,柴胡、香櫞、佛手、玫瑰花等加強疏肝解郁功效,枳實、枳殼與柴胡相伍,升降氣機,兼脾虛者以太子參、茯苓、山藥、白術等健脾益氣,佐以消積導滯之品[4]。符思教授認為絡脈瘀滯,氣機不暢是功能性腹脹的關鍵病機,確立辛香通絡法為基本治法,自擬加味三香湯(木香、香附、藿香、焦檳榔、萊菔子、白豆蔻、厚樸、枳實、黨參、白術)治療。其中木香、香附、藿香為辛香之藥,具有散、開、逐、通、補等多種功效,在表能散,在絡能通,并引諸藥直達絡中,透邪外出[5]。單兆偉教授善用通降胃氣法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除加入肉蓯蓉、決明子外,必予萊菔子下氣通降,同時喜用炙黃芪、太子參、生白術等補氣健脾,配以木香、枳殼等理氣通降之品,以復“六腑以通為用”之功[6]。李培教授認為脾胃虛弱,運化失健是功能性腹瀉的主要病機,予七味白術散(四君湯加葛根、藿香、木香)以健運脾胃,化濕止瀉[7];白光教授則認為功能性腹瀉主要責之于肝脾,疏肝理氣佐以健脾益氣是治療大法,自擬解郁固腸湯(柴胡、香附、陳皮、砂仁、白術、白芍、茯苓、薏苡仁)療效滿意[8]。趙健[9]統計近20年有關腸易激綜合征的中醫期刊文獻,發現證候要素前兩名為氣虛與氣郁,其中證候靶點肝與證候要素氣郁組合的關聯藥物有白芍、陳皮、柴胡、防風、枳殼、木香;脾與氣虛組合的關聯藥物有白術、陳皮、黨參;胃與氣虛組合的關聯藥物有薏苡仁、黨參、山藥、砂仁、蓮子、白扁豆。肝郁脾虛證對應的藥物配伍為:四逆散加陳皮、防風、香附、佛手、郁金;脾胃氣虛證對應的藥物配伍為:參苓白術散加麥芽;肝氣郁結證對應的藥物配伍為:四磨湯(無人參)加柴胡、枳殼。
整體把握,辨證施治。組方納藥當在辨證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的年齡、性別所主的病理、生理學特點及藥性特點,靈活審慎。實者需運不補,避免實實之患;虛者當補慎行,勿犯虛虛之戒;虛而兼滯者,可寓補于行,行氣中加予補氣之品。理氣藥多辛香溫燥,易耗氣傷津,助熱生火,陰虛、氣虛者當慎用,或隨證配伍益氣滋潤之品。
氣血同病,治宜并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血多同病,組方納藥常需行氣、活血并舉,氣血同調[10]。如“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的香附可通行三焦,偏于疏肝理氣,為血中之氣藥,入血分而散瘀滯。若配伍轉走氣分、順氣散寒之烏藥,則直走下焦,行氣消脹,散寒止痛,氣行則厚重除。
多科結合,增強療效。臨床用藥當結合藥物化學、炮制學、藥理學等現代研究成果合理選擇,適當配伍以佐助藥性發揮,調和藥性之偏,達到方劑增效之目的。如肖開等[11]經數據挖掘后證明,補氣藥的基本化學成分為皂苷、糖類、揮發油、黃酮,其藥理作用除調節心血管系統外,亦具備改善中樞神經、鎮痛、抗應激、影響免疫、內分泌功能。研究認為陳皮對胃腸道運動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腸道平滑肌,或者是影響消化器官的分泌及拮抗Ach受體[12-13]。厚樸酚具備鈣離子拮抗劑效應,可抑制離體胃底大鼠及豚鼠回腸平滑肌的收縮,從而改善半固體食物的胃排空及腸推進活動[14]。由此可見,中藥的補氣和理氣主要是通過調節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實現的。
患者,女,58歲。腹脹痛伴腹瀉間作3年余,再發加重兩月。2014年4月19日初診,3年來患者時覺腹部脹滿,左側為甚,隱痛不適,食后為甚,時有惡心、噯氣,偶有反酸、口苦,腹瀉間作,緊張后尤甚,瀉后痛減。現大便日行3~4次,便質偏溏,納差寐安,舌苔白膩,質淡紅,脈沉細。查胃鏡示慢性胃炎,HP(-);腸鏡示慢性結腸炎。擬法疏肝理氣,健脾利濕。處方:延胡索15 g、炒白術10 g、炒白芍15 g、制香附10 g、烏藥 10 g、九香蟲6 g、白殘花10 g、炒陳皮10 g、炒苡仁30 g、煅瓦楞子 30 g、黃連 6 g、吳茱萸 2 g、仙鶴草 20 g、蒲公英20 g、六神曲15 g,7劑,水煎服。2014年4月26日二診:左側腹痛腹脹明顯緩解,納食增加,口干不苦,大便日行2次,呈糊狀,苔白膩,質偏紅,脈沉細。上方去吳茱萸,改黃連3 g,加麥冬10 g、葛根12 g,14劑,水煎服。2014年5月 10日三診:患者稍有腹脹隱痛,大便日行1次,呈糊狀,納、寐可,苔膩漸化,質淡紅,脈沉細。上方去九香蟲,加柴胡10 g、防風10 g,14劑,水煎服,藥后諸癥皆除。
按 患者為中老年女性,腹脹痛、泄瀉與情志、飲食變化相關,平素情緒欠佳,脾胃虛弱,土虛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故現腹脹痛、腹瀉等癥狀,結合苔脈,辨證為肝郁脾虛型,病性本虛標實,虛實錯雜。予延胡索、制香附、烏藥、九香蟲等疏肝理氣,白術、陳皮益氣健脾,白芍柔肝止痛,瓦楞子制酸止痛,黃連、吳茱萸降逆止嘔,六神曲健脾助運,仙鶴草、蒲公英、白殘花為治瀉常用之品。二診患者癥情改善,兼有口干不苦,守原方鞏固,去吳茱萸,黃連減量,加麥冬養胃生津,葛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三診以治本為主,原方去九香蟲,再加柴胡引經,防風舒脾瀉肝滲濕,共奏疏肝健脾圖緩之功。
從氣論治FGIDs是針對FGIDs病因病機的相本治法,從病因病機學角度阻斷FGIDs發生的根源、改善FGIDs發展的環境,同時通過適當配伍可兼顧不同類證,既除因又治證,證因互解,相得益彰。臨證中重視患者主觀感受,能較好地改善甚至根除臨床癥狀,優化生活狀態,提高生存質量,體現了中醫個性化的治療,對指導FGIDs臨床治療、提高FGIDs臨床療效及傳承與創新相關中醫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1] 韓麥,段麗萍.功能性胃腸病與精神障礙共病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22):1580-1582.
[2] 崔立紅,彭麗華,楊云生.功能性胃腸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5):488-491.
[3] 曹晶.徐景藩教授治療難治性噯氣驗案[J].中醫學報,2013,28(10):1475-1476.
[4] 王龍華,蘇澤琦,朱辰辰,等.丁霞教授從肝論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1):127-129.
[5] 占新輝,王微,符思,等.符思教授運用辛香通絡法治療功能性腹脹臨床經驗[J].河北中醫,2015,37(1):5-7.
[6] 鄭凱,沈洪.單兆偉運用“通降胃氣”理論治療脾胃病經驗[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3(7):20-22.
[7] 郭榮春,王娟.李培教授運用七味白術散治療功能性腹瀉經驗[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1):3-4.
[8] 雷麗芳,白光.白光從肝論治功能性腹瀉經驗[J].湖南中醫雜志,2015(1):28-29.
[9] 趙健.基于近20年中醫期刊文獻的腸易激綜合征辨證用藥規律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10] 吳嘉瑞,郭位先,張冰,等.基于關聯規則和復雜系統熵聚類的顏正華治療氣滯證用藥規律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9):837-839.
[11] 肖開,苗明三.補氣中藥相關研究[J].中醫學報,2014,29(5):718-720.
[12] 陳君,郭建生,王小娟,等.陳皮揮發油,水煎液對新西蘭家兔在體腸平滑肌的影響及體內血中移行成分的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6):1425-1427.
[13] 郭建生,陳君,聶子文,等.陳皮不同提取物對寒凝氣滯胃實寒模型大鼠的影響[J].中成藥,2012,34(6):1158-1160.
[14] Zhang WW,Li Y,Wang X Q,et al.Effects of magnolol and honokiol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remedies on gastrointestinal movement[J].WJG,2005,11(28):4414-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