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 姚帥
(三門峽市農村公路管理處,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在公路交通運輸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期,能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和產業關聯效應,從而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之后,直接產生促進發展區域經濟的效應,主要體現為減少公路交通運輸成本,節省運輸時間,提高交通運輸安全性等方面;還將間接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區域經濟之間相互聯系等,從而加快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公路交通運輸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公路交通服務設施的發展,使區域距離開始縮短,資源得到優化,產品自由流動加強,原先相對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逐步得到優化趨于合理;公路交通運輸促進產業結構的高度化,體現在公路交通對產業結構的集約及經濟的服務效用,從而使得產業具備較高的附加值。公路交通運輸的發展,不僅促進產業能夠不斷優化,節約運輸時間和縮短運輸距離,并且使資源不斷的流向高附加值的地區,從而影響當地產業結構發展。
對于農業生產來說,在現代農業生產中,鮮活的、易腐的農產品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農產品的生產地和消費地之間的空間距離將不斷增大,公路交通運輸發展擴大了農業生產和消費的區域空間選擇,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了快速方便的運輸條件。對于工業生產來說,絕大多數的工業生產企業都分布在國道、省道沿線,這樣將產品運輸距離縮短,成本直接下降。對于第三產業來說,公路沿線工業走廊和經濟帶相繼形成并迅速發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較多,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從而影響沿線服務業的發展。
公路交通運輸包括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和縣鄉道路組成公路運輸網,這里的國道、省道是指除高速公路外連接國家之間、省與省之間的開放式公路,二者之間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但國省道在公路交通運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國、省道建設是一種純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性建設,一般不用收費,為公路交通運輸提供運行保障,其建設標準高低決定著公路交通運輸能力的強弱。
最近幾年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投資很大,發展很快,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閉道路,具有長途,直達,連續運輸的特點,只適合長途快速運輸,這些特點決定了高速公路運輸不能直接實現“門到門”的直達運輸,而是要通過國省干道公路的銜接再實現“門到門”的運輸。國省道干線公路不是全封閉道路,與各地市縣鄉公路直接連接,形成了一個密度大,分布面廣,可以“無處不到、無時不有”的公路網,汽車除了可沿分布較廣的路網運行外,還可離開路網深入到工廠企業、農村田間、城市居民住宅等地,直接運輸旅客和貨物實現“門到門”直達運輸。
最近幾年鐵路大提速和鐵路運輸實現客貨分離,使中國的鐵路貨運市場快速增長,吸引了一些批量貨物和長途貨物都走鐵路運輸線了。加上近幾年的國產大飛機的下線運行,使一些在時間上要求比較緊的貨物都走空運了,一直在價格上占有優勢的水運也在不斷的發展。這些交通運輸方式的大力發展都已給公路運輸市場在價格上造成很大壓力,使中短途運輸司機都選擇走不收費的國、省道干線公路,使國、省道干線公路車流量增大。
自2009年取消國、省道干線公路收費以后,管理養護國、省道干線公路的資金靠爭取財政預算增加國省道干線公路管理養護投入,遠遠彌補不了普通公路原有養護機制,取消收費后車流量增大,普遍存在超載頻繁碾壓,國省干線公路損害嚴重。由于道路破壞嚴重,車輛行駛顛簸,通行不暢,經常因為各種原因擁堵,往往一堵就幾個小時,到周末和節假日則更為嚴重,由此國省干線沿途增設很多交通執勤點,但也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
由設計數據顯示高速公路加寬建設的每公里平均造價在6000萬-9000萬之間,另辟新線的每公里平均造價在5000萬—8000萬之間,高速公路進出口匝道、互通立交加寬或另辟新線的工程造價會更大,國、省干線公路每公里平均造價在3000萬—5000萬之間。進行國省道干線公路改擴建建設所產生的費用遠遠小于對高速公路進行改造、擴建、新建所使用的費用。由此可得出結論,加大、加快國省道干線公路的改擴建建設,提高國省道干線公路的設計標準和運行速度,不但可以分流高速公路上的行駛車輛,緩解高速公路的運行壓力,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同時還可以直接給當地人民群眾帶來利益,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真正發揮公路交通運輸的優點,實現“門到門”直達運輸服務。
所以,建議應該根據當前國民經濟的發展趨勢,加快國省道的建設、提高國省道的設計標準,加大國道、省道的管理力度,這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劉秉鐮,趙金濤.中國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因果關系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6:101-106.
[2] 肯尼思·巴頓.運輸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35.