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富順縣環境監測站,四川 自貢 643200)
氨氮在水中主要是以游離氨或銨鹽(NH4+)的形式存在,兩者的濃度比取決于水中的pH值。當pH值偏低時,銨鹽的比例較高[1]。反之,游離氨的比例較高。氨氮的主要來源是生活污水中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機物生成的產物,以及冶金、煉焦、化肥、化工等工業廢水,農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氨氮的重要來源之一。
氨氮作為水質監測的常規項目,準確測定監測水質中的氨氮含量,有助于真實的反應被監測水體的水質狀況,評估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對加強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文主要探討了pH和水樣存放時間等因素對水質監測中氨氮測定的影響。
氨氮測定結果受pH影響很大,不同pH條件下測定的氨氮結果將會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李蘇杭[2]對pH值的影響做了初步探討,分別采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溶液對采集的泉河河水水樣進行pH值調節,然后在同樣的條件下測定不同pH值水樣中氨氮的濃度值。研究表明,當水質pH為6.93、8.72或者10.1時,氨氮的濃度分別為1.71、1.72和1.72。表明當水中的pH值由中性變化為pH=10左右的堿性條件下時,對氨氮的測定結果幾乎無影響。但將水質pH調為3.05或者1.75等酸性條件后,水中氨氮的測定結果分別是1.09,1.00。與在堿性條件下測定的氨氮結果的相對誤差分別是36.6,41.9。
由此可以看出,水中pH值將極大的影響氨氮的測定結果,水質由堿性變化為酸性后,氨氮測定結果將逐漸變小[3]。所以,在實驗室分析中,需將水樣的pH值調至中性或者堿性(pH=10)后再進行氨氮的測定,如此才能得到有效的監測數據。
水樣的存放時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氨氮的測定結果。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不同濃度氨氮的測定結果呈現出不同變化趨勢。
袁博[4]等人研究了水樣存放時間對氨氮測定的影響。研究中,選取了三種不同濃度的水樣作為研究對象,氨氮濃度分別為 2.246(水樣一,地表水)、7.616(水樣二,地表水)和 0.153(水樣三,地下水)。分別在7d內對上述水樣中的氨氮進行測定。測定結果表明,水樣一和水樣二中氨氮數值是隨著水樣存放時間逐漸增高;水樣一中氨氮數值由2.246(1d)增高到2.881(7d),相同的,水樣二中氨氮數值由7.616(1d)增高到9.196(7d);而水樣三的變化趨勢卻相反,氨氮數值由0.153(1d)增高到0.105(7d)。由此可以看出,地表水中氨氮的變化趨勢是隨著水樣的存放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的,而地下水卻是隨著存放時間的增加而減少的。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很多,比如水中氨氣的揮發、氨離子的交換吸附作用等都會對水中氨氮濃度造成影響。但究其主要原因,應為水中微生物在不同氧條件下對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作用。在好氧條件下[5],氨氮可能被硝化細菌氧化,生成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而在厭氧條件下,水中亞硝酸鹽又會被還原為氨。對于地表水,在采樣之前完全暴露于環境空氣之下,水體中溶解氧量大,水樣采集后,水樣被儲存于采樣瓶的較小空間中,隨著存放時間的推移,水體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活動將水樣由好氧變為厭氧,反硝化細菌將水體中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轉化為氨,從而使水中氨氮濃度增加。而對于地下水,因其常年深埋與地下,其水中溶解氧和微生物都比較少,在采集水樣時,與空氣有一定的接觸,致使水中溶解氧增加,硝化細菌大量繁殖,在此條件下,硝化細菌將氨態氮轉化為硝態氮,使水中氨氮濃度降低。
綜上,在實驗室分析中,為準確測定水樣中氨氮的濃度,需盡快對水樣進行分析測定,最好是在采樣后24h內完成測定[6]。
水質pH值嚴重影響著氨氮的測定結果。在對水樣進行氨氮項目的分析測定前,應首先將水樣的pH值調至中性或者堿性(pH=10),如此,才能夠獲得符合監測要求的氨氮值。
水樣存放時間對氨氮的測定也有較大的影響。對于地表水而言,水中氨氮濃度值是隨著水樣存放時間的增加而增高的;而對于地下水,則呈現出相反趨勢,即水樣存放時間越長,氨氮濃度值越低。所以應盡量在水樣采集后24h內完成氨氮的分析測定。
綜上所述,為了正確反映被測水體中的氨氮的濃度值,真實反映水體的污染狀況,應首先將水樣pH值調至7-10,并于24h內完成測定。
[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編委會.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4版[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276-283.
[2]李蘇杭.測定水中氨氮有關問題的探討[J].北方環境,2012,24(04):176-177.
[3]鈕冀平.不同溫度pH值對氨氮濃度的影響[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3,19(06):48-49.
[4]袁博,單彩霞.水樣存放時間對氨氮濃度的影響[J].水質監測,2013,12:60-61.
[5]劉暉.氨氮測定中的影響因素[J].煤炭化工,2013,36(04):135-137.
[6]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水監測規范、方法標準》.水質氨氮的測定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