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應急防控與管理
王曉蘭
關鍵詞:埃博拉病毒;出血熱;應急防控;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51
作者簡介:王曉蘭,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100069,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收稿日期:(2014-08-11;修回日期:2014-12-14)
埃博拉(Ebola)病毒是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河命名,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于絲狀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熱,截至2012年,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病毒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埃博拉病毒疫情自2014年2月在幾內亞暴發以來,已經迅速蔓延至利比里亞等其他3個西非國家,這是自1976年該病毒首次在剛果出現以來最嚴重的1次。因此,積極有效地做好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
防控,對降低病死率、減少并發癥、保障公眾健康與生命安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現將防控管理工作經驗總結如下。
1醫院總動員
我院作為北京市傳染病應急醫療救治基地和一級應急醫療救治醫院,在發生埃博拉病毒出血熱應急疫情時,負責接收北京市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確診和疑似病人,并向其他醫療機構提供傳染病技術支持。為了迅速、有效控制突發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疫情,我院各部門在院領導的統一布置下迅速行動,結合以往收治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H1N1流感等突發傳染病病人的經驗,明確工作任務及目標,做好各項充分的應對準備。
1.1制定遵循工作原則我院應對突發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疫情醫療救治工作遵循“依法科學、規范有序;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平戰結合、常備不懈;迅速反應、有效處置”的原則。
1.2明確工作任務及目標面對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疫情,全院保證響應、接診、收容、隔離、診療、會診、救治、轉診等應急救治全過程綠色通道暢通。醫院感染有效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工作到位,醫療垃圾及醫用污水處理規范,保證不發生院內交叉感染和環境污染。
1.3制定應急預案根據疾病特點,立即建立了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應急預案,及時完善應急指揮體系、預案體系、救治規范和處置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及硬件設備,應急物資、藥品等儲備充分,渠道通暢。醫務人員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和高水平救治水平,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支持協作機制健全,與救治基地、支援醫院和疾控機構間的交流、溝通、合作良好。配合疾控機構開展標本采集和流調工作。對全市醫療機構埃博拉病毒出血熱診療提供該技術支持。疫情網絡信息分析平臺健全,疫情報告及時、準確,及時提供快速可靠的疫情數據,為領導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
2責任到人
醫院將收治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傳達到每一名職工,并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制定和細化工作流程并責任到人。組建了應急領導小組、日常管理機構、應急醫療救治專家組、應急救治小分隊、醫院感染控制組、信息網絡組、培訓演練組、宣傳報道組、后勤保障組、安全保衛組,并明確工作職責。
3醫療應急培訓
由富有傳染性疾病經驗的本院副高級職稱以上人員及接受過上級骨干師資培訓的人員對我院醫護人員及參與救治工作的醫技、后勤、窗口單位及保潔等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形式采取面授和網絡自學。培訓內容明確,包括:埃博拉病毒出血熱臨床診療知識;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應急預案、疫情信息報告流程與規范;醫院感染、消毒隔離、個人防護和醫療廢棄物處理的標準與規范;應急救治知識,如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感染性休克等的治療標準與規范;體外心肺復蘇、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的操作規范及護理規范,無創、有創呼吸機的應用;標本的采集、密封、轉運、檢測、處理等各種技術規范;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范,確保高度安全的環境中開展臨床檢驗、臨床影像和臨床病例檢查,防止發生醫源性傳播和實驗室感染。
4應急演練
根據“醫療經濟救治工作流程”,及時制定演練方案,開展模擬應急演練。演練內容有:應急指揮協調能力;救護車、應急小分隊到達現場的相應速度;急救車輛、藥品、器材、通訊設備保持良好狀態;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疑似病例的甄別和救治能力;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道等的基本操作;個人防護和消毒隔離規范;接診、救治疫情報告流程等。
5建立醫療應急救治保障體系
及時確定病房單元病床與人力資源的配備比例;建立對口醫院支援協作機制;制定病房單元的開放流程等。由于醫護人員比普通公眾接觸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機會更多,在接診疑似或確診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病例時,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即標準預防、飛沫傳播預防和接觸傳播預防措施。醫院診室要徹底消毒,防止病人排泄物及血液污染院內環境及醫療用品;重點做好個人防護,接觸人禽流感病人應戴口罩、戴手套、戴防護鏡、穿隔離衣,接觸后注意洗手,有效杜絕醫護人員感染。
6體會
埃博拉病毒最初發現于1976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埃博拉病毒造成的致死率曾高達90%。專家表示,隨著疫情的發展,死亡率可能會攀升。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西非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死亡率已經略超過55%。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人員流動的增多,加快了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蔓延,防治埃博拉病毒出血熱傳播的傳染病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艱巨的任務。醫院作為發現和救治傳染病的關鍵場所和前哨陣地,構成控制傳染病疫情應急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疫情,作為北京市傳染病應急救治基地和一級應急醫療救治醫院,我們在認真學習、領悟上級文件精神的同時,利用自身的硬件條件和以往的工作經驗,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及充分的各項準備,保證做好疫情發生時的醫療救治工作,實現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保障公眾健康與生命安全的最終目標。
(本文編輯李亞琴)

·聲明·
山西醫學期刊社系列期刊(《護理研究》《全科護理》《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循證護理》《Chinese Nursing Research》)從未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授權其他網站和論文中心代為組稿、收取各種費用和出版雜志。請廣大作者通過山西醫學期刊社唯一官方網站索醫網(http://www.suo1.cn)進行投稿。山西醫學期刊社的唯一辦公地點設在太原市,并無其他分部。請廣大作者謹慎投稿、匯款,以防上當受騙。
山西醫學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