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瓊,張天順,魯紹坤,王 毅,李正風
(1.云南農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01;2. 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云南 昆明 650231)
云產卷煙品牌導向型煙葉原料基地單元建設初探
羅麗瓊1,張天順1,魯紹坤1,王 毅2,李正風2
(1.云南農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01;2. 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云南 昆明 650231)
對云產卷煙品牌導向型煙葉原料基地單元建設進行分析,指出基地單元建設過程中存在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基地單元基礎管理不到位、合作社建設不到位、基地單元煙葉不能滿足工業需求、工業參與單元建設深度不夠、基地單元建設面臨拐點等問題,并提出了加大基地基礎設施投入、強化煙葉生產基地管理、促進基地單元驗收工作、加強工商研合作、推進煙農專業合作社建設等促進基地單元建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品牌導向;原料;基地單元
隨著國家煙草專賣局“532”“461”品牌發展戰略的提出,云南中煙卷煙品牌結構不斷提升?!坝裣薄ⅰ霸茻煛?、“紅塔山”、“紅河”作為云產卷煙四大重點品牌發展對象、國家十大香煙品牌之列,對煙葉原料數量、結構、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優質特色的煙葉原料是保障云產卷煙品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物資,品牌導向型煙葉基地單元建設是系統構建云產卷煙原料保障體系的重要戰略。圍繞“原料供應基地化,煙葉質量特色化,生產方式現代化”的煙葉基地建設要求[1],以云產卷煙品牌對煙葉原料的需求為導向,分析云南煙葉基地建設現狀,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旨在為提高其煙葉生產水平和質量,穩步推進云產卷煙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1.1 基地單元內涵
品牌導向型煙葉基地單元是指地市級煙草公司根據工業企業卷煙品牌原料質量特色需求,將煙葉風格特色、生態環境基本一致的區域劃分為煙葉生產、收購、調撥的基本單位,制定一個生產技術方案,執行一套業務流程和標準,服務一家卷煙工業企業[2]。煙葉基地單元建設能從本質上改變過去“煙區種什么工業企業就買什么”的現象,真正為市場所服務,為卷煙工業企業服務,通過規?;N植、集約化經營、專業化服務、信息化管理及基礎設施建設,生產出卷煙工業最滿意的煙葉原料,最終實現煙葉生產減工、降本、提質、增效,實現煙葉輕松、規范化生產和優質煙葉原料的持續穩定供應[3]。
1.2 基地單元建設原則
品牌導向型原則:以高檔卷煙品牌原料為導向,提高對基地單元的品種、種植、收購、調撥等方面的導向力度,不斷提升原料品質,突出原料特色,增強原料保障能力。
合作共贏原則:堅持工商研“平等協商、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原則,開展品牌導向型原料基地建設,形成合作共贏的現代煙草農業資源整合模式。
突出重點原則:突出原料特色,優化區域布局,在穩定現有基地單元的基礎上,開展品質特色鮮明的品種研究和基地單元的建設工作。
2.1 煙葉基地建設類型
云南中煙原料基地由紅塔集團和紅云紅河集團兩大集團所轄煙葉基地構成,基地分布在昆明市、紅河州、曲靖市、保山市、文山州、玉溪市、楚雄州、大理州、昭通市、普洱市、臨滄市、德宏州等12個地州的41個縣區共76個基地。2014年已建成40個原料基地單元,在建36個原料基地單元。12個為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及煙葉基地單元兩位一體,2個為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基地,62個為煙葉基地單元。四大品牌煙葉基地建設類型及種植面積統計如表1所示。基地中對應紅河、云煙、紅塔山、玉溪品牌計劃采購量分別為:2 500、78 670、73 800、40 475 t。
按照國家局煙葉資源配置方式改革的相關要求,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把原料供應基地化作為深化煙葉資源配置方式改革、提高原料保障水平的重要任務,積極開展基地單元建設。截至2014年,云南省共建設國家局煙葉基地單元223個,涉及13個種煙州(市)、76個縣(市區),種植面積266 667 hm2,調撥煙葉551 000 t,對口全國21家工業企業(不含黑龍江工業公司)、24個卷煙品牌,占2014年全省煙葉收購計劃的61%,占云南可調撥資源總量的68%左右。
2.2 煙農專業合作社
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高度重視煙農專業合作社建設,把推進煙農專業合作社建設作為提升云南煙葉整體水平、轉變煙葉生產發展方式的重要措施,積極開展探索實踐,加大政策研究應用,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規范管理水平。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組建各類型合作社1 651個,入社煙農71.8萬戶,其中:綜合服務型764個、占46.3%,入社煙農51.3萬戶;單一服務型691個、占41.8%,入社煙農13.7萬戶;互助種植型159個、占9.6%,入社煙農5.5萬戶;經營種植型37個、占2.2%,入社煙農1.2萬戶。
3.1 基礎設施投入不足
按照國家局基地單元基礎設施要求,要實現每個單元基礎設施全配套需投入資金9 505萬元(云南實際投入5 883萬元),由于全省年度建設單元較多,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資金需投入45億元左右,建設資金和項目計劃不能滿足需求。同時,由于年度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基地單元規劃建設時間不一致,再加上一些山區、半山區基地單元原有基礎設施配套很少,進一步增加了基礎設施建設難度。
3.2 基地單元基礎管理不到位
近年來,云南省新建基地單元逐步向山區、半山區轉移,種植面積較為分散,部份單元涉及3~6個鄉鎮,無法達到“一站四線”的要求。同時,部分基地單元未能按照基地單元建設工作規范中關于管理崗位、技術崗位和操作崗位的要求進行分類設崗、按崗考核。
3.3 合作社建設不到位
在基地單元建設過程中,部分基地單元沒有建立合作社,即使已建立的合作社多數也是空殼,沒有正常運行。涉及多個鄉鎮的基地單元,以基地單元為單位組建合作社難度大,難以有效發揮地方黨委政府在組織領導、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由于扶持渠道不暢、建設資金不足等原因,導致多數煙農專業合作社育苗設施、農機具、烤房等可經營資產配套不足,難以開展有效服務,產生盈利少,發展后勁不足。部分合作社由于規范管理差、服務價格偏高,導致煙農認知和歸屬感差。合作社薪酬偏低,難以吸引、留住社會能人參與合作社建設。
3.4 基地單元煙葉不能滿足工業需求
按照國家局關于基地單元原料供應基地化要求,對口工業企業基地煙葉調撥數量比例必須達到80%以上。但由于多數工業企業對部位和等級結構要求較高,單個單元所產煙葉不能滿足需求,隨著煙葉生產計劃的逐年縮減和基地單元數量的逐年增加,想通過調劑煙葉滿足等級、部位的調撥要求將難以為繼。
3.5 工業企業參與單元建設深度不夠
部分工業企業沒有與基地簽訂長期框架協議和單元建設年度合作協議。多數工業基地建設人員嚴重不足,只能在全國范圍內做到分片區落實人員,達不到國家局關于三師人員在不同生產環節全程駐點參與基地建設的要求,難以保障品牌、基地、人員、技術、管理、質量、考核等工作落實到位,部份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工業企業建設基地單元僅為穩定調撥量而進行“圈地運動”,不能根據品牌原料需求和基地煙葉風格特色提出并落實相對應的生產技術方案和工作措施,缺乏工業主導性。
3.6 基地單元建設面臨拐點
截至2014年,云南省223個國家局基地單元煙葉調撥量已占全省可供調撥資源的68%,其中,10家工業企業在云南省的基地煙葉調撥量已達到調撥計劃的90%左右;7個種煙州(市)基地煙葉調撥量已占可供調撥資源的80%左右。隨著國家局嚴控規模政策的實施,云南省可供調配的資源還將被進一步壓縮,今后新建基地單元的空間越來越小。同時,按照國家煙草專賣局煙葉資源配置方式改革方案關于工商雙方簽訂五年協議的規定,從2010年初到2014年底,第一輪基地建設已經到期,部分基地單元將面臨重新調整的問題。
4.1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
靠手工、簡單工具勞作的傳統煙草農業已經無法應對煙葉生產工種煩雜、工序多、技術嚴密的要求,基礎設施薄弱制約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經濟收入的增加。加大苗棚、烤房、煙水工程和煙草農業機械等基礎設施投入,基礎設施補貼要落實到戶,不斷提升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等環節專業服務水平,積極拓展移栽、施肥、采收、運輸等環節服務,著力構建覆蓋全程的專業化服務體系,扎實推進煙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設施化水平[4]。
4.2 強化煙葉生產管理
根據國家局提出的“一對一”工作要求以及云南中煙“屬地管理、分片負責”的原則,結合人力配置的實際情況,對煙葉基地單元實行片區化、單元化、站點化的“三級基地管理”模式,推行項目農藝師跟蹤、質檢師把關、復烤師監督、采購師監管的“四級質量控制”模式,以有效提高煙葉基地單元煙葉質量與品牌的符合度。
4.3 嚴格基地單元驗收
嚴格按照國家局基地單元評價驗收標準,對新建基地單元建設規劃、工作方案制定、三化建設內容及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嚴格考核,并根據煙葉收購調撥計劃,放緩或停止新建基地單元。立足現有單元,全面開展“回頭看”工作,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對設施配套不足、各方參與建設程度不夠、管理水平跟不上、煙葉質量不能滿足工業需求、未能達標的基地單元,建議國家局取消資格,實現優勝劣汰。
按照云南中煙4個品牌卷煙對原料的需求,對兩紅集團現有的原料基地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及煙葉與卷煙品牌的符合性進行綜合評價,將符合生產4個卷煙品牌所需原料的區域篩選出來,對于符合兩紅集團需求的區域,通過與省煙草公司協商,報省政府批準確定,將不符合兩紅集團需求的區域從基地中置換出去,然后,不足部分在兩紅集團省內現有基地之外選擇符合條件的煙區補充進入基地。
4.4 加強工商研合作
工商研合作是煙葉基地單元建設的基礎[5]。 工、商、研共同開發,宣傳貫徹標準化生產,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完善服務體系,提高煙葉質量,生產的煙葉才能更加符合工業企業的需求。工業企業根據云產卷煙市場需求,制定年度指定原料需求的中長期規劃;商業企業根據需求指標開展生產與收購工作;科研單位根據品牌原料質量要求,制定針對性的試驗示范項目方案并組織實施,同時負責對工商共同制定的煙葉生產技術方案進行審定,并提供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4.5 推進煙農專業合作社建設
煙農專業合作社屬“龍頭企業(煙草公司)依托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既要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又具有主要為煙葉生產提供專業化服的特殊性[6]。煙草公司對煙農專業合作社主要提供指導、扶持、監管作用,煙農專業合作社主要開展統一育苗、統一機耕、統一植保、統一烘烤和統一分級工作,充分發揮煙草公司協調指揮、專業合作社具體分工實施職責。依托工業的技術、管理理念、品牌導向和資金等優勢,工商聯合幫扶,整合各塊資源,解決合作社可經營性設施配套不足、資金缺乏、技術力量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做活合作社,將合作社建設成為工業深度介入基地單元建設的平臺,聯系工業、商業和煙農的紐帶。
自2009年國家煙草專賣局提出基地單元建設規劃以來,云產卷煙品牌導向型煙葉原料基地單元建設正有序推進。按照國家煙草專賣局基地單元建設工作規范和評價驗收標準,2010~2013年,云南省累計建設基地單元173個,其中當年驗收不合格單元35個、占20.2%;驗收合格單元88個、占50.8%;驗收優秀單元50個、占29%。煙葉基地單元建設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局的相關精神,就能逐步實現由“有什么煙葉,配什么樣的卷煙”到“有什么樣的配方要求,生產出什么樣的煙葉”的轉變[7]。以品牌發展為目標,圍繞“原料保障上水平”的主要任務,堅持圍繞品牌抓原料,通過有效的全程參與、深入介入,將煙葉質量、特性需求有效地傳遞到煙葉生產環節,并建立兩者之間的鞏固和改進機制,著力提高煙葉質量的符合性和煙葉的保障性,鞏固提升云南煙葉對品牌貢獻度,逐步提高原料煙葉在省外卷煙品牌生產中的使用率,為卷煙品牌發展奠定扎實的原料基礎。
[1] 陳偉明. 煙草商業企業科技創新途徑研究[J]. 廣東農業科學,2009,(8):325-327.
[2] 王 林,吳風光,黎妍妍,等. 品牌導向型煙葉基地單元綜合評價體系研究[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391-394.
[3] 俞杏珍,秦鐵偉,張忠新. 煙葉基地單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13,(35):13763-13764.
[4] 劉 波,趙瑞娟,張 煒. 以基地單元建設為載體加快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步伐[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3):113.
[5] 胡必勝,周治寶,張文梅,等. 煙葉基地單元建設工商研合作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4):345-346.
[6] 楊偉平,文志強. 煙農專業合作社發展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分析[J].新經濟,2015,(2):81-82.
[7] 袁 松,周文圣,張 捷.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參與——湖南中煙煙葉基地單元建設啟示[J]. 湖南煙草,2011,(2):44-46.
(責任編輯:夏亞男)
Preliminary on Yunnan cigarette brand oriented tobacco raw material base unit construction
LUO Li-qiong1,ZHANG Tian-shun1,LU Shao-kun1,WANG Yi2,LI Zheng-feng2
(1.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PRC 2. China Tobacco Yunnan Industrial Co. Ltd. R&D Center, Kunming, Yunnan, 650231, PRC)
This study analyzes Yunnan cigarette brand-oriented tobacco raw material base unit construction, fnd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ase unit construction process such as under-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low-quality base unit basic management, poor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the base-unit tobacco leaves below the demand of industry, inadequate-depth industrial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 construction and the base unit construction facing a turning poi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e unit such as increasing th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tensifying the tobacco leaf production base management, promoting the base unit acceptance check work,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with commerce and research, and building up tobacco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se unit construction and tobacco production in Yunnan.
tobacco; brand orientation; raw material; base unit; Yunnan
S572
B
1006-060X(2015)08-0144-03
10.16498/j.cnki.hnnykx.2015.08.043
2015-07-02
云南中煙工業責任有限公司滇煙工科[(2013)494]
羅麗瓊(1988-),女,廣西平果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煙草農業及工業生產。
李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