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健 曹寶全 付闖 劉暢(大連石油儲運項目管理部, 遼寧 大連 116000)
作為儲存原油的基礎設施,油庫更應該在管理工作中加強安全管控。盡管絕對安全不現實,但是相對安全絕對是油庫可以實現的,這就需要在油庫的管理過程中,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規避風險的發生。
從概念上來講,風險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的結合。一般而言,風險理念通常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風險分析、風險評價和風險處理[1]。風險分析就是以終極安全為目的,專業人士根據科學、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對某一體系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和嚴重性進行預先的分析和評價估量,并結合已有條件,為制定基本防護措施和安全管理流程提供科學的依據。風險評價是根據風險分析和既有條件,確定該風險是否在體系可承受范圍內。第三層次風險處理就是在正確、科學地做好風險分析和評價之后,制定出風險到來時監測、接受、回避、轉移、減輕和控制風險的最優方案,用最少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安全。
(1)油庫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夠強 雖然在口頭上和生活中,每個人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落實到工作中時,有些油庫工作人員就失去了應有的安全意識。環視當前油庫的總體情況,有些油庫工作人員并沒有樹立堅強的安全意識,他們并沒有將油庫的安全管理工作放到一個重要的高度,沒有真正學習油庫安全管理知識,也沒有掌握油庫安全管理常識,這樣的弊病就會導致油庫出現安全事故后,工作人員不能及時采取措施來消除危害。
(2)油庫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義 在目前的油庫管理工作中,很多企業以利益為先,而對安全工作只進行表面上、形式上的關注,并沒有真正落實到基層管理之中,無法真正起到加強油庫安全、規避風險的作用。在部分企業的油庫安全管理工作的整體系統中,領導階層不深入了解油庫的工作流程,只是從書面上了解理論知識,對于油庫實際情況則只聽信基層人員的匯報,這樣極易導致領導階層的決策錯誤,最終引發油庫風險。
(3)油庫硬件設施存在風險 審視截止到目前的多起油庫安全事故,大部分事故的首要原因都是與設備設施有關的。設備設施因素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設備老化后企業沒有及時更換,另一種是企業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對設備進行安全監測,這兩種情況都導致油庫設備設施硬件超出了使用年限而導致風險增大。這種情況下,油庫不僅會對企業帶來不利影響,還會對企業周邊人們生活造成重大危害。例如,一旦油庫的油罐、閥門或管線出現老化和損壞,出現漏油的現象,就會使周圍居民處于火災、爆炸事故的安全隱患之中,很有可能導致極其嚴重的后果。
(1)宣傳教育,強化油庫工作人員安全意識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從油庫上層決策人員到基層工作人員,其中很多人安全意識較差。因此,對油庫進行安全管理首先要從提高人的安全意識開始。一方面,油庫決策人員應放下身段,走向基層,在基層實踐中學習真正的油庫管理經驗,向基層工作人員傳授自己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油庫要定期舉辦安全教育培訓,對員工進行安全管理思想教育,結合具體事例敲響他們心中的警鐘,讓員工切實認識到油庫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對油庫安全管理不僅是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
(2)做好油庫設備的檢查、維護工作 油庫的工作大多依賴機器設備進行,因此對油庫設備設施的檢查和維護工作極其重要。油庫應設立專門的檢查維護部門,設置專人專崗進行設備的檢查和維護,培養專門人才專門進行設備保養,做到設備出現問題時能夠盡快發現、及時上報、盡早維修,設備超過使用年限時能夠及時更換,以便排除油庫管理工作各個環節的安全隱患,即便有事故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就得到排查并得以糾正,保證油庫設備處于正常運作的狀態,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3)制定并完善油庫的安全管理制度 科學、合理、嚴格的制度是保證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油庫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如此。目前我國的油庫安全管理制度還不夠健全,亟需進行完善。因此,國家及各層面要制定并完善相關的油庫安全管理制度、規范和流程,用制度來約束油庫工作人員的行為,以規避風險。同時,在制度制定后,要強化監督工作,確保油庫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制度進行油庫管理。
總而言之,油庫是涉及到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基礎設施,在管理中必須重視安全問題,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不放過一絲一毫可能的風險因子。近年來,有一些油庫發生了爆炸事故,這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旦油庫出現安全問題將會對整個國家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造成物力、人力、財力的損失。因此,各級管理主體必須適當引進風險管理理念,加強管控力度,提高油庫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定期進行油庫安全評價,真正做到油庫安全的事前預防。
[1]王本剛,劉朝東.關于對油庫安全管理的研究與探討[J]. 化工管理,2014,(11).
[2]解建安,曾順鵬,雍岐東.基于風險理念的油庫安全管理[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