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惠星宏 張 亮
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163311
近年來,在肉仔雞的生產過程中常出現腺胃黏膜增生、腫脹、出血和壞死等癥狀,病雞臨床表現為消瘦、拉黑色或黃綠色稀便。目前關于腺胃炎的病理說法不一,筆者就此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與廣大同行商榷。
(1)非典型新城疫。病死雞腺胃乳頭及乳頭間有出血點,肌胃和腺胃間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肌胃角質層下有出血或潰瘍。該病通常發生在21日齡以上的雞,病雞精神萎靡,食欲減少或廢絕,飲欲增加,垂頭縮頸,翅膀及尾下垂,雞冠、肉垂呈紫色,眼半閉或全閉,呈昏睡狀;咳嗽,呼吸困難,鼻分泌物增多,伸頸張口呼吸并發出“咯咯”的喘鳴聲。口腔內有液體從口角流出,病雞甩頭或作假吞咽動作,嗉囊內空虛,有液體呈波動感,倒提時從口角中流出大量酸臭味的暗灰色液體;病雞排黃綠色、黃白色或綠色水樣糞便。
(2)傳染性貧血。胸腺萎縮是最常見的病變。胸腺呈深紅褐色,可能導致完全退化。病雞腿部肌肉有廣泛出血,肌胃和腺胃黏膜固有層出血。該病主要經垂直傳播,病雞表現為精神萎靡、虛弱、行動遲緩、羽毛松亂,喙、肉髯、面部皮膚和可視黏膜蒼白,生長不良,體重下降,臨死前有拉稀癥狀。
(3)淋巴白血病。剖檢可見實質器官尤其是肝、腎、卵巢和法氏囊有淋巴瘤。腫瘤病灶呈白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彌散性的,有時呈局灶性的。法氏囊切開后可見到小結節狀病灶,肝、脾顯著腫大。部分雞表現為腺胃腫脹和乳頭出血等癥狀。病雞消瘦,頭部蒼白,由于肝部腫大而導致腹部增大,用手指經泄殖腔可觸摸到腫大的法氏囊。
(4)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死雞尸體表脫水,胸肌和大腿肌肉常見條狀或斑狀紫紅色出血,翅膀的皮下、心肌和腺胃黏膜的乳頭周圍,特別是腺胃和肌胃交界處的黏膜有暗紅色或淡紅色出血點或出血斑。法氏囊是IBDV 靶器官,病變具有特征性,法氏囊因水腫而腫大2~3 倍、囊壁增厚3~4 倍,質硬,外型變圓,呈淺黃色;法氏囊明顯出血,黏膜皺褶上有出血點或出血斑,水腫液呈淡粉紅色。腎臟腫大,表面均勻分布小的壞死點。該病多發生在3~6 周齡雞,潛伏期2~3天,病程經過7~8天,典型發病群的死亡曲線呈尖峰式。患病初期癥狀可見有些雞啄自己肛門周圍的羽毛,隨即病雞出現腹瀉,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樣稀便。一些雞身體輕微震顫,步態不穩。隨著病情的發展,患雞飲食欲減退,翅膀下垂,羽毛逆立無光澤,嚴重發病時雞頭垂地,閉眼呈昏睡狀態,后期由于脫水嚴重而趾爪干燥、眼窩凹陷,最后極度衰竭死亡。
(5)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病。該病導致雞出現矮小綜合癥,通常由于1日齡雛雞接種了被該病毒污染的生物制品造成。該病主要侵害肝、脾、心、胸腺、法氏囊、腺胃、胰腺和性腺等,最早出現病變的是肝,特征變化是網狀細胞的彌散性和結節性增生。患雞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法氏囊嚴重萎縮并重量減輕。胸腺萎縮、充血、出血和水腫。嚴重者生長停滯。
(1)VA缺乏。如果是1 周齡雛雞發病,大多與母雞VA缺乏有關。病雞的喙和小腿部皮膚黃色消退,流淚,眼瞼內有干酪樣物,上下眼瞼粘連在一起,嚴重者導致失明。口腔黏膜有白色小結節或覆蓋一層白色豆腐渣樣薄膜,剝離后黏膜完整無出血潰瘍現象。嚴重缺乏時致使腎功能障礙,腎和輸尿管有白色尿酸鹽沉積。病死雞腺胃乳頭腫脹,肌胃黏膜易脫落。
(2)粗纖維缺乏。如果飼料中缺乏粗纖維,飼料在雞腺胃內存留時間太短,導致腺胃沒有食物的保護而被胃酸逐步侵蝕,造成腺胃損傷而引發腺胃炎。
(3)棉粕中毒。如果飼料中添加棉粕超過10%以上,長時間飼喂能夠導致肉仔雞排黑色稀便。剖檢病雞可見腺胃乳頭腫脹、肌胃出血和腸黏膜變薄。
(4)肉骨粉。如果肉仔雞飼料中添加不合格的肉骨粉,能夠導致肉仔雞發生中毒癥狀,拉稀,死亡。病死雞剖檢可見腺胃乳頭腫脹、出血和腺胃黏膜脫落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