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雅俗之辯與現代漢語書面語的發展

2015-03-23 04:48:25劉斯奮譚運長
粵海風 2015年1期
關鍵詞:白話文語言文化

劉斯奮++譚運長

現代漢語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說,1919年開始的白話文運動,是漢語從雅到俗的一大轉折的話,那么,到了網絡時代的今天,這股俗化的潮流已有一種狂瀾之勢了。挽狂瀾于既倒,需要“反俗復雅”。

母語是像母親一樣神圣的

譚:你在前不久于廣州召開的世界華文文學高端論壇上,發表了一個講話,提出現代漢語寫作需要“反俗復雅”,引起熱烈的討論。人們意識到,目前漢語寫作的某種低俗化、粗鄙化、暴力化的傾向,已是十分嚴重,讓熱愛母語寫作的人士痛心疾首。本民族的語言,對于用語言進行思考、閱讀、寫作的人來說,是和母親一樣神圣的。我們稱自己的國家為“祖國”,稱本民族的語言為“母語”。而現在的情形是,我們這位“母親”,已被她許多不肖的子孫,往她身上潑了許多臟水,把她的形象徹底地扭曲了。她已不再端莊、典雅,倒象一個沿途罵街的“潑婦”。所以,“反俗復雅”的提法,無疑是具有強烈的現實性的,漢語寫作低俗化的現狀,很多人都是感同身受。然而,恐怕也有人對此感到有些疑慮。第一,目前漢語寫作的低俗化,也許只是暫時的、偶然的現象,不具有規律性,換句話說,也許不值得我們從學術的角度進行討論。第二,語言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就是約定俗成,在這里特別適用黑格爾的一句話,“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漢語寫作低俗化的現象,假如是具有規律性意義的話,那它也是合理的、必然的,那么,所謂“反俗復雅”,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只怕很難實現。

劉:認識與討論這個問題,需要有一個歷史的眼光。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七十多年,是中國歷史的大變局。這個變局從短時段來看,是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不過,就長時段而言,則是一次文明的涅槃。是已經落后于世界的中國農業文明,憑借鴉片戰爭的契機,向先進工業文明開始艱苦卓絕的轉進。這種文明轉進,除了在經濟、政治、軍事引發一系列變革之外,文化也無法置身其外。五四運動前后,我們這里掀起了一場席卷全國的新文化運動,就是這種演變的結果。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最重要事件之一,則是白話文開始勃興,并最終取代文言文成為主要的通行文體,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這種轉變,無疑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并非僅僅由于當時一批提倡者,發表了一通現在看來不免過于偏激的言論所能實現的。事實上,僅僅過了一百年,新興的現代漢語迅速大行其道,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無論是詩歌、小說、還是散文,都已經成了白話文的天下。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成為我們今天通用的現代漢語,不管你贊成不贊成,喜歡不喜歡,都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而且,總的來說,近百年來,現代漢語寫作主動積極向西方學習,加上引進和推行西方教育方法和體系的結果,的確徹底地打破了中國文化的原有格局,改變了許多傳統的觀念,極大地開闊中國人的視野,也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這一點是不能否認,也不應抹殺的。

文言文的雅與白話文的俗

譚:聽你講到這里,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我們今天許多倡導傳統文化的人,他們腦子里“傳統”的概念,就是指古代文化,具體地說,就是“五四”之前的文化,而把“五四”新文化排斥在傳統之外,這大概不是一個歷史的眼光。的確,“五四”新文化的基本精神,與古代文化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有些甚至是根本性的。但是,既然這是我們民族文化自身發展選擇的結果,它必然要成為我們文化肌體的一部分,并與古代文化結合在一起,成為供后人傳承與發展的新傳統。我們今天的文化境遇,存在一個大問題,就是新文化與舊文化之間的分裂。如果將民族文化的整體比喻為一個人的人格的話,今天,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中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某種人格分裂的狀況。當我們傾向于新文化的時候,往往認為舊文化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應當全盤否定。而有時我們又傾向于舊文化,認為新文化從根本上割斷了與舊文化的血肉聯系,幾乎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自殺。今天,任何一個理性的中國人,大概都意識到:舊文化,就是與我們近5000年文明史聯系在一起的古代文化,是奠定我們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本,盡管需要在新時代里調整、轉換、改革,卻無疑不能否定,事實上,古代文化的某些基因,已經在我們的血液里流淌著,想否定也是否定不了的。另一方面,我們也清楚地意識到,由“五四”先驅開創的新文化,尤其是其中科學、民主、理性的基本精神,是我們民族在現代社會的立身之本,并且也是我們民族文化在面臨時代變革之際自我選擇的結果,并非自殺,而是一種“涅槃”。以舊文化否定新文化,既不現實,也不歷史。既然如此,我們又怎么能夠避免新文化與舊文化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矛盾、沖突、分裂呢?大概只能寄希望于時間老人了。但在根本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至少我們可以有一個清醒的意識:新文化是舊文化自身發展的結果,是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面對這兩部分文化因素客觀存在的矛盾、沖突,當代文化人的職責與使命,就是加以融合、鍛造,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使我們的后人不再需要經歷我們今天這樣的文化人格分裂。

劉:具體到語言問題上,我提出“反俗復雅”,就是希望對現代漢語進行一種深入的融合與鍛造。一百年前“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如此規模巨大而且深刻的一場變革,我們必須看到,其既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沒有失誤。特別是就文化來說,其中的成敗得失,仍舊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就白話文的寫作而言,檢視近百年來的成果,不難發現,時至今日,雖然也產生了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出現過若干具有影響力的文學家,但真正杰出的作品,那種充分地體現一個時代的精神訴求,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能夠讓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都能從中獲得豐富的審美享受、深刻思想啟迪以及前進力量的作品還屬于極少數。即使有些作品能轟動一時,其實并不意味著就是“高峰”,它的轟動效應,往往只是由于適應了某個時期人們的欣賞心理,引起了共鳴,等到人們的心態、認識改變了,效應隨之消失,甚至很快被人遺忘。整體來說,與古代的輝煌成果相比,現代漢語的寫作目前還是處于初級階段,還遠算不上巨匠輩出,名作如林的高峰時代。這其中或許存在著眾多的原因,而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我想,就是以白話文為發端的現代漢語,其發展的歷程,就時間來看,還很短暫,只有百來年,根本無法與文言文的源遠流長相提并論。而就在這近百年的時間里,還有許多曲折、失誤。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漢語寫作的發展,現在也許還處在一個不斷辯誤、試錯的過程中,所以才會出現前面所講到的那種低俗化、粗鄙化、暴力化的狀況。從這意義上說,認為其不具有規律性的意義大概也是對的。但是,我們還需看到,通俗化本身就是當初白話文運動的根本方向,所以以白話文為發端的現代漢語,走向低俗化也可以說是一種邏輯的必然。正因為如此,我提出“反俗復雅”,就是希望對這個“俗”的發展勢頭來一個反撥,因為其發展得過頭了。而我們古代通用的文言文,是具有源遠流長的“雅”的傳統的,某種程度地回歸漢語的“雅”傳統,就是希望現代漢語的發展,不要逸出傳統,一味地走俗化的道路,而要融合到漢語書面語(就古代而言就是文言文)的基本精神氣質之中去,真正成為漢語書面語傳統之河的一部分。只有到了這個時候,現代漢語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成熟,我們民族思想與文學的高峰才能夠真正來到。

譚:你講到文言文的雅與白話文的俗,這的確是兩個對立的傾向,而我們今天要做的,大概就是要調和這種對立,將二者鍛造到一個整體之中去。現代漢語由雅轉俗,是有其歷史的原因的。其中一個重要的關節,就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轉變。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當文化權利要求從少數社會精英轉移到全社會大眾手中的時候,這里當然就要產生雅語言向俗語言的轉變,由此我們也就能夠更清晰地看到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歷史必然性。文言文的確是一種雅語,不僅文雅,而且典奧,是與當時的口語相區別的書面語形式。在文言時代,不管是在文字刻在甲骨上,作為祭祀用語的上古時代,還是文字刻在竹簡上、寫在布帛上的中古時代,還是出現了紙張與活版印刷的近古時代,讀書寫作都還是一件很不容易,只能掌握在少數社會精英手中的特殊權利。因為,就算所有的技術手段都已不成問題,對這套文言文語言規則的熟練掌握與應用,也需要一個漫長的習得過程。伴隨五四新文化運動而來的現代社會,一個最基本的傾向,就是平民化、大眾化,文化權利必須轉移到全社會大多數人手中,正是源于這一歷史潮流的涌動,仿佛只是在當時一些先驅者登高一呼之下,白話文就很快登上歷史舞臺,只用了幾年時間,便迅速取代了文言文。白話文與文言文不同的特征,最明顯的,就是:一個是俗語、口語,一個是雅語、書面語。白話文,用當時的話說,“是引車賣漿者流”的語言,是通俗易懂,無需學習的“大白話”;而文言文,卻是需要依賴相應的文化積累才能掌握的,使用起來十分不便。在當時,白話文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不僅在于方便,而且還能更加具體、生動、活潑、真實地表情達意。文言文是一套書面語,由于存在著一些規則、套路,表達起來雖然看上去很美、很雅,其實卻常常與真實的對象并不一致。比如說,文言書信,當然是很文雅的,可是由于有大量的套話、客氣話,層層疊疊地加在上面,有時我們很難得知寫信人的真實的思想感情了。

劉:你說的這些,說明了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俗語言取代雅語言的合理性。然而,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白話文的歷史使命,不是在其登上歷史舞臺那一刻就結束了,恰恰相反,她要成為子孫萬代普遍應用的一套語言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目前的情形來看,其現狀不能說是完全令人滿意的。開啟于一百年前的白話文運動,固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和巨大功績,但無可諱言,對文言文過于徹底的排斥和摒棄,卻使漢語寫作走上了一條舍雅求俗、棄精取粗之路,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在一百年當中,中國文學作為語言現象,是一個不斷俗化、不斷把文學語言降低為現實語言的流程”。 白話,作為一種民間的流行語言,在具有天然活潑的生命力的同時,也具有不少粗鄙、惡俗,甚至暴力的表述傾向。白話文運動在勝利推進的同時,也為這種語言暴力打開了放縱之門。事實上,在某個特殊的歷史階段,這種暴力化、粗鄙化甚至發展到了駭人的狀態,端莊的舉止、高雅的談吐、優美的文辭成為批判對象,美德遭到踐踏,人格日趨卑下。暴力語言與暴力行為結合,曾經給全社會帶來巨大的劫難。推行市場經濟以后,政治化的狂熱暫時消退,隨之而起的拜金熱潮又驅使文化轉向媚俗。大量的垃圾文字如垃圾食品那樣毒害著民眾。在網絡時代,點擊率成了衡量文字的最高標準。網上流傳的文字,低俗化的傾向尤為嚴重,鬧嚷嚷的痞子式的狂歡,沒來由的語言群毆,黃段子、灰段子、黑段子的熱擊,熒幕充斥著大量的污言穢語,連學者、教授的微博爭辯,也粗野得如同潑婦罵街,古人那種即使絕交也口不出惡言的風范,于今再也不復見了。語言的墮落,也就是文化精神的墮落,這也直接間接地對漢語寫作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并蔓延到題材的選擇、表達的方式和價值的判斷。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深重的憂慮和高度的警覺。為此,我有必要呼喚一種“反俗復雅”的寫作風氣。大力提倡向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學習,大力繼承和推崇“尚雅”的傳統,以抵御和反擊當前這股泛濫肆虐的惡俗潮流。

現代漢語書面語的形成與偏誤

譚:你說到的這些現象,是如何出現的?我覺得值得深思。回過頭來看,白話文草創時期的一、二十年,成績其實是十分喜人的。那時候,一方面,本民族的口語,在寫作應用的過程中,得到提煉,成為現代漢語書面語的一種新傳統,既保留了口語的親切化的特點,又與文言文(特別是明清小品文)文雅、優美的精神氣質相契合。另一方面,引入西方語言,通過翻譯、學習大量的西文經典,將其語法規則應用到漢語寫作中去。這就又形成了現代漢語的又一傳統,其特點是,句式比較長,語素之間互相修飾與限定,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與邏輯性。這種邏輯性強的特點,在我們文言文的傳統里是較為缺乏的。那時人們說中文強于抒情,西文強于說理,大概就是從這個角度來說。總之,從本民族口語發展出親切化的特點,從引入西方語言發展出邏輯化的特點,形成規范、典雅的現代漢語書面語,這就是那時一大批現代漢語文體家作出的重要貢獻,而他們創造的新傳統,一直影響了迄今近百年的漢語寫作。在由這兩股源頭形成的傳統之河里,許多文體家都貢獻了活水,我們可以開出一個長長的名單來。屬于口語傳統的,從廢名、沈從文,到汪曾祺、賈平凹。屬于西語傳統的,從巴金到王蒙,再到王小波。而稱得上大師意義上的文體家,當然應該是能夠融合這兩股源頭的,一個是魯迅,一個是朱自清。魯迅將白話文寫作文學化,使白話文達到文言文曾經達到過的真誠、崇高、典雅的美感力量。而朱自清,則創造了敘事抒情親切、自然、平易、優美的現代漢語。在現代漢語文體家的名單里,大概還需要加入幾個并不以文學家著名的名字,如顧頡剛、馮友蘭的學術文體,如顧準、王元化的思想文體。我覺得這里特別需要提到王元化,他的文體,宏遠博大,精深謹嚴,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水乳交融,可以代表現代漢語書面語近百年的成熟度。看看漢語寫作在這些名字那里曾經達到的高度,再看看漢語應用在我們眼下千瘡百孔的現實,真要令人感慨與痛心。毋庸諱言,在中國大地陷入戰爭、經歷革命和社會動蕩的時代,暴力語言也曾經大行其道。而當市場經濟潮流席卷而來,躲避崇高又成為流行一時的思想,語言應用也頓時自我矮化、低俗化。而在眼下,網絡時代的語言,更將語言的暴力化、低俗化、粗鄙化的傾向推到了極點。網絡語言是一種“不在場”的交流,相比于口語,還要更加不受約束。如果說,發端于口語的白話文,相比于以前的文言文已經是由雅入俗的話,網絡語言由于應用過程不受約束,其低俗、粗野就發展到肆無忌憚的程度了。如果說,這種傾向僅僅存在于網絡上的交流,這大概為害并不太大。問題是,語言的應用不可能局限在一個封閉的盒子里,網絡語言的這種傾向,已經深入地侵入到口語,甚至書面語的領域了。而且,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想的媒介,民族語言的低下傾向,必然導致民族思想的整體滑坡。所以,現代漢語的發展,在經歷了近百年的由雅入俗之后,現在必須來一個撥亂反正,實現反俗復雅。我理解,你所提倡的“反俗復雅”,并不是回到文言文時代,而是回到現代漢語書面語的傳統,回到由魯迅、朱自清等人所開創的純正、規范、優美的道路上去。

回顧舊傳統,回歸新傳統

劉:當然,正如魯迅說人不能拔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我們也不可能回到文言時代。但是,文言文的精神氣質,這種語言背后所代表的那種思想、風度,以及那種文化理想與審美品位,我認為,卻可以成為我們反俗復雅過程的一種資源。要知道,一個民族整體的文化,就是建立在這些東西上面的,這些就是我們的文化基因、血脈。你剛才講到的現代漢語書面語的傳統,如魯迅、朱自清的語言,之所以能夠成為傳統,我看就是因為說到底還是繼承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與血脈,而不是相反。我認為當前的漢語寫作,不管詩歌、小說、散文,乃至一切其他藝術,都必須認真解決和始終堅守住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理想。一個民族的審美理想,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制高點。只有站在制高點上,才能真正與別人分庭抗禮。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理想就是孔子從中庸之道出發所提出的“詩教”,其中的“溫柔敦厚”觀念被后世運用到文藝創作及批評領域中,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的審美原則。例如寫詩,中國傳統觀念認為,太憤怒或太悲傷時都不適宜做詩。因為會“失之大怒其辭躁”;而悲傷過度,則會撕心裂肺,寫出來的詩都不會好。所以主張“長歌當哭,要在痛定之后”。這與以執著的宗教信仰為基礎的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西方藝術主張憤怒出詩人,以激情之極度發揮,揭示之窮盡形相,表現之繁復淋漓為最高境界。用一個不盡貼切的比喻來說,就是中國文化是“包子”文化,什么都包在里面,而西方文化則是“比薩”文化,什么都擺在表面。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審美理想。孔子的中庸之道,簡單概括有三點:一是在差異中尋求平衡,避免“過”與“不及”;二是“用中”,即孔子總結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三是“中和”。“詩教”的審美追求就是表現在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及中和之美上。《禮記·中庸》認為:喜怒哀樂之情尚未表現出來時,謂之為“中”;表現出來后又能順應自然,符合節度,則為“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人追求的最高理想。若能達到不偏不倚、盡善盡美的中和之境,天地就會各得其所,萬物也會生生不息。“中”與“和”在這里成了宇宙的最高秩序與法則,因此把握住了“中和”,也就把握住了道。這種觀念在審美表現上,則是推崇“溫柔敦厚”,注重含蓄內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樂而不淫,以理節情。這是中國人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實踐之后所形成的審美理想。它在精神內涵和表現形式兩個方面,造就了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獨特風貌和韻味,并以其精深博大居于人類文化殿堂的前列,散發著恒久的魅力。我認為當今的漢語寫作——其實其它藝術品種也同樣,在經歷了一百多年與外界的交匯融合之后,有必要重新明確自身的定位,在藝術表現的獨特性上與西方乃至其他國家民族的寫作拉開距離。而只有認識并守住我們自身的傳統審美理想,才能使我們的作品顯得眼光獨到,別具襟懷,與他者大異其趣,才會在世界范圍內重新贏得應有的尊重和地位。

譚:你說的中庸之道與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我理解,是提出了一個從文言文時代的審美理想吸取資源,建立現代漢語書面語的標準的問題。的確,所謂“反俗復雅”,什么是俗?什么是雅?就是說,我們心目中的現代漢語書面語,他的標桿在哪里呢?我覺得,“雅”的含義,一個是正,就是符合規范與節度;一個是美,就是符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審美理想。中庸之道,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是“正”;溫柔敦厚,告訴我們什么是“美”。在當前漢語寫作的實踐中,我覺得有許多作品,從整體的文學成就來說,也許都還很不錯的,但是如果用正與美的標準來看,卻并不能說是雅的。比如,王朔的語言,我覺得就算不得“正”,他是邪氣十足的;莫言的語言,算不得“美”,顯得有些粗野。雖然他們在當代文學領域得到的評價都很高。我覺得,在這里,需要將對文學整體成就的評價與對語言形式與文體特征的評價區分開來。說到莫言,他是現代漢語寫作領域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這是對他整體文學成就的肯定。但是,如果人們將他的語言與文體作為標準,給習作者模仿、學習,卻恐怕會是個災難性的結果。

劉:是的,這里有一個教育的問題。現代漢語書面語,與口語不一樣,更與網絡語言不一樣。后者大概是不需要特別的學習的,但是真正的書面語,卻總有其內在的法則、規范,需要學習。前面說過,現代漢語的發展歷史還不到一百年,目前還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那么,我們究竟拿什么樣的作品給后來人學習呢?我想這里至少要注重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回顧”舊傳統;這里說的舊傳統,就是指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們民族曾經高度成熟的書面語,里面的精神氣質,在我們建立現代漢語書面語的時候,是屬于基因性質的,不可丟棄的東西。學生學習漢語的課程,應該適當增加文言詩文的比重,使之能夠充分感受、領略文言文的精神氣質。現在人們逐漸意識到所謂“國學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人提出讓中小學生“讀經”。其實讀經倒是大可不必,聽說現在有教育工作者提出在中小學推廣“解字國學”,這顯然就比讀經要好。從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角度出發,讓孩子們從小感受到漢語的魅力,使之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他們日后的寫作,我認為是構建現代漢語書面語必須要補上的一課。你剛才講到白話文草創時期的一、二十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那時候的寫作者,基本上都是具有相當的文言文修養的。第二,就是“回歸”新傳統。新傳統,就是“五四”白話文先驅們建立的現代漢語書面語傳統。學校的漢語教育,應該以負責任的態度,從近百年的現代漢語歷史中,精心選擇具有文風、文體價值的作品,供學生學習。這里必須清楚,學習文風、文體,與全面了解作家的文學成就,是兩回事。比如你剛才講到的王朔、莫言的作品,就不適宜進入中小學生的課本。總之,應該有一批教育家、語言學家、文學家共同組成專家組,專門研究中小學生的語文教育問題,從古今中文經典作品中選擇、確定范文,建立起現代漢語書面語的標本。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是百年大計,應該是最“保守”的,不應當趕時髦。中小學語文課本一旦確立,就應當以立法的形式定下來,不能變來變去,讓學習者莫衷一是。

猜你喜歡
白話文語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史海
中學時代(2020年6期)2020-11-11 14:49:53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白話文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學生《紅樓夢》閱讀
紅樓夢學刊(2019年6期)2019-04-13 00:44:34
誰遠誰近?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胡適妙解白話
做人與處世(2015年4期)2015-09-10 07:22:44
近現代媒介的功能如何由黨見本位轉向民意、輿論本位——以白話文運動為轉折點
新聞傳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日本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欧美成人一级| 久久女人网| 欧美亚洲第一页| 久久香蕉国产线|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国产毛片基地| 免费高清a毛片|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男女男精品视频|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9啪在线视频|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67194亚洲无码| 亚洲最新在线|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选自拍| 成人福利在线看| 欧美a在线看|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综合色88| 欧美日韩午夜|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啪啪|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19p|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 国产va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一线天|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黄色网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青青操视频在线|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欧美精品导航|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日本三级精品| 麻豆a级片|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