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寧,彭斯文,謝 進,范海珊,徐 瑞,朱校奇
(湖南省農業生物資源利用研究所,湖南 長沙410125)
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為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別名瓜蔞,是一種雌雄異株植物,為我國傳統常用中藥材。栝樓全身都是寶,其果實和根均可入藥,種子稱栝樓仁,根叫天花粉,具有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消腫排膿等功效[1]。食用栝蔞籽營養豐富,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養護作用,是中老年人首選綠色保健食品[2]。同時,栝樓籽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并有瘦身、美容功效。炒熟后的瓜籽外觀褐色艷麗、籽仁飽滿、口感潤綿、脆香特異,食之回味無窮,被譽為“瓜籽之王”[3]。
近年來,隨著栝樓的藥用和營養價值逐漸被世人認可,對其組培技術的研究逐漸增多。例如栝樓快速繁殖技術、栝樓組織培養及非試管苗快繁技術、栝樓組織培養中植株再生技術、栝樓莖尖生長點脫毒培養和植株分化技術等[4-5]。目前,栝樓組培技術已經趨向成熟,但是我國栝樓人工種植發展速度相對較慢。主要問題是栝樓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低,尤其是組培苗剛出瓶的1~2個月。這可能是因為培養室的環境和移栽的生長環境差異大,組培苗難以適應室外生長條件所致。由于有關栝樓組培苗的煉苗、馴化、移栽等相關研究報道較少,所以筆者通過栝樓組培苗的煉苗、馴化、移栽和后期管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并結合實際提出一些提高栝樓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術和措施,以期為栝樓的人工種植提供指導。
決定移栽成活率的關鍵因素首先是組培苗本身的質量。如果培養瓶中苗齡過短,則苗細弱矮小,不易移栽。而苗齡過長,則移栽時易折斷,且根系過長,易變褐老化,不利于長新根。因此,培育壯苗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6]。具體做法是:將栝樓組培苗轉移至生根壯苗培養基(MS+0.2 mg/LNAA)中進行生根培養15 d 左右,待苗高為3~5 cm,長出2~3 片葉及3~5 條根時,移栽最易成活。
基質選擇的原則是疏松透氣,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7]。在查閱過大量資料并經試驗驗證,認為:河沙有良好的通透性,易于消毒,且對莖蔓有較好的壓實覆蓋作用;蛭石的通透性和保水性較好;泥炭具有較好的保水性和保肥性,且本身帶有少量的肥力;這3種物質是比較適合的栽培基質。通過配比試驗研究,發現河砂︰蛭石︰泥炭體積比為1∶1∶2 時,栝樓組培苗移栽生長發育情況最好。另外,配比好的基質裝入塑料穴盤前,需用多菌靈800 倍液(10 L/m3)進行消毒處理,以免雜菌滋生。
每年3月下旬至6月下旬當栝樓長至苗高3~5 cm,具2~3 片葉、3~5 條根時,打開培養瓶蓋,加入適量的蒸餾水浸沒栝樓根部,每天保持空氣濕度大于70%,開瓶后放置3~5 d;然后將栝樓苗放到自然環境下的溫室大棚中,帶瓶煉苗5~7 d。
栝樓無菌苗經過瓶內煉苗后,用鑷子將組培瓶里的植株夾出,用自來水將植株上的培養基沖洗干凈,于15~25℃、空氣濕度保持75%以上的環境中晾置1 h;移至裝有消毒基質的塑料穴盤內,每個穴孔栽植一株。移栽時注意將根系伸展,壓緊基質,移植完后澆透水,放入塑料薄膜覆蓋的拱棚內。拱棚四周用土覆蓋并壓實薄膜,每天早上8︰00~9︰00 用棍子輕輕敲打拱棚,讓拱棚塑料薄膜內形成的水珠滴落到育苗盤內,利用水分循環保持棚內濕度并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待栝樓苗長出新葉和新根后,前5~7 d 空氣濕度控制在70%~80%,以后逐漸降低濕度,平均每天濕度下降為1~5個百分點,直至與棚外大田環境濕度相同時停止下降。每5~7 d 加施質量體積比為0.05%~0.10%的尿素,植株長至10 cm 左右,根系與基質成成團脫出時,即可出盤進行大田定植。
栝樓組培苗移栽管理技術的核心就是保持水分平衡和控制好濕度。移栽過程中空氣濕度保持在70%~80%,基質濕度保持在40%~60%,水分不宜過多,否則不僅透氣不良,影響生根,且容易導致爛苗致死。因此,在保證空氣濕度足夠大的同時,盡量確保移栽基質良好的透氣狀況。具體做法是:移植完畢后用灑水壺噴灑至基質澆透水,然后采用塑料小拱棚的辦法來保持空氣濕度,待栝樓苗長出新葉和新根后,以每天下降1~5個百分點的速度逐漸降低空氣濕度,直至與棚外大田環境濕度相同時,打開塑料膜進行大田定植,大田移栽成活率可達80%~95%。
湖南地區3~6月期間,地溫逐漸上升,有利于移栽苗發新根新葉,直接進入生長期,成活率很高。但是,由于5、6月光照過強,溫室大棚內的溫度高,濕度低,利用塑料小拱棚保濕的同時溫度會更高,此時必須做好降溫處理,否則高溫高濕的環境組培苗極易感病死亡。此時應在塑料小拱棚外加蓋一層遮陽50%的遮陽網,保持拱棚內溫度約15~25℃,才有利于發生新根新葉,提高成活率。
光照過強,葉片蒸騰作用加強,植株易失水死亡。新移栽的組培苗通過遮陽網遮蓋后,光照強度僅有自然光的35%~40%,光照強度控制在0.6~1.0 萬Lux。具體做法是:在拱棚上拉一層遮光率50%以上的遮陽網,15 d 左右,根據苗的恢復和發根情況,逐步增強光照,直到小苗適應自然環境條件并長得壯實后再完全打開遮陽網,如此移栽成活率可達80%以上。
目前,栝樓產業化發展已成為一種趨勢,組織快繁的商業性應用也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移栽作為組培的最后一步,極為關鍵。移栽成活率的高低與經濟效益的好壞密切相關。提高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報道已有不少,但是與栝樓相關的研究還尚未見報。因此,筆者結合工作實踐,通過以上的操作,提高了栝樓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為實現栝樓組培快繁體系的工廠化生產,加速栝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1]林樹花,李高陽,韓曉磊.栝樓籽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2,(8):73-76.
[2]胡興華,李國斌,蔡愛華,等.栝樓屬3種栝樓種子的營養分析[J].廣西科學,2004,11(3):266-268,272.
[3]楊廷楨,高敬東,楊明霞,等.栝樓的經濟價值及栽培技術要點[J].甘肅農業科技,2003,(10):48-49.
[4]廖華俊,董 玲,江 芹,等.栝樓組織培養及非試管苗快繁技術研究[J].中國瓜菜,2006,(3):4-7.
[5]盧 豪,張雪燕,李友勇.栝樓莖尖生長點脫毒培養和植株分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8(3):29-32.
[6]張麗芳,劉衛民,鄒萬君.提高馬鈴薯脫毒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關鍵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0,(4):39-40.
[7]吳麗芳,丁 偉,陸偉東,等.不同基質對密閉培養下梔子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0,(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