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征(大慶油田采油一廠,黑龍江 大慶 163001)
油田開發工程是對已探明的油田項目進行生產性試驗操作,在綜合研究的過程各種肯定油田的價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石油系統發展逐步進入高水平管理階段,從過去傳統的粗放式開發進入了精細化、細節化和節點化管理階段。導致這一轉變的原因,除了國內油田開發工程項目管理體系日漸成熟之外,與社會的倒逼影響也存在密切關系。
尤其在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速度日益提升,國內汽車工業成為刺激和促進石油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滿足需求,國家一方面加大對原有油田的開采力度,另一方面不斷地尋求新的供需資源。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需要通過細致控制管理,才能夠提升油田開發工程的品質。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也不斷傾向于科技創新。
在現階段的石油系統中,產能是最關鍵也是最基本的內容,是石油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規劃中的重點控制對象。綜合我國石油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歸納出重要的節點進行控制,將漏洞填補起來,便于企業自身的監督和考核,也可以滿足市場及社會的需求。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石油企業為了實現與國際先進石油企業的同等水平,亟待針對我國油田開發工程進行改造更新,而這一要求也是以往沒有出現過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石油企業滿足的是社會基本職能,即主要以滿足國家目的為自身的目標,而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并不重要,因此對技術管理、成本控制等諸多問題一概不理;而在目前的形勢下,即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石油企業的產能問題,影響到了社會大范圍的工業生產體系,因此油田開發工程的重要性大幅度升級。
總地來說,在油田開發工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關聯制約因素,以下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討論。
成本、效率、安全、產能等多方面的問題匯集在一起,對石油開發工程的系統體制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制度的建立和執行已經不僅僅是石油企業管理部門的問題,也是整個石油體系的職能體現;由于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涉及到大范圍的產業變動,嚴格地說,油田開發工程系統體制的范圍是很廣的,如研發、生產、協調等多部門之間的控制,也包括人力資源、調度部門、銷售部門等參與行為。
在整個系統體制中,沒有任何一個是絕對的主導者,但每一個節點都可以成為問題的主導者。對其中的合理性進行分析,主要是對石油開發工程的方法、實際需要進行研究,這項工作需要對出現的問題設置模型和優化指標。
油田開發工程的作業范圍如何界定,這涉及到的是油田開發工程方向以及領域的問題。眾所周知,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在全球都有廣泛地分布,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蘊含量不同;這種以陸地作為參考對象的石油儲量探明勘測,是常見的油田開發工程認知方式。
但隨著陸地油田產能下降、開采難度提高等原因,石油企業就需要轉變戰略思想,向新的方向和領域邁進;近年來,海洋石油發展的速度較快,成為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巨大潛力領域。
作為油田開發工程新方向、新領域,海油開發并不是一項新鮮事物,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已經有國家開始了相關地嘗試和開采工作。但這種工作都是集中于淺海地區(400米以內);而深水地區(400-1500米)和超深水(1500米以上)的石油開采作業面臨著新的技術挑戰,但也是一個未來發展的領域。
在油田開發工程管理中,盡管我國石油企業正在逐步擺脫“粗獷型”的模式,但距離“精細化”的模式還有較長的一段距離。
當前石油開發工程管理模式主要以產能為前提,這就導致在生產資料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也造成在石油開發工程管理中的問題節點過多。石油產能固然重要,但確保產能的方式方法也同樣重要,大量的開采與大量浪費同時存在,甚至是對資源掠奪式、破壞式的開采方法,并不能夠提高油田工作的質量和效益水平。
“精細化管理模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前提是改變參與者的固有觀念,從日常的細節出發,貫徹始終。
近年來,中國經濟已經逐步從穩定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新問題的出現。這些問題反映在產業方面,就要求社會各項產業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相對應地,石油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出產業之一,所面臨的問題更多。油田開發工程是石油企業所面臨的第一步工作,它的情況好壞、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未來的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
[1]劉永遠.價值工程在油田開發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2010,07:17-21.
[2]龍開放,陳丙.油田開發工程投資估算方法[J].天然氣經濟,2006,02:54-55+80.
[3]熊兆軍,徐強,趙霞.油田開發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9,04:76-77.
[4]盧海達.試論油田地質特點與開發對策[J].科技與企業,2014,20:73.
[5]蔣其凱.略論油田開發地質學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J].自然辯證法研究,1985,0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