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水晶 山東省章丘市畜牧局官莊獸醫站 250200
豬口蹄疫的診斷特點和預防措施
張水晶山東省章丘市畜牧局官莊獸醫站250200
豬口蹄疫病在畜牧生產中時有發生,尤其是秋冬季節多發。根據口蹄疫病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但是該病的臨床癥狀與豬水皰病、水皰性口炎和水皰疹極為相似,所以必須進行實驗室鑒別診斷才能夠確診。
口蹄疫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和秋季氣候比較寒冷時多發,尤以春秋季較為流行。該病呈急性經過,傳播迅速,常呈大流行性,但一般為良性轉歸。患病豬的蹄冠、蹄踵、蹄叉,口腔的唇、齒齦、舌面,乳房的乳頭和鼻鏡等部位出現類似米粒、黃豆或乒乓球的大小不等的水皰。剖檢病死豬,在心室中隔、心房與心室面可見灰黃色、灰白色斑點或條紋狀的變性壞死灶,大小不等、形狀不一,似老虎身上的條紋,故稱“虎斑心”。
豬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易感動物主要是偶蹄動物,包括牛、羊、豬等,人也可感染。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春秋兩季多發,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發病率較高。病豬感染后發熱,蹄部、口唇、鼻鏡和乳房等部位出現水皰,剖檢可看到虎斑心,仔豬感染后常呈急性胃腸炎或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口蹄疫的快速檢測是控制和消滅該病的前提,已經建立了許多檢測方法,主要有血清學診斷技術(包括補體結合實驗、中和實驗、凝集實驗、免疫擴散、沉淀實驗、免疫電泳技術、免疫熒光技術、放射免疫試驗和免疫電鏡技術等)、生物學試驗(包括動物實驗、雞胚接種和細胞培養)和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包括核酸雜交、等電點聚焦電泳、聚合酶鏈式反應及核酸序列分析等)。在這些方法中得到普遍認可、并且廣泛應用的有補體結合實驗、間接血凝試驗、瓊脂擴散實驗和中和實驗。
近年來隨著PCR技術的不斷成熟,該技術在檢測FMDV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展。該方法特異性好,檢測靈敏度高(其理論值為一個病毒粒子的核酸)。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檢測活病毒核酸,也能直接檢測滅活的核酸片段。樣品可以是水泡皮,也可以直接用扁桃體、淋巴結、脊髓、肌肉、蹄冠和皮膚等組織,這是免疫學方法無法替代的。但是目前PCR尚未在檢疫中推廣應用。RT-PCR和DNA序列分析相結合進行病毒核酸序列分析是最具權威性的分析毒株異同的方法,這種方法也可用于FMDV的遺傳變異分析并用于流行病學調查。1987 年Beck等人將歐洲當時FMDV爆發中分離的10株流行毒株與20年前分離并作為疫苗毒株的9株病毒VP1基因序列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除個別毒株外,其余分離株均同疫苗毒株關系密切,因而大多數歐洲爆發的FMD并不是外部傳入的,大部分可能是由福爾馬林滅活疫苗滅活不徹底引起的。如果要在歐洲根除而不僅僅是控制FMD,首先應嚴格禁止使用傳統疫苗。從1992年起,原歐共體內所有國家已統一暫停使用傳統的FMD疫苗。
秋末冬春季節加強對豬圈的保溫措施,豬圈和運動場定期嚴格消毒。常用的消毒液為高錳酸鉀摻醋混合噴灑,也可用火堿溶液噴灑。加強與當地獸醫部門聯系,及時獲得疫情反饋信息,提前注射疫苗防疫。常用的是豬強毒滅活疫苗或豬用乙型弱毒疫苗,用量和用法按照使用說明書。特別提出的是,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須與該地區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否則沒有效果。疫苗最好注射2次,間隔期為3個月;注射疫苗時,先按照說明用量注射1頭豬,一小時后觀察無異常表現時再對全群豬(或整窩豬)注射。預防注射要堅持一豬一針(頭)。注射完畢后對針筒和針頭等用百毒殺消毒液泡2小時,并高溫煮沸后再用清水漂洗后備用。
參考文獻:
[1]楊春華.王強.王毅.左端華.豬口蹄疫的診斷及其綜合防控.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7—8):12—16.
[2]殷震.劉景華.動物病毒學[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380—400.
[3]俞志成.豬口蹄疫的防治.2001年第5期《養殖技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