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欣 浙江省臨海市雙港畜牧獸醫中心站 317000金 輝 陶臻輝 浙江省臨海市畜牧獸醫局 317000
豬瘟病的防治措施探討
蔡新欣浙江省臨海市雙港畜牧獸醫中心站317000
金輝陶臻輝浙江省臨海市畜牧獸醫局317000
臨海市的畜禽業以養豬為主,生豬年飼養量在42萬頭以上。由于散養的比例比較大,部分農戶對生豬疫病的防控意識淡薄,個別養豬場的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劑量不足、操作不規范,導致有的地方散發性豬瘟或豬瘟與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病例經常發生。所以,為了更好地做好豬瘟疫病的防控工作,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介紹了豬瘟的發病情況及防治措施與大家共同探討。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征為高熱稽留,呈敗血癥臨床病狀及細小血管變性引起出血、壞死和梗塞等病理變化。該病傳染性大,發病率及致死率高,感染豬抗病力降低,極易并發或繼發豬肺疫等其他疾病,如不及時控制可造成豬只大批死亡。
該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都可發生。自然狀態下只有豬和野豬感染發病,任何年齡、品種和性別的豬均可發病,病豬和帶毒豬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易感豬與病豬的直接接觸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急性暴發時先是少量豬發病,往往出現突然死亡。繼而病豬數量不斷增多,多數感染豬呈急性經過和死亡,如無繼發感染,少數慢性病豬1個月左右康復或死亡,流行終止。在飼養管理不良、豬群擁擠、接觸頻繁和衛生條件惡劣時,可引起該病的群發流行。
該病的潛伏期為3~10天,隱性感染可長期帶毒。根據病程長短和臨床癥狀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和隱性感染4種。病豬精神沉郁,體溫升高到41℃以上,呈稽留熱,食欲減退或廢絕,眼流膿性分泌物,可視黏膜發紅;病初便秘、后拉稀,便中混有惡臭、帶血的白色黏膜;全身發紅,耳尖、腹部、頸部及四肢皮膚有紫斑,指壓不褪色;公豬包皮有渾濁尿液,叫聲嘶啞,鼻孔流出漿液性或粘稠分泌物,個別豬鼻孔流出帶血泡沫。嚴重的呈犬坐式或張口呼吸,終因窒息死亡。
急性豬瘟呈現敗血癥變化,皮膚和皮下有出血點;淋巴結水腫、出血,呈現大理石樣變化,切面周邊出血;腎臟不腫大,呈土黃色,表面可見針尖狀出血點;脾不腫大,邊緣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全身漿膜、黏膜和心臟、肺、膀胱、膽囊、喉頭、會厭軟骨和扁桃體均可見出血點和出血斑,脾臟邊緣出現梗死灶;慢性豬瘟在回腸末端、盲腸和結腸部常見“鈕扣狀”潰瘍。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基本判斷為豬瘟,進一步確診需經實驗室血清學檢測。
該病無特效治療藥物,防治主要以免疫接種和綜合防控措施為主。
(1)嚴格豬場管理,做好平時的預防工作。加強生豬的飼養管理,提高生豬自身的抗病能力。建立消毒制度,開展經常性的消毒滅源工作,確保豬場的衛生安全。堅持自繁自養,實行全進全出制度,出運的生豬嚴禁運回豬場;外地購買的種豬必須隔離飼養30天后進行疫苗注射,確認無疫方可進場混群飼養。開展豬瘟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選用疫苗為豬瘟細胞苗、組織苗和脾淋苗等,仔豬25~30日齡首免,隔3~4周加強免疫1次。發生過疫情的場(戶)在(超前免疫)初生仔豬吮乳前先做一次免疫,母豬在仔豬斷奶后、配種前進行1次免疫,種公豬每年春秋兩季各進行1次免疫。
(2)發生豬瘟時的防控措施。發現疫情要迅速確診,并及時上報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立即采取措施隔離病豬和帶毒豬,封鎖豬場,并對所有病死豬、被撲殺豬及其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的飼料、墊料和污水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被污染物品、交通工具、用具、欄舍和場地進行嚴格消毒;限制人員出入,嚴禁車輛進出,嚴禁豬只及其產品及可能污染的物品運出。對豬場及附近尚未發病的豬只用豬瘟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每日2次用對豬瘟病毒敏感的消毒藥物嚴格消毒。沒有新增病例發生,徹底消毒10天后,經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審查驗收合格,方可解除封鎖,進行正常的生豬生產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